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Linux 中国之路

探寻Linux 中国之路linux


晓 南 数据库


  当Linux这只来自地球北极圈附近的小企鹅,摇摇摆摆地跨入中国国门时,中国人以极大地热情拥抱了它。近年来,它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1999年,中国大地Linux之花怒放,在各种媒体浇灌下,十分风光地推出了众多版本的中文Linux发行版,形势一片大好,人们彷佛深信:Linux的出现已为民族软件产业带来了无限繁荣。却不知中国Linux大潮中涌动着一股暗流……安全


  ■序:GPL及其它网络


  说到Linux一定要谈GPL。所谓GPL指的是“通用公共许可证(General Public License)”,是由美国Richard Stallman发起的自由软件GNU组织倡导并制定的自由软件版权条款(详细内容可查询www.linuxforum.net)。GPL赋予了自由软件使用者复制、传播和修改GPL自由软件的权利和义务。GPL不只仅是免费,更是一种人类知识共享的思想,它倡导了新型的软件开发模式。针对于传统商业垄断的License—Copyright,自由软件的License也被称之为Copyleft(反版权),它诞生于1983年。1991年Linus写出 Linux操做系统kerenl,三年后,Linus开放受权,加入GNU,今后,Linux成为自由软件,遵循GPL。时至今日,Linus本人仍声称“这是他一辈子中所作的最得意的一件事情”。由于,他明白,没有GPL的开放模式,就没有今天的Linux。学习


  1999年,在中国Linux界,流传着其拥有Copyright版权的事,天然引来了“一旦linus收回版权”的担忧。就此记者专门请教了来自Linux故乡的宫敏博士。宫博士介绍,Linux是由 linus本人开发,在1994年贡献给了GUN组织,彻底遵照GPL。可是,1995年9月美国一位专门利用注册商标来赚钱的“小人”——William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Linux专利商标,并竟然得到批准。可是,随后很快引发了全球Linux社区和Linus本人的强烈抗议,鉴于此,美国专利局被迫撤销由William注册的专利拥有权,最终判决Linux天然回归Linus。据专家介绍,按照GPL协议:一旦加入GNU组织,将终身遵照GPL协议,更况且发展至今,Linux凝聚着的已经是全球数以万计的爱好者的心血,不可能被某人占为己有。测试


  这也算是1999年Linux“杞人忧天”的又一新说。网站


  ■ 99 国内Linux暗流操作系统


  据称1999年是中国的Linux年,几个不一样厂商的Linux发行版“炒红”了几乎全部的IT媒体(包括大众媒体IT版)。但发生在国内Linux身边的“GPL问题和中文汉化平台之争”倒是新闻背后的故事。.net


  所谓GPL问题,是指各发行商在发行Linux时,违反GPL准则。其焦点是,在发行版中,很多商家以各类借口,不遵照GPL中公布源代码的有关准则。按GPL规定,任何人拥有使用、修改、发行自由软件的权利,但在进一步发布时,必须公布其源代码。在公开源代码问题上,做为中国自由软件论坛的主持人邓光磊先生说:“中国的部分厂商令中国的Linux爱好者失望。”他们或者打出各类口号,只公布部分源代码或不公布源代码,有的甚至公布的源代码与其版本不符。在为其行为辩解时,声称为安全考虑的有之,声称这种做法符合“中规中矩的GPL”的有之,也有称由于是测试版无需提供源代码……种种“擦边球”发挥得淋漓尽致。“厂商的种种行为,不只极大地伤害了中国Linux爱好者的感情,也引发国际社会的极大地关注。”记者记得,去年末,GNU的鼻祖Steallman在访华期间,曾呼吁“共同抵制不遵照GPL的厂商”。平心而论,参与游戏,遵照规则,无论是美国的仍是本地的,显然都是应该的。开放源代码


  究其不公布源代码的缘由,不外乎两点,一是,技术保密,担忧为人“共享”;其二,技术含量不高,“拿来用”的成分较多。据透露,追要源代码的“用户”大可能是厂商圈子内的人,由于对于中国的Linux爱好者而言,真正能看懂源代码并须要研究的人为数并很少。


  通常说,目前中文发行版本Linux中,所谓各公司的技术一般也只有汉化技术,其余的技术含量较(很?)低,为了“学习”汉化技术,厂商之间都想获得对方的源代码,而为保住本身的技术,源代码尽可能不外露。比较而言,拓林思做为外企,较为注重企业形象,较好地遵照了GPL准则。对此,该公司深感不平,公司发言人沈京津先生说:“因为咱们公布源代码,而一块儿参加游戏的‘伙伴们’不遵照游戏规则,使咱们公布的源代码,变成了他们的教材,成为了他们的垫脚石,甚至成为某些厂商的产品,而咱们没法借鉴别人之长。这对咱们不公平,也阻碍了中国自由软件的发展。”他强调,若是不遵照GPL,不只仅有可能使某些人将别人的劳动据为己有,更有可能将已经开放的软件开发模式又一次被锁进“黑盒子”。特别是,各版本之间封锁,有可能使中文Linux版本走入“多UINX版本”的分裂之路。他呼吁,中国的厂商应本着互学、互助、共享的GPL精神,将中国的软件事业作好。


  能够说,Linux 能如此迅速发展,其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GPL。中国要发展Linux事业,也应(或者说必须)遵照GPL。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王少川认为,在Linux中文平台过度强调技术保密可能会阻碍Linux 在中国的发展。他说,Linux之因此能迅速发展就是依助于其开放的开发模式,吸引了众多高手参加。他建议,发展Linux 的中文化开发,除政府在标准上加以引导外,各中文Linux 厂商公开中文本地化的技术,互相学习,共同提升也是十分必要的,要把中文平台归入GPL规则。


  香港“Linux World 2000”


  自第二家中文Linux发行版诞生起,汉化平台之争—“外挂平台、内核汉化”孰优孰劣的争辩即遍布整个Linux社区。几家较有实力的Linux发行商纷纷夸耀本身的汉化平台解决方案为最优。 


  汉化技术中国人在行(目前国外软件不少都在中国本地化),这被世人公认。据权威人士撰文介绍“中科院软件所仅花了两天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UNIX 上炎黄汉字往Linux平台上的移植,中软公司也只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汉字移植,而国外产品从头开发至少要花半年以上的时间。”在请教专家“外挂平台、内核汉化”孰优孰劣问题以后,记者发现彷佛这场大辩论,明明白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根本无需爆炒各有优劣的汉化平台技术解决方案,而真正的目的或许想指望成为这场Linux“中国化”的领头羊。


  炒做的目的很明显,对于中外Linux发行商来讲,仅仅依靠发行Linux版原本挣钱是远远不够的,最终必须获得来源于公司以外的投资,想获得投资,形象很重要。目前,中国四大发行商都有收获,已获得来自公司之外的资金。


  ■Linux不是“万能丹”


  对中国Linux发展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士都知道,Linux跨入国门并非近几年的事,早在九十年代中期,Linux已经是中国计算机发烧友的“宠物”。但那时,中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低,没有Linux技术支持,应用人数极少,因此,并不被厂商们看好,仅仅流行于某些高校之中,即便是1998年初真正意识到其价值和市场前景的也寥寥无几。可是1998年年末,大洋彼岸传来了RedHat神奇的业绩和各大硬件及数据库厂商支持并投资的信息,特别是1999年8月11日,RedHat成功上市,年末市值飚升至16亿美圆的消息,吸引了众多厂商和媒体的目光。随后,各中文发行商和各类媒体的通力合做催开了中国大地Linux之花。在这场“推动”中,借用Linux想和微软叫板的有之,意欲用其扛起中国软件大业的有之,随后又有了“中国自主版权”的Linux……彷佛Linux解决了中国软件业的一切,Linux成为中国软件业的万能丹。Linux真有这么神?


  一直从事软件事业的吴先生指出:利用Linux内核开发出的操做系统不是中国自主版权的操做系统。他认为,操做系统结构十分复杂,要独立创建一个通用的操做系统有至关的难度,要有至关的基础。因为软件个性化思路极强,仅仅利用读懂了的Linux源代码,从底层开始写操做系统,须要大量的人才,特别须要全面系统高级设计人才。另外,通用操做系统与CPU、外设、应用紧密相关,众多的硬件(外设)是否支持,软件应用会不会移植上来,都决定了操做系统的命运,重要的还有市场推广,没有人用,也决不会成功。他说,若是Linux没有获得众多厂商支持,那极可能还是校园内的玩物。单纯讲“Linux振兴国家信息产业,不切合实际。”


  不管是Linux的爱好者仍是专业技术人员,都知道Linux自身的弱点还很多,尤为是在桌面系统中,安装配置难、应用不多,特别对于起步较晚的中国市场,在Wndows占有95%市场的大前提下,用Linux直接和微软抗衡,它要走的路还很长。有人认为,Linux犹如中国的乐凯胶卷,没有它绝对不行,可是彻底依靠它也不实际。


  ■中国Linux路在何方


  Linux不是万能丹,可是它的做用功不可没。它给中国的用户多了一种选择,使国家和我的都节省了大量的银子,积极地制约了产品价格,它可以制约软件行业中的霸气,特别是他给咱们提供了极其可贵的学习机会,它更给咱们带来了清新的软件开发模式。


  深圳市信科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康哲先生认为,Linux给中国带来的机会在于:开放源代码的软件给国人创造了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发展的机会,创造了一个以高层面切入国际技术前沿的机会,给中国人创造了一个培养人才、团队、企业的机会。


  邓先生说:通常的通用操做系统应充分利用Linux,这对于咱们来讲,一方面,能够为国家节省大量的资金,另外一方面,也能够摆脱某些软件厂商的垄断和封锁。这个操做系统无传统意义的版权,更不存在受人制约的问题,利用这样的软件和拥有自主版权有什么区别?


  在Linux中文版本推出以后,中国的Linux发展之路将如何走?大多数人士认为,应立足于Linux上的应用开发。一位真挚的网友对中国厂商热衷于操做系统优劣之争大惑不解:“其实,对于中国来讲,机会是明摆的,就看咱们能把握多少。咱们除了一个WPS,没有数据库、没有图像处理,没有CAD……若是软件业是一所楼房,MS时代咱们只能作一些装修工做,没有人知道如何打地基,如何灌注钢筋混凝土,如何码砖。可现在,咱们有了Linux,咱们终于知道了整个楼房的建筑方案。但全部的人又只知道打地基了,上层建筑又没人管了。”


  中国的Linux厂商应加速发展Linux操做系统平台上应用,寻找新的应用突破口。现在,各大厂商都看好Linux,更看好中国的市场。他们正在积极开发应用软件,听说,韩文Staroffice已开发成功。外国意欲“入侵”的企业,大都技术、资金实力雄厚,近期入驻Corel公司就可见一斑。“若是咱们手中没有几种绝活,当诸如IBM、Motorola的公司,大举进入时,他们极可能摧毁整个中国Linux阵营。”这种担忧是否存在呢?


  早在RedHat公司诞生之日,其公司CEO罗伯特·扬就声称:RedHat公司提供的是服务,不是技术。沈京津先生也认为,对于自由软件,并不十分强调技术,而更加注重服务。现在即便是传统厂商的营业收入中服务所占的比重也已超过了30%。可是中国的服务市场目前并不尽如人意。一位用户讲述: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终于迈进了Linux门槛。为了进一步学习,我四处找资料,发现国内的Linux资料不是太老就是写得太差。终于在某大公司的网站上发现有培训教程可买,冲着它的名气,我立刻跑到银行汇款,购买三本教程,要求用EMS,网站上说10天就能够收到,结果我等了快20 天,一直没有下落,发了几封E_mail问书是否寄出,结果没人理我。当时我问他们怎样购买时,30分钟后就有人给我回信……“太让我失望了!为何大家都是说的多作的少?”


  到底中国的Linux用户要什么?记者想起了实达朗新袁萌总工程师讲的有关RedHat的发家史。


  Redhat的创始人Robert Young最先在加拿大创业,起初他经营也是现在才时髦但并仍不时兴的软件出租,可是很不成功,因而另找出路。他发现了Linux,并深信这是个好东西,更是个好时机。因而试着推出了发行版本,他明确指出发行版本不是提供技术,而是提供服务,并声称没有版权,仅提供方便。不到50美圆的产品包括了一张光盘和两本印刷精美的专业技术支持图书。连他本身都未曾想到,不久,市场运做得到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引发了全球的普遍注意,吸引来了包括Intel、IBM等巨型公司的青睐,获得了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进而,1999年8月11日成功上市,14美圆上市,当天股票升值为56美圆,一次融资9200万美圆,去年年末已有16亿美圆资产。


  据郑鸿坦翻译的《红帽旋风》专著介绍,RedHat当初并无多少技术含量,当初的Linux也只是将其余公司的应用程序、系统文件、以及初期的技术支援予以配套,但其很注重系统的方便性。成功的实践告诉咱们,Linux用户也许并非真正看中提供商的技术含量,真正受到青睐的是服务和方便。因此,袁萌先生说:“做为真正的Linux厂商,技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服务和守信,眼下,中国不缺乏Linux发行版,缺乏的是真正的Linux企业。Linux并不拥有版权和技术,用户买的是服务、是方便。”


  能够经营遵循GPL的软件,哪怕经营者经营的产品中丝绝不含自身开发技术。据沈先生介绍,日本的某个Linux版本,即将他人产品打包后卖出,只要符合Copylift,也是一种被承认的服务形式。


  真正Linux发行商的利润点在服务,这是IT业人所共知的,可是中国为何没有造成?邓光磊先生认为,由于用的人太少。我的用不起服务,而大多企业还被“视窗”覆盖着,企业的领导不相信或者就根本不用他,因此未造成市场,更谈不上服务市场了。据他介绍,中国的Linux应用刚刚起步,水平很低,通常的Linux网站上“安装和入门”的板块访问量最大,也最热闹。


  普及推广Linux应用是当务之急,如何能让更多的人懂Linux、会Linux十分重要。如何高效、普遍普及Linux应用?记者不由想起了某美国网络公司在中国“强化”培训的“绝招”。参加太高级网络培训的人员都知道,其培训费之高是通常人所不可承受的(成为中级的网络工程师约需1万美圆左右)。可是,就是那家著名的网络公司在中国不止一所大学中办有网络培训学校,免费培养中国的网络工程师。由于,极其聪明的厂商明白:即便个人产品再好,没有人会用也是白搭,何况让中国名牌大学生知道、会用、熟悉本公司的产品,未来这些学生如种子般地播撒到全国各地,除去广告效益,就说这些大学生所在单位有朝一日建筑网络,会选择谁家的产品和技术呢?外国公司的绝招,是否能给咱们一些启示。


  去年7月,由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主办的“Linux与中国软件产业”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引发了国内外Linux人士的注意。会议的召开代表,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了有别于传统软件的Linux的开发模式和Linux自身的价值。信息产业部曲维枝副部长明确表示,要把Linux做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中的一个机遇、一个转折点。一方面要和教育口合做,培养大量掌握Linux操做系统的开发人员,另外一方面要和用户部门沟通,首先推进试点工做。今年4月20日,将举办第二次研讨会,其中心议题有Linux中文发行版及其应用发展战略。国家、政府支持Linux在中国的发展,这无疑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专家建议,国家的资金和政策不该仅仅投资某一公司或某一单位扶植其开发Linux。目前,Linux关键在于应用,国家的投资重点应着眼推广和普及:在大学开课,创建奖学金,利用源代码教学,全面普及和提升Linux应用和开发水平,这些使命也只有国家才有实力和魄力来承担。自由软件的开发模式决定了Linux应走的道路,它不该成为(也不会)成为某一个团体或我的的产物,它应成长在全人类的智慧之中。


  ■后记


  1998年五、6月间,“关注一下Linux!”总编的一句话,把我引进了Linux、自由软件社区。在这里我认识了社区中热爱“自由”的人们:第一个将原汁原味“Linux的故事”讲给中国老百姓听的宫敏、中国软件库忠实捍卫者张鹿、坚信“Linux事业对中国IT业有好处的”邓光磊……还有许许多多见过面或没有见过面的朋友。他们声称:“咱们都是GPL!在这个社区,都喜欢帮助别人。”刚刚认识不久的邓光磊先生两度创办中国Linux论坛网站,他没有赚钱的打算并且本身贴进去很多钱。他很认真地说,“推广Linux,我本身虽然没有拿到钱,可是为国家省了钱,这是一件很值得作的事,其实不少人都是这样的,我不想未来是否能成功,我不能预测将来。我只知道这件事有意义。”


  我为他们无私的奉献和崇高的品德所感动;他们有发展自由软件共同的愿望,他们关注国内的Linux事业,为它的起步高兴,为它遭遇挫折着急,更为其误入歧途而呐喊、难过。他们但愿中国的Linux同仁们,多一些平和、少一些争吵,多一些合做、少一点猜疑。


  从这些热爱“自由”的人身上我看到了自由的精神,领悟到了为何Linux自诞生以来,在没有任何背景的状况下,可以成为现在的模样。我也经常反问本身:若是Linux没有GPL,若是没有众多爱好者的无私奉献,若是当时RedHat类的厂商对技术秘而不宣,若是各厂商之间为作“秀”而大打出手,那么,现在的Linux会是怎样的一副面孔?还会被众多厂商看好并投资吗?

    《中国计算机报》

CCIDNet 2000年04月18日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