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嘉为科技,获取运维新知api
2018年7月,Broadcom宣布了收购CA Technologies的计划,收购额近190亿美圆。虽然分析师对于芯片制造商收购企业级软件公司这件事是否值得还在进行激烈辩论,但CA收购案无疑预示着250亿美圆ITOM软件市场的重大转变。安全
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 BMC、CA、IBM和惠普四家技术厂商主导着ITOM软件市场。但据Gartner分析数据显示,2012年,这四大巨头占据着ITOM软件行业55%的市场份额,到了2017年这一数据却已经下滑到了不到30%。网络
CA收购案揭开了四大ITOM巨头不复存在的面纱。在下文中,咱们将分析四大巨头如何在发展中迷失了方向,IT领导者们为何要选择抛弃他们而和带来ITOM行业转型的变革者合做。架构
十多年前,大多数ITOM创业公司都但愿在公司发展途中被这四家巨头厂商收购。然而到了今天,ITOM创业公司却都想着从这四家巨头手中瓜分市场的蛋糕。咱们来看一下如今这四家巨头在市场上的地位。框架
BMC:BMC Software成立于1980年,最初的业务是作大型机管理工具。到2013年,公司已经明显增加乏力。BMC 2010年收入为19.1亿美圆,2013年为19.7亿美圆,复合年增加率为不温不火的0.78%。2013年5月,私募股权投资公司Bain Capital和 Golden Gate Capital入资69亿美圆,收购了BMC的大部分股权。五年后,另外一家私募股权公司KKR以 85亿美圆的价格接手了这部分股权。尽管在过去五年中进行了大量的产品和市场投资,但到了2018年BMC的年收入仍然只有20亿美圆。运维
CA Technologies:CA是20世纪80年代大型机应用软件领域的老大,以热衷收购和榨取客户维护费而闻名。近年来,CA一样经历了产品创新不足和增加停滞不前的问题。2015年CA的年收入是42.6亿美圆,2018年略降至42.3亿美圆,年复合增加率为-0.18%。别无选择之下,18年7月CA将本身卖给了Broadcom。ide
IBM:IBM Tivoli成立于1989年,是IBM大型机系统管理服务商。1996年,IBM收购了Tivoli,并将30多项收购放到了Tivoli部门。2012年,IBM Tivoli以32亿美圆的年收入领跑整个ITOM行业。可是,新一代ITOM买家需求革新的时候,IBM几乎没有任何实际的投资去升级Tivoli架构。2016年,IBM与HCL Technologies签署了一项为期15年的协议,用于卸载Tivoli产品的开发和维护。到今天,在IBM网站上,你只有深扒“云及智能基础设施”的页面,才有可能发现Tivoli的身影。模块化
惠普:惠普于20世纪90年代初推出了OpenView系列IT管理工具。过去十年里,惠普陆续收购了Peregrine,Mercury Interactive和Opsware,其OpenView产品组合的年收入超过了10亿美圆。然而,因为在收购Autonomy时遇到了麻烦, 2016年惠普将整个ITOM软件组合卖给了Micro Focus。关于HPE-Micro Focus的88亿美圆合并案,Register网站评论到:“在一些昔盛今衰的软件企业眼中,Micro Focus是他们的荣养院。”工具
这曾经辉煌的ITOM四大巨头为何会迷失方向呢?很明显,缺少创新、对传统产品组合和维保收入的强烈依赖,以及笨重的产品套件断送了四大企业的命运。如下是他们衰落的三大缘由:性能
一、收购不能取代创新
传统ITOM软件商倒下的一个重要缘由是过分依赖收购。四家公司的高管将全部时间花在了寻找和收购最热门的技术创业公司,在保持产品线的先进和专一上面投入的时间很是少。他们拿到的剧本很简单:将新收购的技术和人员并入现有的部门,并激励客户经理捆绑销售新的解决方案。咱们来看下,自2000年以来,这四大巨头公司都作了哪些收购:
BMC:收购了以下公司以增强其ITOM软件组合:
activeNet(性能管理)
RealOps(Runbook自动化)
BladeLogic(数据中心自动化)
Cordiant(应用程序性能监控)
Numara(IT服务管理)等。
CA Technologies经过收购Wily Technology,Nimsoft,WatchMouse和RunScope构建其监控产品组合,收购rcot,Xceedium和IdMLogic帮助塑造其身份管理解决方案。
IBM Tivoli收购了CIMS实验室(IT资产利用率)、Micromuse(事件关联)、整理(发现)、BigFix(补丁管理)和Intelliden(网络自动化),以保持Tivoli部门的增加。
惠普收购了Peregrine Systems(IT服务管理)、Trustgenix(身份管理)、Mercury Interactive(IT服务交付)、Bristol Technology(业务交易监控)、Opsware(数据中心监控)和ArcSight(安全)等公司,以扩展OpenView套件的功能。
二、收入重度依赖传统软件和维保
若是还有一种可称之为遗产的技术,那只能是大型机了。四巨头收入的秘密,在于他们对大型机监控和管理的重度依赖。2018年CA的收入中(不包含服务),大型机解决方案占收入的55%,占部门运营利润率的64%。相比之下,企业解决方案仅占收入的45%,占其部门运营利润率的9%。一样,对于BMC而言,2013年大型机管理工具占总收入的43% - 这是该公司在出售以前公告财务业绩的最后一年。
另外一个阻碍这四大巨头以SaaS交付模式形式进行创新的因素是维保费用。2013年、2012年和2011年,BMC的维保费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52%(11.2亿美圆),50%(10.8亿美圆)和50%(10.2亿美圆)。2017年和2016年,Micro Focus收入的67%(7.270亿美圆)和66%(7.554亿美圆)来自维保费的贡献。
三、产品套件:臃肿,杂乱无章,与市场脱节
当您分析这四大巨头任何一家的解决方案时,您会发现:
HP OpenView等套件是基于Operations Manager i和Network Node Manager i等传统工具构建的。BMC最近的认知服务管理是基于像Remedy和Discovery这样古老的解决方案构建的。
四巨头收购不一样的产品,并将其添加到他们的ITOM产品组合中,指望保持诸如Tivoli、TrueSight等旗舰产品线的相关性。而后,销售团队告知客户这是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能够加强IT基础架构的可见性和控制力。
可是,四巨头的大多数产品须要几个季度的时间才能实施完成,同时还须要昂贵的第三方专业服务。除了时间和成本的超支以外,将不一样产品整合到单一框架的过程是一项异常艰巨的挑战。大多数产品在最终实施的时候,没法作到销售期间所描述的效率、简易和可扩展的承诺。
DevOps和IT运营团队的下一站是什么?四大巨头退出的市场空白已经有新的选手占领。工具套件正在被尖端的、基于云的技术取代。Splunk / VictorOps、VMware / CloudHealth等通过业务整合后的新选手,正在向旧的技术发出挑战。将来是敏捷,是模块化,是弹性。随着业务的革新,如今,是技术随之变革的时候了。
本文翻译自:The end of an era: Why it’s time to ditch the big four in ITOM – and what it means for IT leaders
原文连接:https://www.cloudcomputing-news.net/news/2018/sep/05/end-era-why-its-time-ditch-big-four-itom-and-what-it-means-it-leaders/
翻译:嘉为科技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