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月技术写做,我写了些什么?

 

从去年国庆节开始,我连续更新了 4 个月公众号,累计发布原创文章 40 篇。编程

按照大多数我的订阅号的优良传统,号主应该在跨年的先后做年终总结。然而,一来我反应比较迟钝,没跟上节奏,二来当时我正在写比较重要的系列,没时间分心,因此仍是慢了半拍。设计模式

如今,创做出现了空档期,而身体也出现一种魔幻性的跨移——从几千里外的城市回到分别了几百天的农村。这仿佛就在营造一种仪式感,逼使我要把这未完成的任务作个告终。网络

所以,如今我就来梳理梳理写出来的东西,说说个人想法吧。编程语言

一、Python猫的故事

这是个人主打系列,故事的主角是一只来自外太星(喵星)的猫。它外貌长什么样,我还没想好,你能够叠加全部猫的形象上去,这就是它的样子。性能

然而,它毫不是一种固定形态的物种。编程语言(Python为主)、人类文化(文学+哲学)、人工智能、前沿科学(生物+量子物理)和幻想相交合,这些东西都会是个人灵感,也会是塑造这只猫的原力。学习

咱们认识周遭世界的过程是一种逐步扩大的过程,从点到线,到理得清的网,再到真正的网。一只做为讲述者的猫,在思考,在探知并试图融入陌生的星球的时候,会发生些什么认知层面上的结果呢?编码

我有不少朦胧的念头。想要彻底落实它们,简直不可能。有些东西就是说不清。人工智能

不过,有了开端,有了大体的方向,就老是有了提起“笔”写下去的动机。spa

有了Python,我能叫出全部猫的名字翻译

Python对象的身份迷思:从全体公民到万物皆数

Python对象的空间边界:独善其身与开放包容

二、Python进阶之路

我接触 Python 的时间并不长,在工做中用到它的时间就更短了。

由于清楚地意识到本身的基础并不扎实,因此,几个月以来,我花了很多时间系统性地学习了一些内容。

写做前,搜集资料,查漏补缺;写做中,发散思考,融会贯通;发布后,聆听反馈,修正错误。

时间过得真快,如今能拿得出手的也就仅仅是字符串系列、切片系列和迭代器系列了。我计划继续花些时间,把重要的知识梳理一遍。

经过这个系列的写做,我想驱动本身走出一条 Python 进阶之路。而后以它为基础,再进行其它领域(爬虫、数据分析、深度学习、?)的转向。

在准备生成器系列的时候,我一时起了翻译 PEP 的念头,就开启了翻译 PEP 的系列。如今试水了两篇生成器相关的,年后还会翻译一篇。关于翻译,我有一些想法,从此再细说。

这个系列的一些内容,实际上是在给 Python 猫系列打基础作铺垫。从此,我会避免两个系列的内容重叠,也不让它们失衡,所以会想办法给 Python猫 系列留下足够的写做余地。

超强汇总:学习Python列表,只需这篇文章就够了

学习Python操做JSON,网络数据交换不用愁

给Python学习者的文件读写指南(含基础与进阶,建议收藏)

再谈文件读写:判断文件的几种方法及其优劣对比

Python中的“特权种族”是什么?

详解Python拼接字符串的七种方式

你真的知道Python的字符串是什么吗?

你真的知道Python的字符串怎么用吗?

Python是否支持复制字符串呢?

join()方法的神奇用处与Intern机制的软肋

Python进阶:切片的误区与高级用法

Python进阶:迭代器与迭代器切片

Python进阶:全面解读高级特性之切片!

Python进阶:设计模式之迭代器模式

为何range不是迭代器?range究竟是什么类型?

[译] PEP 255--简单的生成器

[译]PEP 342--加强型生成器:协程

三、荐书系列

关于荐书系列,我是受到了常常阅读的一些电影公众号的启发。

若是有一部好电影,你们就会花很长篇幅去推介它,去评论它,去宣传它。对于一些非技术类的书籍,也极可能有此待遇。

但是,咱们却不怎么见到技术类书籍是这样的吧?除去出版社、做者和利益相关机构,你几乎看不到有人为一本技术书籍写书评(写笔记、画思惟导图的却是挺多)。

因而,我决定来尝试一下。有几篇,我特地提到了豆瓣评分和评论,如今看来模仿的痕迹过重,这类玩意对技术类书籍来讲,真不合适。纯探索阶段,但愿从此能拿出更好的做品。

这个系列,主要还有一个考虑:促使我本身去阅读,逼着本身学会总结概括,多产生一些积累。

  1. 编写高质量代码改善 Python 程序的 91 个建议
  2. Python最佳实践指南
  3. 黑客与画家
  4. Python源码剖析
  5. Python高性能编程

四、杂七杂八

这部份内容也是跟技术息息相关的,例如 Python社区动态、技术写做、编程思想、技术翻译等等。

其中,关于社区治理模式投票的几篇文章,我最初觉得是个热点,但后来意识到,真的没有多少人关心。(我该怀疑本身的关注点呢,仍是怀疑别人?)

值得庆幸的是,有篇文章被两位圈内大佬转载了!我乐了很久。这里就不提名字了,总之他们是我初学 Python 时就很佩服的人,由于看了他们的一些文章,我才动了写技术文章的念头。

关于技术写做和翻译,我初见门道,从此还会多做总结分享。

来自Kenneth Reitz大神的建议:避免没必要要的面向对象编程

学习Python,怎能不懂点PEP呢?

再聊聊Python中文社区的翻译

Python之父退位后,最高决策权花落谁家?

这件正在发生的事,关乎全部的Python开发者……

最新进展|关于Python治理模式的投票

Python决策权的投票结果诞生了,“指导委员会”模式拔得头筹

聊聊技术写做的我的体会

大名鼎鼎的Requests库用了什么编码风格?

五、写在最后

我认可本身是一个不擅运营的人,虽然为了提高公众号的订阅数与阅读数,也作过一些运营的尝试,可是,跟圈内的不少号主相比,差得可不止一丝半点。

四个月以来,我结识了不少技术写做的号主,他们有些人创号不久,但不只技术扎实,并且抓选题、抓热点和写做风格都极其出色,很快就成为了“当红炸子鸡”;还有的大佬,持续耕耘了几年,坐拥数十万粉丝,立品牌、出书、出课程、开知识付费、开公司,替技术人走出了一条名利双收的榜样之路。

他们令我羡慕。他们皆有值得我学习取经的优势。不过我也知道,坚持本身的原则、发展本身的特点更为重要。作人也好,写公众号也好,循着本身的本心与节奏,才不至于走歪了路。

因此,在以上几个系列的写做方向上,我仍会继续坚持,沉下心来学习,思考和分享。这个阶段性的小结,既是一个交代,也是新的开端。

-----------------

本文原创并首发于微~xin!公@号【Python猫】,后台回复“爱学习”,免费得到20+本精选电子书。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