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Mint支持直接从Win7硬盘引导安装,很是方便,不用制做U盘引导,更不用刻盘安装了。Mint有Cinnamon和Mate两种桌面,据说Mate更加简洁节省资源,因此就选择了Linux Mint 17 Mate版。安装过程主要参考百度经验。html
Cinnamon较为漂亮, 内核较新
linux
为Mint清理出空间。例如个人机器以前有C、D、E、F四个盘符,备份好E和F盘中的重要数据后,右键“个人电脑”=>“管理”=>“磁盘管理”中,将E和F删除。右键选择“删除卷”,有时还要继续点“删除分区”,这样E和F的空间才会自动合并为“未分配”,后面安装Mint时才会自动找到这块区域。若是不想删除分区,也能够点击“压缩”,从现有分区中分离出一个新的盘符。程序员
下载一个小工具EasyBCD。点击“Add New Entry”后进入NeoGrub标签,点击“Install”安装后,选择“Configure”在里面配置以下,保存后EasyBCD就会自动生成出引导文件:编程
title Install Linux mintubuntu
root (hd0,0) 安全
kernel (hd0,0)/vmlinuz boot=casper iso-scan/filename=/mint.iso locale=zh_CN.UTF-8服务器
initrd (hd0,0)/initrd.lzide
grub2挂载ubuntu-desktop的镜像启动进入 livecd
内存够大时(大于iso镜像)能够用 loopback,把iso文件放在某一分区根目录下:
工具
menuentry "Ubuntu 10.01 LiveCD" {oop
search -f -s /ubuntu-desktop-i386.iso
loopback loop /ubuntu-desktop-i386.iso
linux (loop)/casper/vmlinuz boot=casper iso-scan/filename=/ubuntu-desktop-i386.iso ro quiet splash locale=zh_CN.UTF-8
initrd (loop)/casper/initrd.lz
}
内存不够时,把 iso 内 casper 目录下的 vmlinuz和initrd.lz 复制出来和 iso 文件放在同一分区根目录下:
menuentry "Ubuntu 10.01 LiveCD" {
search -f -s /ubuntu-desktop-i386.iso
linux /vmlinuz boot=casper iso-scan/filename=/ubuntu-desktop-i386.iso ro quiet splash locale=zh_CN.UTF-8
initrd /initrd.lz
}
标记红色的数字0和iso文件名是要根据本身状况作改动的,简单解释一下:
Ø 三处序号0:C盘的序号,不肯定的话能够用工具查看。这里我想把安装文件都放到C盘,从C盘引导安装,因此这三个序号都写成C盘的。
Ø vmlinuz、initrd.lz和mint.iso:前两个是从Mint安装文件的casper文件夹中解压出来放到C盘根目录,最后一个就是安装文件iso,一样也放到C盘根目录。
重启系统后就能看到引导菜单,选择从Grub引导便可进入Mint系统。能够看到桌面有个安装图标,
在点击前先Ctrl+Alt+T进入终端执行:sudo umount -l /isodevice(横杠后面是小写的L不是1),避免安装时发生“没法卸载挂载点”的错误。
如今就能够开始安装了,安装时能够选择不联网来加快安装速度。Mint能自动检测到Win7,因此安装类型直接选择“alongside Windows 7”就好了。以后我安装时没有看到选择分区方案的地方,最后Mint自动划了一块与内存等大小的“Swap”,剩下全归到“/”了。看网上资料建议将“/”划出10G,“/boot”划出100MB,剩下都归到“/home”中。既然Mint默认分好了就无论了,也不知道会不会慢,先这么凑合用着吧。
以后能够回到Win7,再次进入EasyBCD删除掉NeoGrub,并清除C盘下刚才拷贝的vmlinuz、initrd.lz和iso三个文件。
进入Mint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升级系统到最新。
能够手动执行sudo apt-get update和sudo apt-get upgrade或在更新管理器中升级。
Mint 17默认就使用Noto字体,还自带了多种主题和高清壁纸,咱们不须要作不少工做就能欣赏到一个很是简洁、优雅的系统界面了。若是还嫌不够,点击“More theme”能够去官网上下载更多主题、图标、字体等。此外,安装Docky和Conky两个小工具后,并设置它们的主题,系统界面能变得很惊艳!后面立刻就会讲到各类软件的安装。
在开始菜单中能搜到Backup功能,可以备份文件夹或已安装的软件。
Mint默认自带了不少经常使用软件,像Firefox、GIMP(图片处理)等。在软件管理器中进行补充:Docky、Conky(系统监控)、LibreOffice套件、Chromium(Chrome开源版)、Skype、Filezilla(FTP客户端)、ThunderBird(邮件客户端)等经常使用软件。其余方面,截图工具使用系统自带的,很方便。电子词典系统也自带了一个,但只能联网查,Lingoes没有Linux版,能够用StarDict代替。奇怪的一点是Mint下FireFox比Chromium更漂亮、更稳定,看来不一样平台下还真是不同的世界。
可以对系统进行更多的定制,而且还支持垃圾清理,简直就是开源版的360安全卫士。在软件库中找不到,可是能够用添加PPA的方法手动安装,只需三条命令:
$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tualatrix/ppa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ubuntu-tweak
默认Conky安装后在开始菜单中是看不到的,要在命令行执行Conky &启动,并且要手动安装各类主题插件,很麻烦。因此必定要安装Conky Manager
$ sudo apt-add-repository -y ppa:teejee2008/ppa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conky-manager
遗憾的是我经常使用的Evernote没有Linux桌面版,替代产品有Everpad或Nevernote等,可是作的都不是很好,只能用Web版了。另外有些麻烦的是中文输入法,特别是像搜狗输入法,要依赖不少fcitx的包,听说搞很差还会影响系统稳定性。
经常使用的Gcc、Python等工具都已默认安装,其余像G++、Sublime Text、CodeBlocks、Maven、OpenJDK、Git等均可以直接从软件管理器安装,并且由于Mint 17基于Ubuntu 14.04,软件库很新,因此从Mint安装也都是很新的版本,很是爽!
据说却没用过,试用了一下果真很是好!能够说是Vim+Emacs的现代化版。酷炫的外观却是其次,最吸引个人是另外两点:
Ø Package Control:很是棒的扩展管理器!安装方法也很简单,在ST中按Ctrl+`进入ST的控制台,而后去官网上将ST3的安装命令拷贝到其中执行就能够完成安装了。有了它,在ST中按Ctrl+Shift+P,输入Install或Remove后,就能够随便安装、卸载各类扩展了,包括各类ST的插件、主题等等。
Ø 默认开发环境配置:新建个hello.c文件,ST能自动识别出语言并进行语法高亮。最棒的是Ctrl+Shift+P输入Run后,选择“Run single file with G++”一项就能自动找到G++(若是已经安装的话)并执行。下载个Redis源码包解压开试试,点击“Open Folder”选择Redis根目录添加进来,而后同理Ctrl+Shift+P此次选择“Make”那一项就能自动编译!
下载Qt在线或离线安装包,后缀名是.run,如何运行呢?其实很简单,就是chmod +x赋予执行权限,而后./执行就能够了,与普通的Shell脚本没什么两样。
下载tarball后,解压到想安放的位置,我是放到~/Software下了。而后执行文件夹中的bin/idea.sh便可运行起来。其中有个选项是建立菜单项,要选上,不然要么本身建立快捷方式要么就每次都手动执行这个sh脚本,很麻烦。有了菜单项后就能够添加到Docky了。
有一次进入系统就没法联网了,很奇怪。回想起多是头天晚上将软件源改成国内镜像网站,结果安装并无快,安装软件和系统更新时强制退出致使软件依赖损坏了吧。还觉得得重装系统了呢,后来重启系统进入Mint的安全模式,发现有修复功能,修复后重启就行了!
一直用Windows操做系统,Unix/Linux断断续续用过Solaris、CentOS等,大可能是在公司操做服务器,真正用过的我的桌面版就只有Ubuntu,并且仍是在虚拟机里,没敢重装系统。此次才知道Ubuntu(Mint)支持从硬盘引导安装了,喜大普奔,终于卖出了这一步!对于这一周来的使用,仍是有许多感觉的:
Ø 基本功能很是完备:通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Linux的基本功能已经很全面了。从安装时自动识别出Win7和未分配的磁盘空间,到各类硬件的驱动,到各类应用软件的商店式管理。安装后马上就能上网冲浪、Skype聊天、浏览Word或PPT文档、在线看视频听歌、下载bt电影用视频播放器播放等,平常能用到的功能都基本不须要什么安装和配置。而Wine的发展更是逐步将更多的Windows软件带到Linux世界中(虽然据说Wine比较慢,但毕竟好过没有)。
Ø 简洁优雅的外观:用惯了Windows,换到Mint后感受很清新,尤为是不少能够本身定制的东西,如字体、主题、甚至登录界面,还有像Vista那种的许多桌面小工具。这么多年了,也该换换口味了!
Ø 使用上的细微差别:在一些细微地方,有时会忽然体会到两种系统的不一样。
ü 不少软件都能在Software Manager里找到,就像苹果的App Store同样方便。其余的能够下载deb包双击运行,或添加PPA源手动安装,都不麻烦。
ü 还有安装软件时,想到不用像在Windows下那样C盘和D盘分开安放了,软件管理器安装的自动安到各个目录,本身安装的习惯放到~/Software下。
ü 再有就是杀毒软件也不装了,查了下资料通常说不作服务器对外提供服务的话就不用装,注意从软件管理器或可信任的源下载软件就好了。
Ø 编程效率的提高:这也是对程序员来讲最重要的一点。不再用Cygwin模拟的Linux命令和Mingw作交叉编译了!不再用VisualStudio看各类开源软件的源代码时一堆红色错误了!用Sublime Text和CodeBlocks看各类源码,并且想改动就改一下,直接编译后就能跑起来测测,太方便了!对各类开源软件的热情一会儿提升了不少。
整体上对Linux Mint 17 Mate版仍是很是满意的,对于这一周的使用体验中几乎能够打满分了。也许是以前把Linux桌面版想象得太原始了,比较上次用Ubuntu桌面版已经是好多年前了… 目前。之后大部分工做就都在Mint中完成了,相信必定能大大提升学习和编程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