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汉和富豪交换生活:看完这个纪录片,你就知道穷人为何穷了

####### 1 #######微信

大卫是个穷人。spa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英国,年过五旬的他,却仍从事着不算体面的工做——打零工。get


他没有成家。it

他也没有房,没有储蓄,没有固定住所,只有一辆改装的拖车,以及近乎流浪汉式的生活。总结


但挣扎于底层的大卫,却有个富贵的哥哥。创业

他叫伊凡,身价数千万英镑,杰出的投资家、慈善家,跻身于社会名流。di


但这对兄弟关系并很差,或用弟弟的话来讲:“自从他成为有钱人以后,咱们就闹掰了。”生活


为缓和兄弟间的矛盾,两人决定花几天时间,去体验对方的生活。时间


而这个体验的过程,被一个导演拍成了纪录片,名叫《富哥哥穷弟弟》。co

不过我不是来写他们兄弟情的。

我想分析一下,到底是哪些因素,让哥哥成为富人,让弟弟成为了穷人?

要知道,伊凡和大卫乃同胞兄弟。


两人同父同母,所受家庭教育类似,学校教育类似,甚至连成长经历也是类似。


何况,从片中细节可看出,弟弟有些天赋不比哥哥差。

好比,弟弟小时候就会经过倒卖一些物件来挣钱,颇有商业头脑。

再好比,长期混于底层的弟弟,在忽然进入上流社会的商业活动时,竟然也能侃侃而谈,而不显自卑与窘迫。


然而,就在智商、情商、儿时经历都相对等的状况下,一个成为精英,另外一个却沦为庸人。

根据伊凡和大卫的相处与交谈,我总结出这些因素。

####### 2 #######

对财富、世界的认知不一样

有哲人说,人是观念的产物。

看到大卫的观念,以及其对应的处境后,我愈发承认这句话。

富人是如何成为富人的?

弟弟说,他们都是万恶的资本家,专门靠剥削穷人的劳动力致富。


在弟弟体验哥哥的生活时,有一次,两人刚离开上流社会的聚会,哥哥便问弟弟:“喜欢他们吗?”

弟弟说:“我讨厌他们。”

“为何?”

“由于他们太有钱,这令我反感。”


在弟弟眼里,富人没有一个好东西,都是踩在穷人的血泪上捞钱。

不止仇富,他还以为天天准时上班的都是傻子,都是甘愿被剥削的笨蛋。


相比之下,哥哥则讲究务实与进取。

从少年时代开始,他就积极赚钱,积极从事劳动。

21岁那年,哥哥赚得第一桶金,但他既没有挥霍,也没有就此知足,而是继续投资。

没多久,他就赚得人生第一个1000万。

但他依旧不设限,竭力追求财富,将生意发展更大。


一个以为富人便是行走的罪恶。

另外一个却以为,富是好的,我就要成为富人。

观念悬殊如此之大,致使目标不一样。目标不一样,致使他们付出的努力迥异。因而有些事,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 3 #######

弟弟活在自恋幻觉里,

哥哥活在真实世界中

坦白说,我以为大卫挺须要看下心理医生的。

他很矛盾。他是既渴望财富,又仇恨财富,既想实现抱负,但又不敢去实现。

最后,他只好每天活在幻想中,觉本身乃怀才不遇。

他先是否认哥哥的成就。

他以为哥哥之因此成为富人,只是撞了大运。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兄弟相处过程当中,有良好自我教育的哥哥,不多谈学问、大道理什么,而向来浪荡的弟弟,却老是谈些,看似常人不能及的智慧。

他说:“我在研究咱们的太阳系。在7月11日,会有一颗流浪流行很近的距离通过地球,并引发地震······”


他还大谈他的“治国安邦之道”。

“当下的民主人士和政治家都是傻子,他们连一些简单的事······”


哥哥在旁边固然是听得一脸蒙圈。

伊凡表面没说什么,但估计心里在嘀咕:你要真这么牛逼,还混成这模样?

弟弟还出版了一本书。

不过惋惜,是自费出版的,而费用仍是依赖于哥哥的救济。


但尽管他说这本书写的很是很是棒,却一本都没卖出去。

若是你以为,他也多是当代的陶渊明,只是与世无争,看破红尘罢了。

那你错了。

在哥哥体验弟弟贫困生活时,有这么个细节。

弟弟在工地砌墙,哥哥问:“你在这阴暗的地方干活,有没有想到,你的梦想正在离你而去?”


弟弟显然被get到了一下。

但他低着头,没有回应。

过后,哥哥这样评价:“其实大卫仍是很在意金钱。”


在咱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逃避现实之人。

他们处于一种“举世皆浊我独醒”的幻想状态。

他们还喜欢美化没有选择的选择:有钱就必定快乐吗?富人就没有烦恼吗?

在精神分析里,这叫“病态的全能自恋”。

首先在潜意识里,他们有一种“世界应该按我想法运转”、“反对个人人都是LOW逼”这种自恋感。

但意识层面,他也知道,想证实本身是对的,必须得拿结果说话。

可现实太残酷了。

一努力,不可避免就会碰壁,会遭受外界的否认。

他们受不了这种打击。

因此干脆,他们就用“懒惰”进行自我保护。

“我不是不行,我只是不够努力。”

“若是我足够努力,我也能够作出哥哥那样的成就。”

固然,你若是问,大卫,那你就努力试试啊!

那他反应确定是:不行,要万一失败,我还怎么维护个人自恋?

也就是说,他们始终沉浸在“若是我努力,我也能够”的幻想里,并从中获得自恋知足。

不过,幻想终究也只是幻想。

破灭以后,现实中的苦与怨,依然会无情抽打在他的脸上。

####### 4 #######

弟弟性格易怒,作事随性,

哥哥则凡事讲究克制

大卫有个特色,那就是容易情绪化。

固然,有些人可能称其为“真实”、“率真”。

但很抱歉,我不承认,我以为这就是没有克制力的表现。

他动不动就一口一个“fuck”、“shit”。


与外人交流意见时,只要对方不认同他的观点,他就会陷入羞怒的情绪。

好比,他说:“资本主义就是从别人痛苦中获益。”

 

哥哥很是委婉的反驳:“其实你能够换一个角度想······”

弟弟马上感到不悦。

他拉下脸来,翻起旧账:“你记得你答应过我什么吗?你说送我一艘船,可你没有,你食言,这就是富人的做风!”


好吧,此刻好想质问大卫:你哥哥给过你10万英镑你忘了吗?你书是谁帮你出版你忘了吗?你怎么还好意思抱怨呢?

相比之下,哥哥就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忍让,或者说,对自我情绪的控制。

他没有继续反驳弟弟。

他说:“对不起,我道歉,我伤害你了。”


还有一次,哥哥想劝弟弟上进,便说:“你如今的情况,没有让你以为低人一等吗?”


但话音刚落,他便隐约以为不妥,补了句:“或者,让你以为高人一等?”


是的,他到处都在克制表达,又更好地照顾他人感觉。

这种克制力的区别,不止体现于待人,也体现于“待事”。

哥哥显然比较具备死磕精神。

自人生赚到第一桶金后,他一直致力于投资与贸易。

直到资本累计足够,才开始将手伸向别处。

相比之下,弟弟就属意志薄弱了。

30年前,弟弟刚进入社会。

在家人推荐下,他报名了当时的朝阳产业培训——汽车修理工。

但他没有坚持下去,而是不停地换工做。

时至今天,哥哥遗憾道:“若是他当初没有放弃,如今的大卫,也许都拥有连锁汽车修理厂,也许已经成家了吧?”


由于意志不坚决,弟弟换行无数。

老师、咖啡师、演员、销售员、政治活动家、房产经纪人······


这就是大卫,一无自律,二爱抱怨,三喜欢逃避现实,以及连认知也是至关偏颇。

如此,纵然智商再高,怕是也难有出头之日。

在纪录片的末尾,也就是两兄弟相处的最后一晚上。

弟弟带着哥哥,去见了他几位最好的朋友。

那是一个破烂的酒吧。

于大卫而言,里面都是些熟人,更确切说,都是些同他同样的失意之人

他们经过嗑药麻痹本身。

他们有事没事就坐在一块,今天骂这个,明天骂那个。

那天晚上,伊凡坐于中间,一边忍受着他们抱怨,一边听着些奇葩的政治怪论。


那天以后,伊凡决定离开弟弟,回归他上流阶层的生活。

他说:“他已经赞成了那种,我认为彻底具备毁灭性的观念。他还有一群一块儿逃避现状的朋友。我知道,我救不了大卫。”


看到这,不禁想起佛教的一句话:佛不渡人,人自渡。

你以为富人可憎,那财富天然就会离你远去。

你以为逃避就是“解药”,放肆才是真实,那么,你将永远挣扎于“真实”的底层。

####### 5 #######

依稀记得,2017年的跨年夜,来自底层农村的我,创业失败,一穷二白,连2300块的房租都难以支撑。

万般丧气之中,我暗示本身:算了,回江西那个小地方吧,在哪不都是活命。

但望了望魔都的夜,红灯绿酒,华灯璀璨,一时间,只觉心乱如麻。

我发了个微信给昔日的领导。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个指引人。

大意是:人有不少种活法,有钱也是过,没钱也是过,我不想压力太大,我准备回老家,你会看不起我吗?

他说,不会,但你本身会看不起你本身。

他还说,人是有不少种活法,但应该选择最想要的那一种。

但无论你信不信,就由于这几句话,我打消了逃避现实的念头。

而后,如打不死的小强,继续在一线城市摸爬滚打。

固然,我如今也没混出个名堂。

口袋仍是穷,出门仍是挤地铁。

但我依然感到庆幸。

由于我没有成为第二个大卫。

由于我不会再用“人各有活法”这种说辞,来逃避现实,来进行自我懒惰的合理化。

愿咱们每一个人都能打破自身的局限——那种种消极的自我暗示。

而后,朝本身真正想要的东西,伸出手去。

#######

做者:卓绝

网址(过段时间,说不定就没有了):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399394511144139604%22%2C%22ssid%22%3A%22%22%7D&pageType=1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