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惯

广州的冬天颇有意思,昨天还短衣短裤的穿着,一场台风吹事后,就满大街的毛衣长袖了;空气虽然也依旧的清新,可挨在早晨刚从被窝里伸出的手臂上时,立马让人想念起被窝的温暖来。算了,哈哈,起床吧~~~
 
 
言归正传。
 
常常有学生聊天时会感叹:不知道本身是否喜欢编程,只是貌似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
不由要问他:那你喜欢什么?你的兴趣是什么?
大多数人却也回答不上来,总不能说玩游戏吧,那玩意能当饭吃的为数很少。
 
在我看来,兴趣的本质是成就感。换句话说,只要你把任一事情作好了,而且得到了理想的物质或精神方面回报,这件事天然就成了兴趣。
 
并且,人天生就或多或少的有某方面的兴趣,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更肯定了。
讲的是胎儿在子宫发育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结果就是:大脑发育的随机性,也就每一个人的大脑都由于母体的养分化学成分和早期的生长环境或多或少的突出发育某个区域,从而造成了小孩在某些领域的先天优点。若是在成长过程当中,能作有优点的领域,那么小孩很容易就由于把事情作成而获取成就感,进而更加喜欢这个领域,从而变成了所谓的兴趣。
 
这么说来,对于教育而言,就应该在早起不断的尝试各个领域的培养,从而让每一个人都能作本身有优点的事情,从而让每一个领域都有最合适最优秀的人存在,好比美国教育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无奈的是以中国为表明的东亚国家教育,大部分偏向于逻辑思惟培养,缺乏感性,最重要的是几近刻板的内容、教育方式和一切向分数看齐的指挥棒,让不少青少年失去了作本身天生有优点的领域的机会,长达12年的义务教育,几乎变成了12年的刻板背书教育。大部分青少年因为长期压抑优点领域,大脑的优点区域因为长期未被刺激而退化,而在其余非优点领域又不容易取得成就感,作的索然无趣,到最后本身都不知道本身喜欢作什么。
 
这可能就是咱们不少人面对诸如“你有什么兴趣 ?”问题时,无言以对的缘由之一吧。
或许也正是整个国家都不多能有引领世界的创新出现,诺贝尔奖寥寥无几时,无言以对的缘由之一吧。
 
回到现实,至少对于咱们这能够预计的教育改革前的几代人,在磨灭大脑先天优点后,是否一辈子会过得无趣了?这就涉及到第2个问题:如何让兴趣再生。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坚持把正在经手的每一件事情都作完、作好,就像乔布斯作苹果。
 
而作任何一件事情,都会经历各类难度的坎坷,大部分人在这里都容易气馁退却,并且会给本身找出各类堂而皇之的理由、甚至把缘由归咎到其余人身上,好让本身的放弃变得问心无愧。而这就是所谓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了。
 
有句话说的好:你是真度过了精彩的一生,仍是一生都在重复某一天?
因此每当遇到困难时请需注意,务必保持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鼓起勇气坚持跨过去、爬过去、翻过去。让困难变成成长的一部分,而不是阻碍你心智发展的绊脚石。
 
一个身边的例子就是不少来应聘的老师,因为不少事一直从事开发方面的工做,虽然技术经验方面有优点,但真正要站在讲台上细致生动的讲述出来时,因为不习惯或紧张的各类缘由,多少会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到最后告诉我:老邹,抱歉,我以为我不适合作讲师。
 
固然,我不是说全部来试讲的朋友都必定要留下来担任老师,只是会多少有些以为惋惜,由于在我眼里,除非涉及到非得有高智商才能完成的工做,其它大部分事情都不过是熟练工种尔---也就是说,只要多尝试,用心改进,终究是能胜任的。
 
回过头来,兴趣从何培养,从坚持作好手上的事情开始,从主动克服困难开始,一步一步的努力,踏踏实实的从工做中获取成就感,从而把工做变成咱们的兴趣。
 
记得读书时常常会看到教室或图书馆墙上有些励志语句,其中之一便如是:“若是你是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必定要先找到方向。”
 
现今想起,这话放在中国还真有点问题,若是把大海上的航行比做人生的话,那么方向就是兴趣了。可当咱们通过多年的应试教育,慢慢失去了天生的兴趣以后,根本就没有了方向。那咱们这些漂泊在大海上的船们,又该驶向何方?难道真如无头苍蝇,了此一辈子?因此啊,最好就近停下来,不断的把船身加工的更加坚固(也就是不断的学习和尝试,去体会这个社会),等到有朝一日,终于从新找回兴趣所在时,再扬帆起航也不迟。

纯属我的看法,还请诸位海涵见谅~~
~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