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这学期按这样的方式实践,一开始我是拒绝的。——这不是单纯套用流行语。是真的,我初始不想 做业开博客、实践方法大调整、实践公开化评价等方式进行。一方面惯性的力量是强大的,做为一个参与过十多年软工实践的“老”教师,轻易大调整的付出和成本是巨大的,这在教学日渐式微的大环境里入不敷出。另外一方面,对于开设博客、公开评价、不一样实践做业的部署等的效果并无把握。在这过程当中,力得周筠老师和邹欣老师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周老师的坚持不懈与推进鼓励,终于在2013级同窗中开始尝试借鉴《构建之法》。 程序员
在要求开设博客后,你们的第一次做业、第二次做业,特别是第三次的原型设计做业,让我感到开博客在做业环节的神奇的化学反应。做业再也不是学生和老师的单向和封闭的交流,变成一个师生、学生间、学生与社会间一个公开的互动交流,越多元思路越开阔,越开放带来的进步和变化就越大。许多同窗在第一个月里,就开始喊:有点吃不消了。一个月里用过的软件写过的代码,比大学前两年都多不少。开始有了要熬夜编码的感受。而大家的投入,大家全身心付出所展示的做品成果,大家在实践过程当中的提高与成长,都让我以为很是惊艳。编码
在做业的设计里,也但愿能为《构建之法》大习题库作些贡献,因此设计了针对用户“痛点”的原型设计和结对编码的做业。另外,词典评测的做业,也开拓了将来实践做业和各类方式的新思路。设计
一届又一届,大家即将结束软件工程的实践,而软件程序员的生涯将刚刚开始。软工带大家入门,也将和大家挥手告别。而我将继续留下,不断完善不断迭代不断颠覆,在将来和学弟学妹们继续learning by doing! 也欢迎大家把 http://www.cnblogs.com/easteast/ 连接加入收藏夹,偶尔想起,回来看看,看看将来这里的变化,也给予后来人一些指导和帮助。blog
课程即将结束,如同康永哥不会在康熙结束时谢谢观众同样:作了节目,看与不看,是观众的事,没必要感谢。 因此,我也不会感谢同窗。咱们提供了平台,学与不学,学的不少,学的很苦,这都是缘分。但要感谢许多人:部署
首先要感谢范飞龙老师,他在整个学期的过程当中,给予同窗许多许多的指导,博客做业点评和评分的细致,有问必答的耐心,对于做业和完成做业的要求和严谨。异地教学辅助合做的方式,也开拓了视野。彻底能够说,没有范博士,此次实践教学没法顺利完成。原型
范飞龙博士在2015.9.26莅临福大给你们讲座博客
要感谢邹欣老师。做为一个业界顶尖的程序员,难的是能关注高校的软工教学。更难的是,能根据本身的多年积累写出《构建之法》这样的好书,不管在课程实践或程序员初入公司的入门指导,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即使工做一段时间以后的偶尔翻阅,也会在书中看到让人会心一笑的默契的文字。同时,更更难的是,身体力行亲自推进高校的软工教学,立足北航,有教无类,辐射全国。这在IT业界是惟一吧。更更更难的是,百忙中,同窗的博客做业都仔细查阅及时点评,遇到问题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没有邹老师,没有软工实践教学的不同。入门
要感谢周筠老师。做为一个和编辑打过交道的人,我初始很难想象编辑会如此关注高校软工教学。并且持之以恒坚持推进。推进过程当中的各类困难,都及时协调,穿针引线,立场坚决,思路明确,方法有效,默默出力。我之前一直以为缺乏一个这样榜样。君子之交,未谋面而仰慕影响良多,这即是周老师。没有周老师,没有个人此次软工实践的开展。ast
Goodbye All~~~ 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