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业大二转码的抉择之路!

image.png

声明:本文不掺入对专业的评价,一切都是从本身的认知改变出发,一切都是结合本人自身状况所发表的见解,如有不当,恳请指正。求同存异,望君周知。java


序言

总能听到生化环材四大天坑的言论,总有前辈回来劝你不要入坑赶忙跑路。大一懵懵懂懂,守着高中固化的思惟,老实地听取老师的教导:“刷高绩点,多报竞赛,立志考研”;大二上依旧抱着杀进化学的念想,想成为“专业综测第一,奖学金收割机,公众号风云人物,SCI文章大佬,科研新星”;大二下,疫情的三个月,让我从迷茫到清醒,从无知到思辨,从惧怕到自信,从零到一……算法

这只是个平凡大学生的故事,他靠本身的深思觉醒,选好了前进的道路。哪怕将来倒下,也无怨无悔。编程


我的状况

双非+末端双一流院校,专业应用化学,2018级,目前大二下,想走后端方向,一个很平凡的大学生,就像平凡的你。后端


大一时的老实

大一刚入学,还在HK院(为不暴露,学院名称采用简称),真是个学术、竞赛氛围浓厚的学院,优秀的老师,优秀的学生,SCI大佬在这里诞生,双创达人从这里走出,保研985的学长学姐比比皆是......数不清的讲座教导大一新生该如何肯定将来考研方向,各路成功的学长学姐告诉你成功并不困难,仿佛每个咱们都能成为下一个他们。数据结构

考研、竞赛、科研仿佛是学院的代名词,懵懂又老实的我被深深吸引,发誓要像优秀的学长学姐通常,拿奖,发文章,保研......那时的我,确实是这么作的。app

我专业排名综测排名双双第一,综测分数94+,他人口中高数满分大佬,第一年就拿下两个省奖,多个校奖,拿了5000+奖学金,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ide

在大一惟一的一次抉择机会前——转专业,我没有去选。学习

大一的我,思想明显固化的。优化

回头看大一,我只是学着成功的学长学姐,走着他们成功的道路,妄想着循序渐进走他们的路也能成功。这本是错的。成功不容易被复制,失败才容易被复制。没有本身的思想,只是无脑的机器罢了。ui

这样度过的大一,即使奖项加身,在如今的我看来,也不值一提。


大二上的科研

大一结束,我申请暑期留校,想跟着导师进行科研实验,但却没有。导师并无带我进实验室。我一我的独自坐在图书馆里,一面准备大二的竞赛,一面等着老师的消息,两个月过去,我仍未进入实验室,却是看完了导师的博士论文。

带着不解进入大二,我仍然保持着大一学习的冲劲,参加竞赛培训的同时依旧能拿专业第一。终于到了寒假,我如愿开启了个人科研生活,不,那只是普通的实验室生活。

我和我班上另外三人组成了一个小组,开始了天天的实验生活。

导师是有机方向,因此咱们天天的基本任务就是:过柱子。这也是我慢慢认清的开始。咱们日复一日,作着相同的工做,搭反应,过滤,过柱子,旋蒸,再搭反应,过滤,过柱子,旋蒸……

四人早出晚归,天天待在实验室的时间超过了12h,干的就只是这种无聊的活。固然,最初咱们并不认为无聊,第一次搭反应的好奇与胆怯,第一次过柱子的当心与专一,第一次旋蒸的认真和谨慎。这些只存在于第一次。

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做,让咱们四我的本身调侃就像车间的工人,咱们四人的小群也改为了XXX加工车间。

每次作完实验,回到宿舍,我都感受身心俱疲。身体方面天然是由于站立的时间太长,但精神方面,我确切的感觉到,本身有种巨大的空虚感与沉重感。我感受本身失去了点什么,可是说不上来。

脑子反应愈来愈慢,身体愈来愈抵触,我开始怀疑本身,适不适合走这条路。

这时的我,思想开始慢慢打开,思考本身想要的,思考本身失去的。

我本觉得本身内向的性格,慢热又耐得住性子,确定能走得了科研这条路。可是,寒假的实验生活,让我尝了些科研的苦头。我意识到我须要对本身从新评估,我真的适合科研吗?或者我真的适合化学吗?

寒假的实验,是一次很不错的试炼,也是我第一次的试错。我明白了试错的重要,从此的每次的抉择与判断,都是在我试错后的基础上作出来的。我很感谢这个第一次。


大二下的疫情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差点把我锁在了学校之中,还好咱们车间提早完成任务指标早一日回家了。

接下来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漫长的三个月。

我忘记了这句话是从哪听来的:“只有财务自由,才有思想自由”。待在家中三个月的我,俨然如财务自由通常,思绪翻飞,再加上寒假实验的那份苦闷,让我深深陷入了迷茫。

我不停的问本身,你到底喜欢什么,我试过网上不少不少种找寻方向的方法,我甚至把本身关在房间一天只为搜寻心里真正的所需所想。刨根问底,想要知根知底的求知态度让我几经崩溃。

我找不到,我一味的否认本身的选择与猜测,我不敢认可本身不喜欢化学的现实,由于否认化学,就像是否认了一年半的本身。但以后的我意识到,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我实在是找不到出路,因而向导师求助。

导师宽慰我说,你是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了,不应问出这样的问题。你须要本身找答案,而不是让别人来告诉你答案。要找到本身可以一直努力下去的方向,不是一味的刷高成绩,找到学习背后的实用性,了解这个社会如何运行,多看书,多涉猎不一样领域的知识,为何化学的学生不能学金融炒股,为何化学的学生不能学编程算法。没有什么适不适合,只有你愿不肯意。

那一晚,我安稳的睡了,睡前我仿佛醍醐灌顶。

导师也才30出头,却年薪百万。他的那番话,如今对我都犹如珍宝。

那天以后,我开始刷不一样领域的书籍,关注不一样领域的新闻,看各类稀奇古怪的视频,不乏科技,金融,独立思考,职场等等。我慢慢肯定了方向,坚决了信念,我打算回校后马上开始试错。

镜子前的我,从未如此自信,眼睛清澈如水。


回校后的试错

疫情期间我一直在准备数学建模,我在队中担任编程手,化学专业挑编程重任,我很高兴个人队友对个人信任。

在家中,我就对编程表现出了异样的兴趣,因此我在校比赛期间,我格外注意本身对编程这方面的感受。

我在图书馆中,稳稳的坐在椅子上,手指在键盘上跳跃,双眼目不转睛盯着写满代码的屏幕,改着一个又一个bug,优化一次又一次代码,只为看见最后它成功运行,带出接近完美的结果。

我进入了心流模式,忘记了吃饭。

我以为我找到了。为了更加肯定,本身是否是在为本身不喜欢化学找借口,故意逃避,本身是否是真的喜欢编程,仍是喜欢其背后的薪资。

以后的一个月,是我自学CS的一个月,几乎天天没有在1点前睡过觉,学完了java基础知识,数据结构,补起来了之前C语言的知识,天天都在leetcode上刷题,有空就在简书和知乎上发文输出。这真的让我不可思议,我依旧保有很高的热情与激情。

我以为我真的找到了,本身能够一直努力下去的方向。

我想走后端方向,开始找学习路线,看了羊哥的“光头强”视频,我摸了摸本身的头发,却更加自信。这其实也是对个人一次考验,我本觉得看了羊哥的视频,个人后端之梦会从入门到入坟,但我却表现出格外的兴奋,令我本身也感到惊奇的兴奋。

我想说,老师,我真的找到了。


退组与起航

6月4日,我与导师聊到此事,我要转行了。

老师但愿这是我独立思考事后作出的决定,而不是受什么影响唐突的抉择。

我给导师认真分析了个人自身状况,谈起了我长达一个多月的试错期,并讲述了本身的坚持与热情,代表本身并非脑子一热而选择转行。

导师发了三个握手的表情,你本身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我都支持。

我很感谢导师的对个人理解和对我选择的尊重,于此个人化学生涯算是暂时告一段落,自学CS的旅程任重道远。


个人成长小Tips

(1)大胆试错: 不要靠一股冲劲与傻劲猛地作选择,试错应该是你选择前的第一步。 若是你以为你想当厨师,你能够先尝试在夏天给家人烧一顿饭菜,若是你以为你想搞科研,你能够提早进实验室感觉科研的气息……合不合适,作过便知。

(2)知识学广普遍涉猎各领域的知识,有些知识能够打开你的思惟,给你新的思惟方式与角度。好比:幸存者误差,沉没成本。

(3)自我评估: 先对本身作出评估,再对本身作选择。 不少学生“嚷嚷”着要考研,但我一深刻问“你想考什么方向的研究生?考哪一个院校?之后可能走什么方向?为何要读研?读研以后是工做仍是读博?”,不少人会被个人第一个问题卡死。盲目从众,不必定是适合本身的路。

(4)独立思考: 以本身的思考为主,他人的意见为辅。 每一个人各不相同,别人的意见只能给你起辅助做用,任何涉及到本身自己的事情都须要依靠本身思考才能找到适合本身的最优解。别想着复制别人的成功,应该关注别人踩过的坑。


写在文末

我很平凡,我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了本身喜欢的方向。如今的我,早已走出疫情期间的迷茫,我从未感到如此的坚决与自信,哪怕道阻且长。

我但愿本身能坚决本身的方向,此时已然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我但愿本身一年后,能找到公司实习。

我但愿本身两年后,能有厂要我。

我但愿本身,不要成为学院的反面教材。

我但愿本身,能以本身深思熟虑的选择为傲。

如此,无悔。

成之我幸,败之我命。

当我决定入CS的那一刻,即是如此。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