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3入门与进阶(二)

变量

python3中变量的定义是不固定类型的(动态),区分大小写
值类型 引用类型
不可变的(值类型) 可变的(引用类型)
int (整型) list (列表)
str (字符串) set (集合)
tuple (元组) dict (字典)
  • 经过内置函数id(),能够知道变量在内存的位置
b = "icessun"
b = b + "hello"
print(b)
>>> "icessunhello"  # 不是说字符串是不可变的嘛?怎么改变了

若是字符串能够改变,那么可使用索引值给字符串赋值"python"[0] = 'h' -----> 报错,会发现报错,是不行的。python

上面程序的结果是由于,+链接符,把两个字符串链接起来了,连接起来的值从新赋值给了b元素,使用id(b)函数,会发现其实上面两个b变量在内存的位置是不同的,因此第一个b变量的值没有改变,被覆盖了。app

  • 乘方的表示法 :2**5 ----> 2的5次方=32
身份运算符

is / not is函数

a = (1,2,3)
b = (1,3,2)
print(a is b)    # 元组是不可变的
print(a == b)  # 元组是有序的,值是不相等的
>>> False    False

# 集合
a = {1,2,3}
b = {1,3,2}
print(a==b)  # 集合是无序的,因此值是相等的
print(a is b)
>>> True False

# 字符串,数字   两个取值相等,则is 返回True,可是数字有特殊
a = 'icessun'
b = 'icessun'
print(a is b)
>>> True

a = 1   
b = 1
c = 1.0
print(a==b)
print(a==c
print(a is b)
print(a is c)
>>> True  True True False

从上面能够看出,元组是不可变的,改变里面元素的位置就变成了两个新的元组。is不是比较两个变量的值是否相等,而是比较变量在内存的地址是否相等,算术运算符==是比较值是否相等的ui

对象的三个特性 一切都是对象
id()函数:变量在内存的地址 is :身份运算符
type()函数:类型判断函数 isinstance(变量,(int,str,float....))
value值的比较 == :算术比较符
成员运算符
判断一个变量是否在一个变量里面 in / not in
b= 'a'
b in {'c':1}
>>> False

b=1
b in {'c':1}
>>> False

b='c'
b in {'c':1}
>>> True
  • 优先级:not > and > or

代码编写

  • 缩进来区分代码块,没有大括号{ }
  • pass:占位语句
  • 常量通常大写
  • 单行注释:#;推荐在这行语句的开头写,与上一条语句有空格
  • 多行注释: '''注释内容'''
  • 代码后面不须要分号,有也能够
  • 实例化一个对象,不须要new关键词
if else / elseif
a = input()
a = int(a)
print('a is ' + str(a))

if a==1:
    print('apple')
elif a==2:
    print('orange')
elif a==3:
    print('banana')
else:
    print('shoppingp')

# 使用 if  else
if a==1:
    print('apple')
else:
    if a==2:
        print('orange')
    else:
        if a==3:
            print('banana')
        else:
            print('shopping')

input()接收用户的输入,elif功能相似于switch功能;
int(a):由于终端输入的是字符串,因此应该强制转为数字进行比较
print('a is ' + str(a)):字符串的拼接只能二者都是字符串,否者会报错code

for 变量 in 循环体
主要用来遍历循环:序列List,集合Set,字典Dict
a = [['apple','orange','banana','grape'],(1,2,3)]
for x in a:
    for y in x:
        if y=='orange':
            break   #  continue
        print(y)  # 默认是换行(print(y,end='/n'))输出的,要想不换行:print(y,end=' ');故能够在end里面添加其余的符号来链接字符
else:
    print('fruit is gone')

>>> apple 1 2 3 fruit is gone

break跳出里面的for循环,可是外面的for循环没有跳出,仍是会执行;和else配对的是外面的for循环,因此依然会执行;要是在外层的for循环里面加入break,那么就不会执行else语句;for循环后面有else语句,当循环执行完毕,也会依然接着执行else语句,因此会输出fruit is gone;通常不推荐在for循环后面使用else语句对象

  • 循环中使用range()函数
for x in range(0,10):
    print(x,end='|')
>>> 0|1|2|3|4|5|6|7|8|9|

for x in range(10,0,-2):
    print(x,end='|')
>>> 10|8|6|4|2|

# 打印列表a中全部的基奇数项
a=[1,2,3,4,5,6,7,8]

# 循环+range()函数的方法
for x in range(0,len(a),2):
    print(a[x]) 

# 列表的切片的方法
print(a[0:len(a):2])

>>> [1,3,7]

range()函数的做用相似于其余语言中的for(i = 初始值;i < 长度;i ++);里面能够传入两个或者三个参数,两个参数的时候表示的是:初始值,长度;传入三个参数的时候表示的是:初始值,长度,步长索引

序列解包
def ice(a,b):
    a1=a*3
    b1=b*2+10
    return a1,b1

ice_a1,ice_b1 = ice(3,6)
print(ice_a1,ice_b1)
>>> 9 22

a=1
b=2                ====>    a,b,c=1,2,3  或者  (1,2,3)  当abc都相等的时候:a=b=c=1 或者 a,b,c=1,1,1
c=3

序列解包:就是当一个函数有多个返回值的时候,不须要使用一个变量接收到全部的返回值,而后又从新遍历返回值,取到对应的返回值;只须要使用和返回值个数对等的变量依次接收就行;固然只是针对返回值是值类型的函数。个数相等,顺序对应内存

当在函数参数里面使用的时候,能够在实参里面修改默认值;在调用函数传入参数的时候,明确告诉实参,形参给传的是那个实参的值sum(y=3,x=2)字符串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