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GC

GC(Garbage Collection)即Java垃圾回收机制,是Java与C++的主要区别之一,做为Java开发者,通常不须要专门编写内存回收和垃圾清理代码,对内存泄露和溢出的问题,也不须要像C++程序员那样战战兢兢,就是由于Java有这个方便的机制。程序员

为了对GC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先来一张图:
GC
对图中各类名词不熟悉的话,请参照个人上一篇文章:JVM小结算法

GC算法整体概述

JVM在进行GC时,并不是每次都对上面三个内存区域一块儿回收的,大部分时候回收的都是指新生代。所以GC按照回收的区域又分了两种类型,一种是普通GC(minor GC),一种是全局GC(major GC or Full GC)segmentfault

  • 普通GC(minor GC):只针对新生代区域的GC。
  • 全局GC(major GC or Full GC):针对年老代的GC,偶尔伴随对新生代的GC以及对永久代的GC。

四大算法

1. 复制算法(Copying)

年轻代中使用的是Minor GC,这种GC算法采用的是复制算法(Copying)。
heap数组

此图表明了堆的内存结构并发

HotSpot JVM把年轻代分为了三部分:1个Eden区和2个Survivor区(分别叫from和to)。默认比例为8:1:1,通常状况下,新建立的对象都会被分配到Eden区(一些大对象特殊处理),这些对象通过第一次Minor GC后,若是仍然存活,将会被移到Survivor区。对象在Survivor区中每熬过一次Minor GC,年龄就会增长1岁,当它的年龄增长到必定程度时,就会被移动到年老代中。由于年轻代中的对象基本都是朝生夕死的(80%以上),因此在年轻代的垃圾回收算法使用的是复制算法,复制算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内存分为两块,每次只用其中一块,当这一块内存用完,就将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块上面。复制算法不会产生内存碎片。
copying
在GC开始的时候,对象只会存在于Eden区和名为From的Survivor区,Survivor区To是空的。紧接着进行GC,Eden区中全部存活的对象都会被复制到To,而在From区中,仍存活的对象会根据他们的年龄值来决定去向。年龄达到必定值(年龄阈值,能够经过-XX:MaxTenuringThreshold来设置)的对象会被移动到年老代中,没有达到阈值的对象会被复制到To区域。通过此次GC后,Eden区和From区已经被清空。这个时候,FromTo会交换他们的角色,也就是新的To就是上次GC前的From,新的From就是上次GC前的To。无论怎样,都会保证名为To的Survivor区域是空的。Minor GC会一直重复这样的过程,直到To区被填满,To区被填满以后,会将全部对象移动到年老代中。布局

-XX:MaxTenuringThreshold 设置对象在新生代中存活的次数

FromTo
由于Eden区对象通常存活率较低,通常的,使用两块10%的内存做为空闲和活动区间,而另外80%的内存,则是用来给新建对象分配内存的。一旦发生GC,将10%的from活动区间与另外80%中存活的eden对象转移到10%的to空闲区间,接下来,将以前90%的内存所有释放,以此类推。 spa

劣势:
复制算法弥补了标记/清除算法中,内存布局混乱的缺点。不过与此同时,它的缺点也是至关明显的:线程

  1. 它浪费了一半的内存。
  2. 若是对象的存活率很高,咱们能够极端一点,假设是100%存活,那么咱们须要将全部对象都复制一遍,并将全部引用地址重置一遍。复制这一工做所花费的时间,在对象存活率达到必定程度时,将会变的不可忽视。 因此从以上描述不难看出,复制算法要想使用,最起码对象的存活率要很是低才行,并且最重要的是,咱们必需要克服50%内存的浪费。

2. 标记清除(Mark-Sweep)

老年代通常是由标记清除或者是标记清除与标记整理的混合实现。设计

Mark-Sweep

当堆中的有效内存空间(available memory)被耗尽的时候,就会中止整个程序(也被称为stop the world),而后进行两项工做,第一项则是标记,第二项则是清除。code

  • 标记:从引用根节点开始标记全部被引用的对象。标记的过程其实就是遍历全部的GC Roots,而后将全部GC Roots可达的对象 标记为存活的对象。
  • 清除:遍历整个堆,把未标记的对象清除。

通俗来说,就是当程序运行期间,若可使用的内存被耗尽的时候,GC线程就会被触发并将程序暂停,随后将依旧存活的对象标记一遍,最终再将堆中全部没被标记的对象所有清除掉,接下来便让程序恢复运行。

缺点:

  1. 效率比较低(递归与全堆对象遍历),并且在进行GC的时候,须要中止应用程序,这会致使用户体验很是差。
  2. 这种方式清理出来的空闲内存是不连续的,咱们的死亡对象都是随即的出如今内存的各个角落的,把它们清除以后,内存的布局天然会散乱。而为了应付这一点,JVM就不得不维持一个内存的空闲列表,这又是一种开销。并且在分配数组对象的时候,寻找连续的内存空间会有难度。

3. 标记压缩(Mark-Compact)

老年代通常是由标记清除或者是标记清除与标记压缩的混合实现。
Mark-Compact

在整理压缩阶段,再也不对标记的对像作回收,而是经过全部存活对像都向一端移动,而后直接清除边界之外的内存。
能够看到,标记的存活对象将会被整理,按照内存地址依次排列,而未被标记的内存会被清理掉。如此一来,当咱们须要给新对象分配内存时,JVM只须要持有一个内存的起始地址便可,这比维护一个空闲列表显然少了许多开销。
标记/整理算法不只能够弥补标记/清除算法当中,内存区域分散的缺点,也消除了复制算法当中,内存减半的高额代价。

劣势:标记/整理算法惟一的缺点就是效率也不高,不只要标记全部存活对象,还要整理全部存活对象的引用地址。从效率上来讲,标记/整理算法要低于复制算法。

4. 标记清除压缩(Mark-Sweep-Compact)

Mark-Sweep-Compact

多提一嘴:引用计数法

这种算法最直接简单,它维护了一个引用计数器,对象被引用一次计数器+1,少一次-1,若是计数器为0则对象就被视为垃圾进行回收。

注:JVM的实现通常不采用这种方式。

劣势:

  1. 每次对对象赋值时均需维护计数器,且计数器自己有必定消耗。
  2. 较难处理循环引用。

小结

内存效率:复制算法>标记清除算法>标记整理算法(此处的效率只是简单的对比时间复杂度,实际状况不必定如此)。
内存整齐度:复制算法==标记整理算法>标记清除算法。
内存利用率:标记整理算法==标记清除算法>复制算法。
能够看出,效率上来讲,复制算法最快,可是却浪费了太多内存,而为了尽可能兼顾上面所提到的三个指标,标记/整理算法相对来讲更平滑一些,但效率上依然不尽如人意,它比复制算法多了一个标记的阶段,又比标记/清除多了一个整理内存的过程。

有没有最好的算法呢?只能说: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分代收集:

针对年轻代

年轻代特色是区域相对老年代较小,对像存活率低。这种状况复制算法的回收整理,速度是最快的。复制算法的效率只和当前存活对像大小有关,于是很适用于年轻代的回收。而复制算法内存利用率不高的问题,经过hotspot中的两个survivor的设计获得缓解。

针对老年代

老年代的特色是区域较大,对像存活率高。这种状况,存在大量存活率高的对像,复制算法明显变得不合适。通常是由标记清除或者是标记清除与标记整理的混合实现。Mark阶段的开销与存活对像的数量成正比,这点上说来,对于老年代,标记清除或者标记整理有一些不符,但能够经过多核/线程利用,对并发、并行的形式提标记效率。Sweep阶段的开销与所管理区域的大小形正相关,但Sweep“就地处决”的特色,回收的过程没有对像的移动。使其相对其它有对像移动步骤的回收算法,仍然是效率最好的。可是须要解决内存碎片问题。Compact阶段的开销与存活对像的数据成开比,如上一条所描述,对于大量对像的移动是很大开销的,作为老年代的第一选择并不合适。基于上面的考虑,老年代通常是由标记清除或者是标记清除与标记整理的混合实现。以hotspot中的CMS回收器为例,CMS是基于Mark-Sweep实现的,对于对像的回收效率很高,而对于碎片问题,CMS采用基于Mark-Compact算法的Serial Old回收器作为补偿措施:当内存回收不佳(碎片致使的Concurrent Mode Failure时),将采用Serial Old执行Full GC以达到对老年代内存的整理。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