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准备面试,接触了一些性能优化方面的知识,前端性能优化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css
1.加载页面和静态资源;
2.页面渲染;前端
这篇文章主要讲第一点:webpack
加载页面和静态资源主要能够从三个角度进行:web
咱们一个一个仔细展开说。面试
静态资源的合并和压缩可以减小HTTP请求的数量和请求资源的大小。
可使用webpack或fis3进行。以fis3为例:segmentfault
// 清除其余配置,只保留以下配置 fis.match('*.js', { // fis-optimizer-uglify-js 插件进行压缩,已内置 optimizer: fis.plugin('uglify-js') }); fis.match('*.css', { // fis-optimizer-clean-css 插件进行压缩,已内置 optimizer: fis.plugin('clean-css') }); fis.match('*.png', { // fis-optimizer-png-compressor 插件进行压缩,已内置 optimizer: fis.plugin('png-compressor') });
上面就是压缩资源的配置文件。浏览器
但http2.0中增长了不少特性,例如多路复用,也就是说在将来的前端工做中,可能静态资源的合并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缓存
咱们在写前端页面的时候,常常要引入多个css、js文件,这些文件中,有一些文件是不太须要改动的,可是这些不太须要改动的文件,若是每次用户访问页面都要从新加载就会很影响性能。合理的作法是对于更新频率不过高的文件,让用户可以利用本地缓存。性能优化
浏览器缓存的分类:服务器
1)强制缓存:缓存资源未过有效期则不须要请求资源。HTTP首部字段利用catch-control,Expires设置缓存过时时间.
Expires:
Expires: Thu, 10 Nov 2017 08:45:11 GMT
这个字段表示的是缓存到期时间
绝对时间,即服务器时间。浏览器会检查当前时间,若是尚未到失效时间,则会直接使用缓存文件。可是由于这个字段中使用的是绝对时间,可能出现客户端与服务器时间不一样的状况,并且客户端用户能够本身修改时间。
catch-control
Cache-Control: max-age=2592000
这个字段表示的也是过时时间,以上面为例就是2592000s后过时。可是它用的是相对时间,即便客户端时间改变,相对时间也不会随之改变,这确保服务器和客户端的时间一致性。
2)对比缓存:从缓存中获取对应的数据标识,而后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确认数据是否更新,若是已经更新,则返回新数据和新缓存,若是没有更新,则返回304状态码,通知客户端缓存未更新,可使用缓存。经过HTTP的last-modified,Etag字段判断。对比缓存和强制缓存相比,更加适合于一些常常要更新的资源文件。
Last-Modified:
Last-Modified: Thu, 10 Nov 2015 08:45:11 GMT
第一次请求资源时,服务器返回最后一次更新资源时间。浏览器下一次请求资源时,就会发送If-Modified-Since字段。
If-Modified-Since:再次请求时,请求头中带有该字段,服务器会将If-Modified-Since的值与Last-Modified字段进行对比,若是相等,则表示未修改,响应304,让浏览器利用缓存;反之,则表示修改了,缓存过时,响应200状态码,返回数据。
这个字段能够和Cache-Control配合使用。
可是他仍是有必定缺陷的:
若是资源更新的速度是秒如下单位,那么该缓存是不能被使用的,由于它的时间单位最低是秒。
若是文件是经过服务器动态生成的,那么该方法的更新时间永远是生成的时间,尽管文件可能没有变化,因此起不到缓存的做用。
Etag
Etag存储的是资源的实体标识(通常都是hash生成的,哈希字符串),服务器存储着文件的Etag字段,当资源内容更新的时候,Etag会变。服务器能够在与每次客户端传送If-no-match的字段进行比较,若是相等,则表示未修改,响应304;反之,则表示已修改,响应200状态码,返回新资源。
下面是打开了segmentfault上的一个网页,而后从新刷新页面的状况。
在不一样地域的用户请求资源(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具备很大的差别,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咱们在用户和服务器中间加了一层,就是CDN。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它的思想就是将源站的内容分发到最接近用户的网络边缘节点,让用户可以就近取得所需的内容,提升用户访问的响应速度。
当用户发起HTTP请求时,经过CDN向边缘节点服务器发起请求,边缘节点会检测当前节点是否具备你想请求的数据,若是没有就去源站,若是有请求数据就会进一步判断,这个数据是否在有效期,根据是否过时来决定。(具体的过程更复杂一点,涉及负载均衡等,下面一篇文章会详细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