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开发面对设计稿的相关思考

一份设计稿新鲜出炉,你是否是摩拳擦掌,立刻就开工了?html

不不不,这里有坑!产品经理或者交互设计师可能更关注总体交互逻辑,视觉设计师可能更关注页面的总体美观度,而你,是要一点点实现出来的人,你更须要思考的是一些细节问题。布局

动手前来一波提神醒脑的小思考,让你事半功倍。flex

从元素角度,检查缺失的样式

视觉稿上常常会缺失一些元素,咋一看不会影响总体交互,作的时候才发现有缺漏,就须要反复沟通这些细节。毕竟设计师也不是随时有空的,因此尽可能在开工以前就把这些交互样式一次性与设计师确认好。动画

  • checkbox/radio是否只有勾选或者未勾选的样式
  • 按钮的hover/disabled样式是否缺失
  • 菜单的hover样式是否与高亮样式一致
  • 表单是否缺乏校验提示
  • 结果页(通常是成功/失败/处理中等)是否有缺失
  • 请求中或者页面加载中是否须要loading处理
  • 页面若无数据应该如何展现
  • ...

上面这几点,就是缺失的高频元素。此外,还须要审视的地方:设计

  • 若不一样页面间类似的元素样式不一样,以哪处为准,尽可能保持统一,若须要不一样,与设计师沟通好需求
  • 切图是否有遗漏,有时候设计师提供的由sketch导出的html文件内图标没有合并,没法直接切图,能够告知设计师切图或者拿到源文件本身动手
  • ...

第一步是一个快速反应的过程,好比看到checkbox就立刻检查各类勾选状态样式是否齐全,看到结果页就核对多种状态是否齐全,这个步骤只须要快速审视页面上的元素便可。3d

从组件角度,判断样式复用度

拿到一份设计稿时,千万不要打开第一页就急匆匆地开始作,这样等你打开第二页就会发现,啊苍天啊!那么多元素是类似的,可是你前面都作死了,重写一份效率低,要改又很麻烦。code

简单举个例子,好比某一页设计稿上顶部有两个tab,你直接width: 50%;cdn

然鹅,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你打开下一页设计稿,发现这一页的tab是3个。htm

这只是最简单的状况,修改起来也很快,可是若是一开始你就考虑到tab的数量可能未知,从组件的角度考虑直接用flex布局就是极好的,这样不管是一个两个仍是三个四个你都不须要再改了,样式的可拓展性就很是强👍。blog

第二步,把前先后后的设计稿都翻阅一遍,内心大概有个底,哪里样式类似能够抽成UI组件,哪里效果复杂须要重点关注。

从总体角度,做为用户去体验

最后就是把本身当成一个挑剔又无聊的用户,来审视整一份设计稿/交互稿,把总体的流程在脑海中过一遍,查看是否在交互上有缺失的地方,提早沟通效率翻倍。

好比:

  • 有修改密码的按钮却没有对应点击后的交互和样式?
  • 活动页上有不少活动彩带,是否须要添加动画加强交互效果?
  • 某个按钮优先级明显较高,就放到很深的层级,是否须要调整?
  • ...

这里可能会以为跟第一步检查是否有缺失的元素有重复,而个人理解是,第一步是一个根据工做经验快速反应的过程,而最后这一步,是须要认真理解交互的,把设计稿/交互稿当成一个产品去体验,根据你的重构经验和做为用户的体验,把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来讨论。

最后一步,不要以为你只须要把页面实现出来,交互有别的专业同事去思考。每一个人考虑的点有所不一样,这个你们共同努力的产品也会在讨论中更加丰富和完整。


思考以上问题的时候快速把问题记下来,交给产品同事或者设计师及时补充,这样就能够边开工边等着补充的内容,不会出现总体作完了却有不少细节被遗漏,须要等待的状况。

另外完工后也能够本身再对着前期的问题进行检视,毕竟出现过遗漏的话说明这是一个须要关注的问题。

其实面对设计稿的思考,无非就是站在重构的角度上,把隐藏的问题提早抛出,提升沟通效率,减小无谓的等待时间和纠结时间,工做效率天然upupup。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