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文章的主线
本文章主要对自媒体的概念做了阐释,分析了自媒体产生的历史及其内在缘由。简而言之,本文最核心的观点在于
1 自媒体时代阅读,不社交无阅读。
2 强调反馈对于人的重要性,这是一种激励措施,不管是对于阅读者仍是写做者,没有这个很难维持长久。
二 文章脉络
自媒体愈来愈强势 --〉自媒体究竟是什么? --〉和传统媒体的差异?--〉自媒体的特色?--〉为何有这样的特色?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引入反馈的概念,并说明其重要性
三 文章主干及主要内容概要
用户产生内容(UGC)的工具不断在更迭,但这个趋势不只没有弱化,并且有愈来愈强之势。
自媒体的概念:在他的定义中,就是由个体(或者极少的几我的)创办的有着强烈的我的风格特征的数字媒介形式。我的风格是重点。
与传统媒体传者受者壁垒分明的状况偏偏相反,阅读着和自媒体传受双方常常易位,例如微博的转发。
自媒体时代的电子阅读有着以下的强烈特征:不社交,无阅读。
回顾历史:
阅读全面进入社交时代,也不是自媒体一开始就创立的。
首先,BBS,咱们不会把BBS视为一种自媒体,由于里面“人“的因素不多。BBS是以帖子的方式组成起来的,重点是内容,而不是写内容的那我的。
真正意义催动起自媒体这个概念的,实际上是博客。它很是强调”人“这个个体,博客是以”人“为主导的一种出版工具。
博客的弊端之一,知道博客是否更新的惟一方法是不断访问该博客页面是否更新,所以有了RSS阅读。可是它的缺陷是:传受双方互动不易,RSS每每在第三方工具中,若是要发表一点见解,还要点击原文连接回到博客页面再评论,这个很麻烦。所以,这样阻断了反馈的产生。写做最好的动力来自于阅读后的反馈。博客的功绩在于突破了BBS之内容为核心的人为辅助的模式,带来了以人为核心的阅读模式,这在后来的自媒体形式中,成为默认的逻辑。
微博的出现,狠狠地将社交+阅读往前推了一步。它的致命武器是加速了反馈,特别是创建在社交之上的反馈。所以,才有无社交不阅读之说。传统媒体即使开设各类社交网络帐号,无可避免,人格化不够,很难创建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交网络是双向的,单纯的粉丝是不行的。
四 读后感
本文最有意思的观点在于从游戏领域涉及的打怪升级,引伸出反馈的观点。反馈越多,刺激越大,内容产生的也就有越多,最终造成良性循环,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社交的本质则是反馈的加强,试想,社交的引入,使得咱们关注了一个我的,若是是熟悉的人,则能够产生更强的反馈。这也是为何,不少新型的互联网创业都要加入社交因素,实则为了加强反馈,这个在Web 2.0时代(UGC网站为主)是十分重要的。蘑菇街,知乎,包括微软在英文市场加入社交因素到Bing搜索引擎等等。
从更远的意义上讲,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绝不夸张的说,社交因素是自媒体时代的重要特色。
文章总体的观点比较赞成。
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