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是时候来一篇总结了。一学期的时间,转眼间也就过去了,仿佛昨天还在熬夜吐槽软工,然而今天就已经要和这门课程说拜拜了。但正如栋哥说的,大学没有不结束的课程。课程的结束其实也正是学习的开始,毕竟老师只是引进门。好了,最后一篇做业博客了,我就不按栋哥要求的格式来了,任性一把,hhhh。html
首先先来几张图片展现下咱们的团队哈~android
这是开学初刚组好队时拍的团队合照
如下均是软工结束后拍的团队合照
没错,我就是那个第一次团队合照中装酷,看起来屌屌的那个。一学期的软工实践,仿佛历经了人生百态,磨掉了年少的个人轻狂,多了几分稳重,几分红熟。hhh~,开玩笑的啦,这个13装得我都忍不住了。好了,不说笑了,仍是继续写点正事吧。附上咱们团队的博客,里面有咱们alpha,beta期间的各类会议记录:TeamFTDios
翻开本身开学初写的对于这门课程的指望以及本身的目标,忽然发现本身相对于开学初的本身彷佛成长了很多。在开学初的那篇博客中,很明显,那时的本身仍是个满怀理想与热情,但却有些迷茫的小伙子。先来看看本身当时写了哪些目标吧:git
· 有能力独自开发能稳定运行功能简单的应用,好比教务处查成绩软件等;
· 懂得如何团队协做,想要开发功能稳定,强大的软件,单干确定不行,因此要积累团队协做的经验;
· 固然,若是有能力,能顺便了解下IOS或微信的开发天然最好。github
回想当初的本身,写着很美好的目标,然而殊不知道脚下的路在哪。为何这么说,其实,当初的本身并不大肯定本身的目标是什么,看着你们都写着想学习android,学习ios,本身其实也有点人云亦云。然而,这一路下来才发现,本身是真的喜欢android。因此,感谢软工,能提供这样一个平台,筛选出了本身的心声,坚决了本身的路,同时也培养了本身对于团队协做的种种感触。具体的都放到下面写吧。数据库
上完软工后收获确实不少,但有一点倒是对我影响较大的。那就是我喜欢上了屯书,或者说喜欢上了看书,实体书。这么说吧,之前的我价值观有些奇葩(不准笑我╭(╯^╰)╮),总以为买书是浪费,书看完就没用了,干吗还要特地浪费钱去买,须要的时候找别人借下或者网上找找不就好了。微信
以前的博客中也提到过我喜欢看书,但大都是以电子版的小说为主,这类书籍通常是看完一遍就放一边了,或许也就是由于这样我才以为买实体书是一种浪费。上了软工这门课后,很荣幸的接触到了周筠老师的一点点圈子,接触到了博客,知乎这种神奇的世界,看了各类大神的小故事。总之,受到种种影响,在双11打折活动中第一次尝试买实体书,下单了四本书。app
当收到书的那时刻,不知道为何,忽然有种冲动,四本太少了!以后,我对实体书的价值观彻底变了,喜欢上了拿着属于本身的实体书,在上面写写画画的感受。另外,受到一些书评的影响,好比这句“原觉得那些嚼烂了的东西,不会再有新味道,可是我错了”;“有的书,没有必定的经历是看不出书中的秒处的。” 我开始囤那些或许如今看不懂的书,等有了类似经历后准备翻阅的书籍。好比《人月神话》。(hhh,这书常常听栋哥提及,忍不住买了本准备等结束软工时来看)工具
然而毕竟是学生,家庭经济有限,因此如今的我只能等各大书网的大打折活动时来屯书。好了,下面固然少不了晒晒本身第一次买的实体书啦:学习
软工有句话:Learning By Doing ,边作边学。
一开始栋哥说软工实践但愿到最后咱们也能学到移动开发的经验时,那时还觉得栋哥会教咱们移动开发的知识。结果竟然发现,软工不教语言!!开始时,简直是崩溃的,一点基础都没有,就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好在,大部分同窗都是同样的基础,那么也就只能试试看快速学习了,看看本身是否可以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而不是像编译或其余课程教完基础知识才开始动手的模式。
虽然一开始很不适应,总以为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咬着牙一步步过来,收获却仍是特别多的。这种模式下的学习方式,能学到的东西会更有针对性,学习时的方向也会更加肯定。记得上学期有个数据库实践,属于那种先学后作的模式。学习的时候不知道哪些须要用,哪些是重点,只能大概,整体上的所有过一遍。结果作的时候发现有些知识仍是须要再次去学习才能继续动手下去。一个实践下来,感受仍是没学到什么。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学习模式,想学到东西,仍是得靠自觉性。但,边作边学这种模式可以培养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也能够提供自觉性,这就是一学期实践课下来后个人感触,之后也将继续保持这种模式学习下去。
软工一学期下来,接触到了新软件,新工具,新语言确实都挺多的。有些虽然就使用过几回,并非特别熟悉,但至少到之后须要用到的时候能够意识到有这么一种工具能够来帮助我完成。我以为,这或许就是栋哥要咱们接触那么多新工具的目的了。
首先是原型工具。有多少人是上完软工课才知道,原型是个什么鬼,原来在作出具体产品前是须要先作个原型出来给客户展现的?至少我就是一个,之前还一直觉得作app,就是写个apk的出来就是了,都没有什么先作原型的概念。因此,学完原型工具后,我反倒以为工具是次要的,须要的时候再去学就是了,但至少我知道了原型这种概念,不至于若干年后boss叫我作个原型出来时,我却傻傻的愣在那边不知道原型是什么。
而后是各类各样的工具,数据库建模工具,UML画图工具,这些接触都不是很频繁,但仍是那句话,我知道了有这工具,知道了它的基本操做,知道了当我须要一个用例图时我能够用哪一种工具来实现,我以为这就够了。
最后仍是写写团队合做的收获吧,感受仍是只有这点能够好好的写点内容出来。
总以为,无论何时均可以从不一样的人身上学习到不少。咱们的PM是个很负责的PM,工做时不讲感情,不讲交情,我以为这点很好。当初有次做业,有队友对项目的贡献并很少,PM照实写出来了,然而换成个人话或许下不去手,毕竟都是同窗一场。记得PM当时是这么说的:“这不是感情用事的时候” ,果真,我要学的还有不少。
然而,即便是身为敲代码的角色,我彷佛也并不安分。屡次反对PM的安排,并于一些有分歧的点上与PM不断争吵。一开始的我总觉得个人观点没有错,然而我并无意识到本身其实已经越权了,更别说到最后以血与泪的错误验证了个人观点实际上是错的。从那后,我开始尝试先去接受别人的观点了,当我能够肯定他的观点是错误的时候才去提出来,不会再像一开始同样,执拗的只坚持本身的观点了。
还有最后一点,我是个挺被动的人。怎么说,当我陷入困境时,总以为本身能够搞定,不想去麻烦别人。当我聊天时,总以为对方得先提出话题我才能够跟他聊下去。然而,这让我错过了不少机会,不少机遇。咱们的PM倒是相反的一类人,特别主动,常常找老师探讨各类人生。这点确实须要我好好去学习。
软工虽然只是一门课,但这门课能够教给咱们的不只仅是课程要求的知识,还有各类生活中的知识。由于这门课,和同窗的关系从单纯的同班、舍友、隔壁老苏变成了合做伙伴,竞争对手。学会了如何与伙伴合做,探讨,学会了会议的意义;学会了从对手那边借鉴等。
此次的软工,效果虽然没有像公司中那么逼真,但确实是过了一把瘾。之前就算是合做的实践,你们开会时也只是随便说几句,你作什么,我作什么。不懂的时候叫你过来看看,根本没有一个领队人掌控项目,也没有合做的概念,仍然仍是各作各的,能整合起来最好,不能整合的话我就把你的那部分也顺便作了好了。彻底体验不到团队的合做的感受。此次的软工确实是过了一把瘾,PM很看重会议,直接影响到咱们对会议的态度也不敢随意。团队的分工也很清楚,本身也不用再负责所有了,能够专心完成本身的部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github这种逆天的工具。
总之,一个字。简直爽!
接下去固然是会继续学习,毕竟还欠着不少篇android博客要写,不想随便写一两篇出来混数量,因此想等本身在理解的透彻点时再写出来。而后,当本身能力够了,写一些小软件,小工具给本身或者本身身边的同窗用。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么,hhh,还能说什么,必须抓,从大一就抓起,这么好(ku)的(bi)课程,怎么能够不选呢!
若是有学弟学妹们问我要不要选这门课,我确定跟他们说,选!这门课很简单,任务很少,分高,容易过! hhh,不用感谢学长,这是咱福大的优良传统,学长的职责就是负责指(hu)引(you)学弟学妹们的。
哦,不对!据说软工实践要所有改为这种模式了,并且还要改为必修的了!hhh,学弟学妹们,学长在这里只能祝福大家了。
好了,不说笑了,写点正经的。若是你真想好好学,那么最好找一队有共同想法的人合做,一块儿努力,千万不要有抱大腿求过的心态。心态很重要!
前言:逛知乎时,常常看见有大神写的各类小故事,感受特别有趣。咳咳,此次也本身来尝试下,将这学期的软工实践写成故事试试看,故事中均已第二人称来描述。故事中的人名均是化名。故事情节通过些许加工。将会单独写一篇博客出来,敬请期待。
说明:故事情节并无针对任何人,仅以此记念本身的成长。
一阵微风袭来,卷起了路边的树叶。推着行李箱,背着书包的你,从公交车上挤了下来。望着学校东门那福州大学四个大字,你叹了口气,又开学了。拿起手机,你打了个电话给你舍友,叫他过来载你。挂了电话,你大呼了一口气,顿了顿,往校门的方向走去。新的一学期开始了!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已经大三了啊,浑浑噩噩度过了两年的你开始以为真的得开始作点事了,学点东西了,再这么下去毕业就找不到工做了,到时该怎么向家里说。
回想过去的两年,由于没有什么目标,你一直是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来,虽然没有厌烦,但也没有自主学习。只是该上的课学好而已,幸运的是你拿到了那么几回奖学金,而成为了同窗们所说的“学霸”,大学专有名词,明明高中时候的你比大学牛逼好学多了。你忽然间感受好讽刺,同级生都已经有人参加各类软件设计大赛了,然而身为所谓的“学霸”的你,竟然连android都没接触过。
好在,你据说了这学期的软工实践彷佛就是要求要写博客,作软件的,因而你变得很期待这门课。
终于,第一堂课上,那个叫作懂哥的老师手舞足蹈,半恐喝半安慰的讲述了这堂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