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差异1:本质的差异:link属于XHTML标签,而@import彻底是CSS提供的一种方式。javascript
差异2:加载顺序的差异:当一个页面被加载的时候(就是被浏览者浏览的时候),link引用的CSS会同时被加载,而@import引用的CSS会等到页面所有被下载完再被加载。因此有时候浏览@import加载CSS的页面时开始会没有样式(就是闪烁),网速慢的时候还挺明显。html
差异3:兼容性的差异:@import是CSS2.1提出的,因此老的浏览器不支持,@import只有在IE5以上的才能识别,而link标签无此问题。html5
差异4:使用dom(document o bject model文档对象模型 )控制样式时的差异:当使用javascript控制dom去改变样式的时候,只能使用link标签,由于@import不是dom能够控制的.java
答案: title属性是鼠标划上去显示的内容web
alt属性是为了给那些不能看到你文档中图像的浏览者提供文字说明的。跨域
答案:section:定义文档中的一个章节浏览器
nav:定义只包含导航连接的章节服务器
header:定义页面或章节的头部。它常常包含 logo、页面标题和导航性的目录。dom
footer:定义页面或章节的尾部。它常常包含版权信息、法律信息连接和反馈建议用的地址。ide
aside:定义和页面内容关联度较低的内容——若是被删除,剩下的内容仍然很合理。
答案:
五、iframe的优缺点?
答案:优势:
a. 解决加载缓慢的第三方内容如图标和广告等的加载问题
b. iframe无刷新文件上传 c. iframe跨域通讯
缺点:
a. iframe会阻塞主页面的Onload事件 b. 没法被一些搜索引擎索引到
c. 页面会增长服务器的http请求 d. 会产生不少页面,不容易管理。
答案:原理:有点相似于轮播,总体的元素一直排列下去,假设有5个须要展现的全屏页面,那么高度是500%,只是展现100%,剩下的能够经过transform进行y轴定位,也能够经过margin-top实现
overflow:hidden;transition:all 1000ms ease;
答案:响应式网站设计(Responsive Web design)是一个网站可以兼容多个终端,而不是为每个终端作一个特定的版本。
基本原理是经过媒体查询检测不一样的设备屏幕尺寸作处理。
页面头部必须有meta声明的viewport。
<meta name="viewport"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minimum-scale=1,maximum-scale=1,user-scalable=no" />
答案:单冒号(:)用于CSS3伪类,双冒号(::)用于CSS3伪元素。
::before就是以一个子元素的存在,定义在元素主体内容以前的一个伪元素。并不存在于dom之中,只存在在页面之中。
:before 和 :after 这两个伪元素,是在CSS2.1里新出现的。起初,伪元素的前缀使用的是单冒号语法,但随着Web的进化,在CSS3的规范里,伪元素的语法被修改为使用双冒号,成为::before ::after
答案:p{font-size:10px;-webkit-transform:scale(0.8);}//0.8是缩放比例
答案:一、用正确的标签作正确的事情。
二、html语义化让页面的内容结构化,结构更清晰,便于对浏览器,搜索引擎解析;
三、即便在没有样式CSS状况下也以一种文档格式显示,而且是容易阅读的;
四、搜索引擎的爬虫也依赖于HTML标记肯定上下文和各个关键字的权重,利用SEO;
五、使阅读源代码的人对网站更容易将网站分块,便于阅读维护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