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总结前几天参加的三场讲座吧算法
说实话,这三场讲座分别属于不一样的领域,放到一块儿就是为了图个方便。服务器
第一场是人大经济论坛的R语言公开课,这是人大经济论坛第一次办线下活动。参加活动的人特别多,还好去的早,占了前面的位置。一共三位讲师,第一位是人大某学院的教授,台湾人,普通话不是很地道,因此听起来很费劲。不过这我的颇有意思,我以为这场讲座中仅有他的分享是成功的。一上来这个台湾人就说本身历来不爱说学东西,而是说玩东西,学R语言,不如说玩R语言。这个说法给你们一种很亲近的感受,他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把R语言的优点经过有趣的故事,简单易懂的图片在PPT中展示出来。告诉你们R语言的优点是什么,世界上哪些人在用R语言,R语言能作什么。很直观,做为R语言的普及课程,我以为仍是足够了。若是你对R语言感兴趣,那你课下就能够参阅网上资料,本身动手实践。第二位讲师忘记了是哪的,典型的大学教授,上来就是从一个课题入手。股市波动研究,先引入大量数学统计公式,讲解原理。我不是说我不喜欢这种方式,可是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种特别专业性质的分享,面对几百人的分享,每一个人的水平你都不是很清楚,作这么深刻的分享,实在是没有必要。固然,也许我思考过多。讲着讲着连我都睡着了,当我再醒来后,后面的听众已经走了一大半了。看来你们对数学仍是比较发怵的。第三位是中科软的项目负责人,主要介绍R语言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很短的分享,几乎没什么养分,固然也和R语言运用很少有关。他在分享中提到给保险公司作项目,最大的问题不是数据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算法问题,而是公司内部流程问题,想拿数据,就须要层层审批,呵呵,这个我深有体会。活动结束后,我反思了一下,以为组织者的安排仍是比较稳当,三场分享,一场介绍,引起你们兴趣,二场深刻学术研究,三场公司企业应用。层层递进,惋惜后面两位不是很给力。spa
第二场讲座图片
第二场讲座是北大的IBK银行总经理的讲座,我是奔着U盘去的。至于IBK是啥,我都不清楚,听了才知道是韩国银行,主营业务是给韩国中小企业贷款。成功人士嘛,分享经验老是那么几点:专一,认真。其实这期间仍是有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入,他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去作出一个好的提问。原由是按照讲座的惯例,最后都要有提问环节。也许主办方怕出现冷场,就找了托。这位托也真是不长脑子,仍是北大法学院博士生毕业,提的问题居然是人家讲座里面都讲过的东西,好比给年轻人的建议,这个题目都是讲座中已经讲过的,他又问了一遍。估计不少人都内心可笑。可是第二位提问者很厉害。这位提问者是北大的一位本科生,好像是那种特殊培养班的。他说IBK的主营业务是给韩国中小企业贷款,这就意味着有很大的风险。同时,在讲座中,IBK总经理说08年经济危机以后,他们增强了贷款额度和力度,可是一直保持了较低的风险度。请问这是如何作到的。也许从专业角度看这个问题,并不以为有多优秀,可是这个问题是从听讲座中思考获得的问题。不得不佩服这位同窗的思考能力。IBK的经理也认为这个问题问的很棒。怎么解答的忘记了。后来又一位银行工做的学姐提了一个问题。IBK经理也给了称赞。固然那是专业领域的问题,我记不住,也就不能评价这个问题的好与坏了。回来以后,我仔细思考了这个问题,以为仍是谈谈本身对于一个提一个好问题的想法。我我的的见解是一个好问题有两种形式:数学
1.非专业领域的好问题,这个指的是认真听分享者的演讲,根据演讲者提供的信息,对理解演讲者的主题和细节产生了困惑的问题,例如北大本科生的问题。浅显易懂,你们听完问题以后,也会有同样的困惑。固然,有时候这种问题有很强的逻辑性,极可能是演讲者自身在演讲时发生了失误。原理
2.专业领域的好问题。这个我倒没有什么好的我的见解。由于大部分讲座都是关于某一个专业领域的。有学术的,有科普的。学术的,天然会有专业的问题,专业的好问题必定是有很深的背景知识,这个你们应该会有体会。科普的,可能会差一些,由于演讲者为了顾及你们的接受程度,讲座通常有趣吸引人,可是深度差一些。演讲者引导的好,问题可能会集中在演讲的某一些细节上。硬件
说完了好问题,再说说烂问题,我参加的这种讲座也挺多,听到的烂问题也不少。若是你想出镜,能够套用如下格式技术
标准格式:统计
XXX,你好(声音很正式,有时候还穿正装,很让人怀疑是托),我表明XXX学校感谢你来到XXX作演讲(不知道被表明多少次了)。经验
我很喜欢您的演讲(废话,不喜欢你来干什么)我想请问您,您来到咱们学校,有什么样的感觉?(喂喂,谈点和主席相关的问题行么)。好的谢谢您,那请问,根据您的人生阅历,请问您能给咱们年轻人什么建议呢(建议你去死),您能推荐几本书吗?(我推荐你去看《不如去死》)
针对校友的:您此次回学校感受校园变化大吗?
之后继续收集这些恶心死人的问题。
第三场讲座来自3W咖啡的中国电信云计划讲座。好奇,云计划已经被说烂了。看看中国电信作的究竟是什么东西,结果很让人失望。就是一个硬件即服务的东西,人家国企有钱,买得起服务器,在内蒙古圈地搞大机房。给创业者提供服务器服务。不过王煜全老师的演讲却是给我很大的启发。他演讲的题目是识别出属于本身的机会。一开始就说创业者不要去作2B,而要去作2C。2B会折磨死人。中国人最喜欢作甲方折磨人。乙方作了甲方又开始变本加厉的折磨乙方。因此,创业者仍是不同作2B,这些留给那些大企业去作吧。那么如何去作2C,王煜全给出了本身的想法。挺有趣的。他的想法主要来自于他最近看的一本书《身份的焦虑》。湖南卫视的受众是哪些人?他给出的是3线城市中专技校学校的学生,他们有自由的财务,平时的娱乐时间充裕。因此,识别本身客户的身份对创业者来讲是比较重要的。通常而言,身份地位的关联性是很是强大的,这就是咱们说的圈子的概念,同样身份社会地位的人,通常会在一块儿生活。举个栗子,城市白领:高端服务 喜欢炫耀,那些每天吃饭拍照的人,就是这个群体。这里他又讲了一个故事,为了研究孩子到底喜欢作什么,王煜全周末和一帮北京的学生待在一块儿,研究他们喜欢作什么。结果发现,对于学生,孩子来讲,他们更注重的是本身能力的炫耀。拼爹对于他们来讲那是丢人。更多的是本身在哪一方面有优点。好比百米很厉害,好比lol很牛。这些是学生孩子关注的重点。那么创业者是否对这些领域有本身的研究?对于大人来讲,更多的就是身份地位的炫耀了。抓住了成年人的这个需求,就能够立足了。还有一个颇有意思的事情是,王煜全说,中国的创业者颇有特色,那就是在某一领域创业,有一个不死怪像。你们在这领域赚不到钱,可是都不转行,而是做一些其余项目支持公司。这就意味着市场没法淘汰大部分企业,造成精英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