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SAP开发人员的养蚕流水账

Jerry打算以此文来给汪子熙全家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养蚕经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html

南方长大的80后,对蚕应该不会太陌生。你们还记得大家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蚕姑娘》么?课文开头是这样的:前端

春每天气暖洋洋,蚕卵里钻出蚕姑娘。网络

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spa

又黄又瘦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黄衣裳。醒了,醒了变成白姑娘。视频

又白又嫩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醒了,醒了,今后一天一天发胖。。。htm

Jerry小时候固然也学过这篇课文,也按照语文老师的吩咐,在家里养了十几只桑蚕,而且观察它们天天的生长状况。准确的说,我小时只负责观察,一切其余的后勤工做都由我父母完成。因为年龄过小,当时全部的细节我都淡忘了,只依稀记得每只蚕最后都在纸盒里结出了洁白的茧。rem

时光荏苒,如今Jerry成为了父亲,开始协助汪子熙完成他的语文老师布置的养蚕观察做业。get

感谢如今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我手上30倍的放大镜和三星手机1600万像素的摄像头,让我可以比小时候更清晰地观察蚕们的一举一动。it

知乎上有一些颇有意思的问题,归纳起来大体为:为何不少人喜欢蚕,可是讨厌,甚至惧怕毛毛虫class

我养了一个多月的蚕,我想对于这个问题我有必定的发言权。如下是Jerry对这个问题的见解。下文所说的蚕,如无特殊说明,都指你们为了完成学校做业所养的桑蚕里的大白蚕。

1. 做为一个长期以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蚕由于能出产具备极高经济价值的蚕丝,从而在我国悠久的农业历史中始终享有很高的地位。早在商周时期,古人们就已经开始在室内养蚕,这个传统延续了几千年一直到如今。

秦汉之后,我们的养蚕技术经过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传入到中亚、南亚及西亚地区,进而传播到欧洲。简单的说,由于蚕对人类有用,因此人类喜好它们。再加上文人墨客从人类的视角出发,在观察了蚕吃桑叶吐丝的行为以后,发出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留赠他人御风寒"这种极富褒义色彩的感叹,这使得蚕又常常和另外一个具备崇高意义的名词——教师关联起来。在咱们从小就接受这些对于蚕正面评价的教育下,咱们很难对蚕讨厌得起来。

2. 从外观上看,虽然都是软体动物,蚕和毛毛虫的颜值可谓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蚕的全身洁白,白色在我国一直是纯洁的象征,而毛毛虫的颜色每每都很非主流;蚕的全身很光滑,不像毛毛虫那样浑身长满了让人惧怕的绒毛。

蚕的性情很是温顺,不会对人形成任何伤害,因此Jerry常常把它们放在本身手上让它们爬来爬去,近距离观察。有的毛毛虫,身上的绒毛蜇到人的皮肤后,会让人很不适,所以你们都不喜欢。

3. 养蚕的环境散发出来的气味很香,至少Jerry闻到的味道是如此。那些动辄饲养上万只蚕的场所发出的气味不在本文讨论以内。蚕吃的桑叶自己带着植物特有的芳香,Jerry也曾经把鼻子凑在本身手上爬来爬去的蚕附近使劲闻,也没有闻到任何味道。而通常的毛毛虫,看着就够恶心了,我实在没有勇气去闻闻它们是什么味道。

4. 蚕很萌。蚕吃得白白胖胖圆圆滚滚在桑叶上蠕动着身子一节节地爬来爬去的样子很萌。若是养了一大群蚕,那么你必定能观察到这种状况:有时在忙忙碌碌啃桑叶的蚕们中间,间杂着几只高昂着头“思考蚕生”的另类: 好比下图正中这只。

关于蚕为何会昂着头一动不动,网上公认的说法是它们这是在休息,在睡觉。每当这时,我都会忍不住,用手指头轻轻去摸摸它们。有的时候它们被我揩油以后,没有任何反应;有的时候像是受惊了同样,昂起的上半身猛地一缩,很可笑。

5. 蚕的一身都是宝。除了蚕丝能用来作丝绸,蚕丝被,蚕沙(蚕的粪便)能入药,作枕头,蚕蛹能食用以外,不少心灵手巧的小朋友们还用蚕茧作成了各类各样的小工艺品:

透过这些纯自然纯绿色的小手工,咱们能看到孩子们如水晶般纯洁的心灵。

前面说到我那30倍放大镜和1600万摄像头的三星手机(这配置在2019年来看应该很渣吧), 是时候让它们出来发挥做用了。

下面是一张蚕宝宝的靓照,最左边棕色的椭圆形部分就是蚕的头部,剩下的都是它的躯干,在靠近头部的胸部部分有三对足,其后每一节身躯的底部都有一对足,总共7对14只足;你们若是仔细看这张照片,会发现蚕的足上其实长了绒毛,并且足的底部还有洗盘,能使本身紧紧吸附在桑叶上,这样能保证蚕即便在桑叶背面爬动时,也不会由于重力缘由落到地上。

在躯干的最末一节还有一根小小的向上凸起的尖刺,这是蚕的尾角,咱们能够用来辨别蚕的雌雄:雌蚕尾角往前翘且有黑点;雄蚕尾角往上翘而无黑点。这根看似不起眼的尾角对蚕来讲是很是重要的器官:其生理做用主要是平衡蚕体内的水压,使蚕先后水压保持相同。蚕的体壁内,肠部,气管和神经等组织都浸泡在血液之中,从蚕的照片咱们一眼就能看出蚕的体型是前部稍大尾部稍小,所以须要借助尾角,确保蚕尾部承受液体的压力和胸部的一致。 

蚕躯干的每一节都还有一个很是醒目的黑点,这是全部昆虫都具备的呼吸器官——气门,只是蚕的比较明显容易被观察罢了。当蚕周围的气温发生变化时,蚕会借助开关气门的方法来调节体温,让身体的体温适应周围的温度。

那么蚕的眼睛和嘴呢?

先来张头部的正面特写。这小脑壳是否是很萌?

咱们很容易根据人类的五官,去揣度蚕的眼睛所在的部位,即头部正中那两个小黑点,事实并非这样。下面这张图才是蚕的眼在头部的正确部位。是的,咱们说眼而不是眼睛,由于蚕做为昆虫,眼部构造和人的眼睛相差太多太多。蚕不像苍蝇,蜻蜓那些昆虫同样具备复眼,蚕的眼是单眼,包含一些感光细胞,可以感受到光线的强弱,但并无视觉做用。实际上蚕是靠嗅觉和触觉来判断前方的物体和前进方向,而非视觉。

蚕的嘴也很是有意思。

准确地讲,蚕是用“咀嚼式口器”来进食桑叶的。咀嚼式口器是昆虫具有的另外一个很是典型的器官,用来取食固体食物,和人的嘴巴同样有上唇、下唇、上颚(牙齿)和舌,但同时它还有下唇须、下颚和下颚须。蚕的口器上颚前端有锋利的齿,叫作切区,用来切断桑叶纤维。固然,这个锋利是从蚕的角度出发针对桑叶而言的,对人的手指皮肤没有一丁点的破坏力。蚕进食桑叶时,口器会上下蠕动,在桑叶上留下一道道半圆形的缺口。

你们请看下面这段Jerry拍摄的蚕们狼吞虎咽进食桑叶的视频,注意观察文中提到的半圆形缺口:

https://v.qq.com/x/page/n08915ahnh1.html

蚕的一辈子会经历下图四个阶段,在咱们小学语文课文《蚕姑娘》里已经阐述清楚了。

蚕蛾产下的卵:

这些卵逐渐变成褐色后,就意味着新的蚕即未来到这个世上了。刚刚破卵而出的蚕个头很是小,遍体黑色,由于很像小蚂蚁,咱们称之为“蚁蚕”。

蚁蚕不停得啃桑叶,逐渐长成了你们印象中的蚕的白白胖胖的样子。

蚕一辈子中总共会蜕4次皮,和其余不少昆虫同样,蚕在生长发育过程当中其表皮不能随着身体长大而长大,所以当蚕的身体长大受到限制时,蚕就要蜕皮。Jerry也不知道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的《异形》系列里的异形蜕皮生长的设定,是否受到了蚕蜕皮的启发。

看一段Jerry拍摄的蚕蜕皮的视频(这种视频很不容易拍到):

https://v.qq.com/x/page/t0891...

这是Jerry收集的蚕蜕下的皮,也是一种中药。

这是一只蜕了一半皮的蚕:

四次蜕皮后,当蚕的身体变黄变透明时,就要准备吐丝结茧了。

有个成语叫作做茧自缚,原意就是描述蚕吐丝这件事,只不过引伸义多含贬义了。蚕吐丝的动机并不像诗人们想象得那么崇高,只是昆虫保护本身的一种本能:蚕在幼虫阶段吃下大量桑叶, 桑叶自己富含各类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在蚕体内堆积过多,会让蚕中毒。因此,蚕在诗人笔下“不知疲倦地吐丝”,其实是蚕自我解毒的一种保护措施。

这是一张正在吐丝的蚕,咱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前面所说的蚕的三对前足。

这是Jerry拍摄的蚕吐丝的一个片断:

https://v.qq.com/x/page/a0891ojetld.html

蚕把丝吐成一个圈,将本身隐藏在其中,则是为了不在本身羽化成蛾的关键时期,可以躲避天敌的伤害,从而在茧里安心地进行羽化。

Jerry记得小时候养的蚕结的茧只有白色一种颜色,现在经过网络才知道蚕茧也能够是五光十色的,感受好神奇:

等蚕在致密的茧里静静地待上十天到半个月左右,就会羽化成蛾,而后分泌一些包含蛋白酶的液体,将蚕茧中的丝胶降解掉,使得茧丝之间的链接变得松散,最后用足将蚕茧拨开一个洞,就钻出来了。

破茧而出的蚕蛾会交尾产卵,而后静静地死去。刚产下的卵是淡黄色,而后颜色逐渐变成深褐色,最后新的蚁蚕会从卵中孵化,开始新的一个生命轮回。

Jerry以为很幸运,可以和汪子熙一块儿,以人类的视角观察蚕们一个多月短暂的生活轮回,近距离感觉生命的神奇和伟大。一只蚕蛾一次能产几百只卵,即使家蚕饲养的环境已经很是地温馨,没有任何天敌的骚扰,然而它们这种大量产卵确保种族可以延续下去的行为,在漫长的几千年岁月里仍然保留了下来,这让人们不能不感叹基因力量的强大。

蚕们从卵里静静地孵化出来,在度过了短暂的一辈子后,最终又静静地离开这个世界。而人类的生命轮回虽然比蚕长,可是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放在广袤的宇宙中去,就会变得和蚕的一辈子同样,转瞬即逝,渺若尘埃。

养蚕,可让咱们充分意识到,任何生命都只不过是生命长河中一朵小小的浪花,悄然涌起,又悄然消逝。任何生命,有且仅有一次,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存在。养蚕,可以让咱们学会爱护生命,对生命保持足够的敬畏。

谨以此文记念汪子熙养过的65条可爱的蚕宝宝们那短暂却给咱们全家人留下深入印象的一辈子。

要获取更多Jerry的原创文章,请关注公众号"汪子熙":

image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