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的重要性

这里是IT修真院产品分享课,今天要分享的是测试

【需求的重要性】cdn

1、需求中的“之乎者也”

产品经理在平常的工做中,大约80%的时间都在跟需求打交道。blog

2C领域,咱们须要了解,分析,拆解,跟进用户需求;资源

2B领域,咱们须要了解,分析,拆解,跟进业务、客户需求。开发

需求与产品有一种自然的“唇齿相依”的关系。文档

为何这么说呢?get

在我看来,需求是产品的前置驱动,而产品是需求价值的具象体现。在实际的工做中,产品开发源于,基于需求,也就是需求是产品开发的输入。工作流

若是输入源头缺少保障,就会变成GIGO(Garbage in,garbage out):输入是垃圾,输出也是垃圾。产品

需求的分析,澄清和沟通是产品顺利落地的保障。因而为了保证源头的准确,可靠,在咱们平常的工做中,一般需求文档中会堆砌大量的规则、约束条件,这些一般须要很拗口,复杂的文字去书写。it

实践代表:用文字去书写规则是件“狗带”的事情,用语言去讲规则更是件“狗带、狗带”的事情。

好比一个关于下拉选项的规则:显示第一个有有效状态的活跃选项的对应的有效内容。

这个规则不管给用户、客户去看,仍是给开发和测试同事澄清,都会以为特别别扭。前者难以理解,后者难以澄清。

其实不难发现,有时候一些规则就是一些特定状况下的实例,你会发现写了大半篇幅去说明清楚的几个规则,举几个例子就很垂手可得的搞定了。

因此,面对需求中的这些“之乎者也”,语言变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2、实例化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需求实施过程当中的一些问题,实例化需求应用而生。

到底什么是实例化需求呢?看下图:

上图中能够看出实例化需求的三个特征:

一、用例子来澄清需求;

二、这些例子成为测试用例;

三、开发完毕,用这些例子来验证需求。

不难发现实例化需求,从始至终都在强调例子。

作产品须要好用易用,沟通需求也须要通俗易懂。

这是我从此次培训中受益最大的地方,也是最切实可操做的方法。

为何要基于实例去沟通需求?一切都源于一种叫作“知识的诅咒”的东西。

人们在沟通的时候不自主的认为别人拥有和本身同样的背景知识,从而带来了沟通的障碍和误解

产品人员对业务比较了解,可是对开发知识就比较缺少;开发人员对开发技能比较专业,可是对业务知识可能并不深刻。

这就是知识的诅咒,而例子则能够打破这个魔咒。

实例化的需求,从基本的需求分析开始,到最后的需求交付,整个过程能够基于已有的资源,好比已经上线的系统,而后用可视化的方法进行需求澄清。

在我看来这种方法尤为适用于对于业务规则较多,且复杂的场景下进行需求文档的编写和需求澄清。

3、实例化需求的实施

那知道了实例化需求的典型应用场景以后,咱们再看一下一个需求中通常包含哪些内容?

先看下面的需求金字塔:

需求金字塔则讲述了一个完整需求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需求金字塔包含了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既是需求分析的层次,也是需求编写和表述的层次。

需求的目标:需求从沟通目标开始。所谓需求的目标,你能够称述为这个需求解决谁的问题,什么问题,当前的现状,不解决会带来哪些后果。

操做和操做步骤:为了实现上面的目标,系统须要支持用户哪些操做?这些操做的前后顺序是什么样的?

业务规则:基于用户的操做步骤,在什么状况下,用户作什么操做,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些规则多是对应一个操做步骤,也多是对应多个操做步骤以后的综合的结果。

基于上述需求的三大部分,咱们能够分别对其进行落地操做。

如上图所示,三个步骤:

  1. 澄清价值。

澄清当前需求的背景和如今;澄清当前需求想要实现的目标和解决的问题。

其实,这块咱们在平时的工做中特别容易忽略的部分,觉得澄清需求只须要把功能点,逻辑,交互和规则讲清楚就行。这就是为何在需求澄清会上产品经理常常会受到莫名其妙的挑战,开发和测试同事对需求目标的理解不一致有很大的缘由。

  1. 识别操做以及操做步骤。

列出相关的操做;画出各个操做的用户使用工做流。

这个时候咱们须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好比流程是否合理和高效?任务走查是一个很是好的验证方法,这块后续再议。

(2)是否覆盖全部场景,异常场景有无考虑,是否全面?

(3)流程是否能够更简单?

示意图,流程图在这里是一个很好的表现方式,直观且易于工程师理解。

  1. 定义业务规则。

规则其实就是输入触发输出的一个结合。通俗的说就是在什么状况下,作什么操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业务规则是需求文档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由于它关系到逻辑的严谨性,进而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最终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用户体验和企业的利益。这个步骤须要考虑的是规则是否完整?是否考虑的各类状况,好比异常、出错状况等。

对于规则的编写时最考验一我的逻辑是否严谨的时刻,也是最能体现汉语博大精深的地方。可是如何可以更直观,形象的表达出来就是实例化需求的用武之地了。

我工做中的实践经验就是:

在传达信息的效果上:视觉>听觉>感受。

因此,在尝试编写复杂,拗口的规则时候,多用图例的方式,少用语言。

【更多内容,欢迎加入交流群565763832与你们一块儿讨论交流】

【这里是技能树·IT修真院:IT修真院官网,初学者转行到互联网的汇集地】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