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线程之CountDownLatch的用法及原理笔记

前言-CountDownLatch是什么?

CountDownLatch是具备synchronized机制的一个工具,目的是让一个或者多个线程等待,直到其余线程的一系列操做完成。java

CountDownLatch初始化的时候,须要提供一个整形数字,数字表明着线程须要调用countDown()方法的次数,当计数为0时,线程才会继续执行await()方法后的其余内容。
CountDownLatch(int count);数据库

对象中的方法

getCount:
返回当前的计数count值,
public void countDown()
调用此方法后,会减小计数count的值。
递减后若是为0,则会释放全部等待的线程
public void awa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调用CountDownLatch对象的await方法后。
会让当前线程阻塞,直到计数count递减至0。

若是当前线程数大于0,则当前线程在线程调度中将变得不可用,并处于休眠状态,直到发生如下两种状况之一:segmentfault

一、调用countDown()方法,将计数count递减至0。安全

二、当前线程被其余线程打断。框架

public boolean await(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同时await还提供一个带参数和返回值的方法。ide

若是计数count正常递减,返回0后,await方法会返回true并继续执行后续逻辑。函数

或是,还没有递减到0,而到达了指定的时间间隔后,方法返回false。工具

若是时间小于等于0,则此方法不执行等待。学习

实际案例

join阻塞等待线程完成

首先创建3个线程。ui

public class Worker1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线程1启动");
        try {
            Thread.sleep(13_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线程1完成--我休眠13秒\r\n");
    }
}

public class Worker2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线程2启动");
        try {
            Thread.sleep(3_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线程2完成--我休眠3秒\r\n");
    }
}

public class Worker3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线程3启动");
        try {
            Thread.sleep(3_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try {
            Thread.sleep(3_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线程3完成--我休眠6秒\r\n");
        System.out.println();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Worker1 worker1 = new Worker1();
        Worker2 worker2 = new Worker2();
        Worker3 worker3 = new Worker3();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worker1,"线程1");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worker2,"线程2");
        Thread thread3 = new Thread(worker3,"线程3");

        thread1.start();
        thread2.start();
        thread3.start();

        thread1.join();
        thread2.join();
        thread3.join();
        System.out.println("主线程结束....");

    }
}

打印结果以下:

-线程3启动
-线程2启动
-线程1启动
线程2完成--我休眠3秒
线程3完成--我休眠6秒

线程1完成--我休眠13秒

主线程结束....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能够看出三个线程是并行执行的。启动顺序,并不和执行完毕的顺序一致,但能够明确的是,主线程为一直阻塞,直到三个线程执行完毕。

CountDownLatch用法

阿里巴巴的数据库链接池Druid中也用了countDownLatch来保证初始化。
file

// 开启建立链接的线程,若是线程池createScheduler为null,
//则开启单个建立链接的线程
createAndStartCreatorThread();  

 // 开启销毁过时链接的线程
createAndStartDestroyThread();

本身编写一个例子:
这里模拟一种状况:
主线程 依赖 线程A初始化三个数据,才能继续加载后续逻辑。

file

public class CountDownArticle {
    /**
     * 模拟 主线程 依赖 线程A初始化一个数据,才能继续加载后续逻辑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AtomicReference<String> key = new AtomicReference<>("");
        CountDownLatch countDownLatch = new CountDownLatch(3);
            Thread t = new Thread(() -> {
            try {

                //休眠5秒,模拟数据的初始化
                TimeUnit.SECONDS.sleep(5);

                key.set("核心秘钥123456");
                System.out.println("数据1初始化完毕");

                //释放---此处能够在任何位置调用,很灵活
                countDownLatch.countDown();

                System.out.println("数据2初始化完毕");
                countDownLatch.countDown();

                System.out.println("数据3初始化完毕");
                countDownLatch.countDown();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t.start();

        //等待数据初始化,阻塞
        countDownLatch.await();
        System.out.println("key:" + key.get());
    }
}

打印内容以下:

数据1初始化完毕
数据2初始化完毕
数据3初始化完毕
key:核心秘钥123456

CountDownLatch和Join用法的区别?

在使用join()中,多个线程只有在执行完毕以后欧才能被解除阻塞,而在CountDownLatch中,线程能够在任什么时候候任何位置调用countdown方法减小计数,经过这种方式,咱们能够更好地控制线程的解除阻塞,而不是仅仅依赖于链接线程的完成。

join()方法的执行逻辑以下图所示:

file

原理

从源码能够看出,CountDownLatch是依赖于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来实现这一系列逻辑的。

队列同步器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
是一个用来构建锁和同步器的框架,它在内部定义了一个被标识为volatile的名为state的变量,用来表示同步状态。

多个线程之间能够经过AQS来独占式或共享式的抢占资源。

而且它经过内置的FIFO队列来完成线程的排队工做。

file

CountDownLatch中的Sync会优先尝试修改state的值,来获取同步状态。例如,若是某个线程成功的将state的值从0修改成1,表示成功的获取了同步状态。 这个修改的过程是经过CAS完成的,因此能够保证线程安全。

反之,若是修改state失败,则会将当前线程加入到AQS的队列中,并阻塞线程。

总结

CountDownLatch(int N) 中的计数器,可让咱们支持最多等待N个线程的操做完成,或是一个线程操做N次。

若是仅仅只须要等待线程的执行完毕,那么join可能就能知足。可是若是须要灵活的控制线程,使用CountDownLatch。

注意事项

countDownLatch.countDown();

这一句话尽可能写在finally中,或是保证此行代码前的逻辑正常运行,由于在一些状况下,出现异常会致使没法减一,而后出现死锁。

CountDownLatch 是一次性使用的,当计数值在构造函数中初始化后,就不能再对其设置任何值,当 CountDownLatch 使用完毕,也不能再次被使用。

写在最后

为了方便你们学习讨论,我建立了一个java疑难攻坚互助你们庭,和其余传统的学习交流不一样。本群主要致力于解决项目中的疑难问题,在遇到项目难以解决的
问题时,均可以在这个你们庭里寻求帮助。

公众号回复【问题的答案】进入:java中Integer包装类的基本数据类型是?
若是你也经历过遇到项目难题,无从下手,
他人有可能能够给你提供一些思路和见解,一百我的就有一百种思路,
一样,若是你也乐于帮助别人,那解决别人遇到的问题,也一样对你是一种锻炼。

欢迎来公众号【侠梦的开发笔记】 ,回复干货,领取精选学习视频一份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