1.高速缓存DNS数据库
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是因特网的一项核心服务,它做为能够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可以令人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可以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vim
2.配置DNS服务缓存
修改主机名服务器
@@修改主机名是为了看起来方便分布式
配置主机IPide
配置yum仓库oop
安装高速缓存DNS服务bind测试
设置火墙能够经过dns加密
@@使用firewall-config命令,选择permanent,勾上dns,点击options中的Reload Firewalld,就完成了火墙的修改。 spa
@@将53后和query后括号中的内容修改成any,修改53后括号内容表示端口53对其余用户也开放,allow后是表示其余用户能够向DNS服务器询问信息
@@经过过滤,能够看到53端口也对125开放了
@@这是第一次访问所用的时间,当第二次访问时,时间会大大下降,会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变化
2.正向解析
配置/etc/named.frc1912下的内容
@@westos.com表示本身写的一个域
cp -p /var/named/named.localhost /var/named/westos.com.zone
##必定要加上-p,这样能够在复制过程当中保留它的权限
编辑westos.com.zone中的内容
##这里尤为要注意一个细节,每个域写完后,后面都要加上一个点。若是不加点,系统会默认在你的后缀上加上westos.com,这样你在从新加载的时候系统就会报错
测试
dig www.westos.com正向解析成功
3.反向解析
编辑/etc/named.conf中的反向解析的内容
@@由于是反向解析,因此IP网段倒过来写
cp -p /var/named/named.loopback //var/named/westos.com.ptr
编辑westos.com.ptr
测试
##反向解析时要注意加上-x,不然解析不出来
4.双向解析(内网和外网访问时,分别显示不一样的地址)
将以zone结尾的文件做为内网的解析地,建立一个以inter结尾的文件做为外网解析地
对westos.com.inter进行编辑
2.cp -p named.rfc1912.zones named.rfc1913.zones,建立外网的域文件,外网为rfc1913
编辑外网文件
编辑主配置文件
@@当本机进行访问时,解析的是rfc1912.zones中的内容,而其余主机访问时,解析的是rf1913中的内容
重启服务后测试
内网访问时解析的结果
外网访问时解析的结果
5.主从dns服务
将已经作好的服务器做为主服务器,再另开一台服务器做为从服务器,配置从服务器参数
配置ip
配置yum仓库
安装dns服务
配置/etc/named.rfc1912.zones中的内容
@@表示这台服务器会去同步125那台服务器中westos.com.zone的内容
修改主服务器的主配置文件
这样修改之后,两台服务器访问的将会是同一个文件,才能实现同步
修改主服务器外网访问的域的文件内容(即rfc1913中的内容)
@@表示主服务器发生改变时,会通知225这台服务器来进行同步
修改westos.com.zone中的内容
@@修改地址的同时,还必须修改serial前面的值,不然也不能实现手动同步
测试
当主服务器解析地址发生改变时,从服务器会同步主服务器的内容
6.ddns服务
先设置IP,修改主机名,配置yum仓库,在此就再也不例举如何操做
安装dhcp和dns服务
vim /etc/named.rfc1912.zones
vim /var/named/westos.com.zone
配置dhcp服务
生成对称加密的文件
编辑/etc/westos.key这个文件
在dhcp配置文件中添加秘钥文件
给named文件加上可写的权限
先将westos.com.zone拷贝到/mnt下,删除先前作过的解析,而后再复原,防止解析不出来
测试
测试时拔掉网线,以避免其余服务器开着dhcp服务对实验的客户机形成影响,客户机的IP获取方式设为自动获取
设定的范围是125-155,自动获取的地址为126
主机名为test.westos.com,解析出的地址为126,解析正确
修改dhcp中的ip范围
IP范围是130-150,获取的ip是130
解析test.westos.com,解析地址为130,解析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