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把全部输入条件划分红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状况也至关多。所以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做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这就须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断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类组合状况。 测试
符号测试
因果图中使用了简单的逻辑符号,以直线联接左右结点。左结点表示输入状态(或称缘由),右结点表示输出状(或称结果) 。
ci表示缘由,一般置于图的左部;ei表示结果,一般在图的右部。ci和ei都可取值0或1,0表示某状态不出现,1表示某状态出现(i是一个整数)。请看下图。 spa
因果图概念—关系。 4种符号分别表示了规格说明中向4种因果关系,如上图所示。
①恒等:若ci是1,则ei也是1;不然ei为0。
②非:若ci是1,则ei是0;不然ei是1。
③或:若c1或c2或c3是1,则ei是1;不然ei为0。“或”可有任意个输入。
④与:若c1和c2都是1,则ei为1;不然ei为0。“与”也可有任意个输入
因果图概念--约束。
输入状态相互之间还可能存在某些依赖关系,称为约束。例如, 某些输入条件自己不可能同时出现。输出状态之间也每每存在约束。在因果图中,用特定的符号标明这些约束。
输入条件的约束有如下4类,以下图: 。
① E约束(异):a和b中至多有一个可能为1,即a和b不能同时为1。
② I约束(或):a、b和c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1,即 a、b 和c不能同时为0。
③ O约束(惟一);a和b必须有一个,且仅有1个为1。
④R约束(要求):a是1时,b必须是1,即不可能a是1时b是0。
设计
利用因果图生成测试用例的步骤
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那些是缘由(即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的等价类),那些是结果(即输出条件), 并给每一个缘由和结果赋予一个标识符。
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的语义。找出缘由与结果之间,缘由与缘由之间对应的关系。根据这些关系,画出因果图。 ci
因为语法或环境限制,有些缘由与缘由之间,缘由与结果之间的组合状况不不可能出现。 为代表这些特殊状况,在因果图上用一些记号代表约束或限制条件。
把因果图转换为断定表。 软件
实战:有一个处理单价为5角钱的饮料的自动售货机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其规格说明以下:若投入5角钱或1元钱的硬币,押下〖橙汁〗或〖啤酒〗的按钮,则相应的饮料就送出来。若售货机没有零钱找,则一个显示〖零钱找完〗的红灯亮,这时在投入1元硬币并押下按钮后,饮料不送出来并且1元硬币也退出来;如有零钱找,则显示〖零钱找完〗的红灯灭,在送出饮料的同时退还5角硬币。 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