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后,公园门口的麦当劳极可能会下雨,你在手机上会收到服务提示。”将来,不管你身在城市哪一个角落,均可能收到所处1千米甚至更小范围内的天气预报。算法
刚刚过去不久的世界气象日,“智慧气象”成为今年的主题。小编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获悉,该校信大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院团队(南京信大气象科技有限公司)正在使用人工智能预测天气发展、特别是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这套已经在全国多地气象部门“实习”的“AlphaWind”(阿尔法风)系统,将更为准确地预测雷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大数据
3月15日,冷空气裹挟八级大风南下,在19—20时之间,南京南部的溧水1小时降雨量达66.3毫米,为罕见的强度极大的短时强降水过程。“当天傍晚,‘阿尔法风’系统就已经测算到可能出现雷暴大风的局部区域,并向气象预报员们发出了警告。除了南京之外,华东地区特别是江苏上游的安徽省境内,出现的一系列局部雷暴大风也被它迅速捕捉,一一标出。”团队带头人苗春生教授举了个例子。人工智能
记者在现场看到了安徽某地即时的气象雷达图,当图像被输入到构建的卷积神经网格模型中后,系统快速地标识出了雷暴大风可能发生的红色区域。“‘阿尔法风’目前主要针对气象预报领域里的难题——短时强对流天气,包括短时大风、强降雨、强雷暴等灾害性天气。”苗春生解释,气象行业利用的本来就是“大数据”,过去,预报员凭借丰富的经验,结合多年的资料数据进行预测。但对于关键转折性天气,预报员很难即时反应,这也使得暴雨、龙卷风、冰雹等极端天气成了气象业务的关键瓶颈。get
团队核心成员、强天气预报专家邵玲玲研究员从事气象预报工做二十几年,是复杂气象方面的专家。她告诉记者,多年前,气象预报员遇到诸如疑似雷暴这样强天气因子时,都是一群人围在一块儿讨论、判断,通常要30分钟才能基本准确辨别,常常会空报、漏报,准确率并不高。而如今,“阿尔法风”人工智能系统不须要针对不一样地区、不一样季节的极端天气统计总结出规律或特征,只要“投喂”历年海量的天气数据记录,“教”给它各类算法模型,不断纠偏,就能够日进千里,愈来愈准确、迅速地对各类极端天气加以识别。方法
人工智能不只保证了气象预报的时效性,将来还能准确预报1千米的小尺度超局地天气。该技术还将在高铁、海洋工程等大型项目上发挥气象保障做用。团队目前正在和中国高铁总公司进行合做预研究。“在地形、受力各方面复杂影响下,如何每隔10秒、间隔数千米报一次风向风速?这是过去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苗春生介绍,“经过大数据深度挖掘高铁路段资料,咱们的预报准确率目前可达84%。”除了高铁,智慧气象还能够嵌入自动驾驶系统。“目前有国际汽车公司但愿咱们可以在团雾、道路结冰等恶劣天气下,利用气象大数据提升自动驾驶的可靠性。”苗春生说。im
(更多点击:自主创新)(连接:http://www.chuangxin360.com)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