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集群爆发,汽车工业不断对这些新科技兼容并蓄,融合创新,传统汽车的定义正在被打破,以往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件,正在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新四化”转变。而新能源+互联网被视做将来汽车发展趋势。那么新能源和互联网的结合,可以给咱们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呢?程序员
咱们但愿探讨,互联网汽车究竟改变了什么 —— 其实,在线的并不单单是汽车,更重要是零部件之间本来的孤岛会以怎样的形式被打破、创建起怎样的衔接,用户的出行体验会得到怎样的系统规划及重构,服务响应体系的秩序如何创建,电动汽车和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于传统供应商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这些都会是咱们会深刻探讨的话题。微信
本次活动咱们采起部分邀请及报名审核制,定向邀请了小鹏汽车、上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等相关行业的朋友一块儿进行探讨与交流,但愿集结更多汽车领域的关注者们一块儿来探讨互联网汽车及智能汽车的发展及技术。app
时间:9月16日 周日 14:00-17:30ide
地点: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 406 号(近9号线)华鑫 GDG 孵化器测试
报名方式:点击阅读原文报名(报名需审核)大数据
日程概览:云计算
-
签到交流环节:14:00 - 14:30人工智能
-
Session 1:14:30 - 15:00
Waymo - Google的自动驾驶实践:GDG SH
-
Session 2:15:10 - 15:50
智能出行的产品与体验设计:小鹏汽车 - 刘毅林
-
圆桌讨论:16:00 - 17:30
Waymo - Google的自动驾驶实践
Time:14:30 - 15:00
分享方:GDG Shanghai
谷歌在 2009 年开始启动自动驾驶汽车计划,2016 年将项目独立出来,成立了 Waymo。接近 10 年的经验,令 Waymo 在自动驾驶领域已经遥遥领先。除此以外,Waymo在加州中部有一个秘密的测试基地,在凤凰城都会区的道路上也部署了测试车。2017 年 4 月,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上线了一项名为“Early Rider”的自动驾驶的试运营项目,在凤凰城市区的居民能够申请参加。Waymo的自动驾驶测试车天天行驶超过24000英里(约39640千米),很是接近地球的周长(40075千米),对于不少公司来讲,这个数字已是可望不可即了。在订下 2 万辆 I-Pace 和 62000 辆 Pacifica 后,相信已经没有人会否定,Waymo 在自动驾驶中第一的地位了。而稳健的推动策略,也让 Waymo 一点一点将自动驾驶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2018 年 7 月,Waymo 落地自贸区,虽然只是一间小小的办公室,但已经昭示着硅谷的自动驾驶和互联网汽车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上又迈进了一步。
Session 2
智能出行的产品与体验设计
Time:15:10 - 15:50
分享方:小鹏汽车 - 刘毅林
17 年设计,12 年产品和体验相关经验。现任小鹏汽车上海分公司产品副总经理。
曾任职于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共同投资的斑马智行,带领 50 人的用户体验团队,从零打造新出行下的车用操做系统,横跨仪表、HMI 中控、手机应用、云端体验。创造了荣威 RX五、名爵 ZS、Marvel X 等明星车型的核心体验,以体验助力上汽乘用车实现年销量的几何式暴增。
创新咨询公司 ARK DESIGN 的前创意合伙人,曾任职于设计咨询公司 frog 青蛙设计,领导一支包含设计师、策略分析师和技术员在内的精英团队帮助来自各行各业的世界顶级公司创造富有影响力的产品、服务和体验并成功将其商业化,服务过腾讯、华为、OPPO、携程以及诸多知名跨国企业在中国区分公司。
UPA, IXDA, 中国移动互联网大会,深圳工业设计周,北京工业设计周等大型行业交流活动的受邀分享嘉宾,也在清华大学主持主题演讲与工做坊,撰写的文章曾被《Computer Arts》、《中欧商业评论》、《程序员》、《第一财经周刊》收录。参与撰写的《 China Insight 》一书更被华尔街日报等国外媒体普遍报道。
Session 3
Round Table Discussion
Time:16:00 - 17:00
圆桌讨论,根据现场观众的提问收集,与嘉宾一块儿互动交流。
咱们但愿你们抛出更多互联网汽车领域碰到的实际问题,经过头脑风暴 + 圆桌讨论的形式,互动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或者发展趋势。
本次活动免费,但咱们要求参与者对讨论话题有所准备,请认真填写报名页面中的问题哦。
本次活动为研讨会的互动形式,但愿你可以主动且积极的表达本身的见解。
本次活动报名须要审核,以方便真正感兴趣的人聚在一块儿,审核结果会经过报名平台发送。
据说最懂互联网的人都会关注上海谷歌开发者社区!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GDG(GDG_Shanghai)。
若有侵权,请联系 support@oschina.cn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块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