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奔的物种面试
做者: [美]大卫·伊格曼(David Eagleman) / [美]安东尼·布兰德(Anthony Brandt) 框架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ssh
原做名: The Runaway Species学习
译者: 杨靖 测试
出版年: 2019-5-23字体
页数: 344设计
订价: 79.903d
装帧: 平装blog
ISBN: 9787553678559索引
01
—
书中讲了许多创新故事,这些故事属于音乐、绘画、科学、工程、商业等多个领域。故事都比较有趣,不过都有点旧。
做者总结了一些提升创新力的具体措施,我归纳为战略与战术两个方面:
战略方面:没有神仙,多思考,多尝试,保持开放和好奇的心态;
战术方面:扭曲(Bending)、打破(Breaking)、和融合(Blending);人类对略有变化的事物最容易接受。
这些战略战术看起来都不新鲜。比较之下重点是书中整理出来的创新故事,大部分比较有意思。
英文版版权是2017年的,不算旧。不过书中的创造力故事基本都比较旧。
整体评价3.5星,还不错。
02
—
如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
1:1969年,在阿波罗13号发射两天后,船体的氧气罐发生爆炸。因爆炸产生的碎屑散布在太空,船体也遭到损坏。“休斯敦,咱们刚刚有麻烦了。”宇航员杰克·斯威格特(Jack Swigert)用军人般淡定的语气向控制中心汇报。当时,数百人汇集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力争解救被困在外太空的3我的。P引言1
2:以上种种都指向下面的问题:为何发型、自行车和体育场都在不断变化?为何咱们不能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并坚持下去?答案是:人类的革新永不中止。为何会这样?这是由于,相对于知道正确的事情是什么,人类更关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人类向往将来,从不拘泥于现状。那究竟是什么促令人类的大脑不停运转? P3
3:为何人类能够迅速地适应周围的一切?这是由于存在着一种叫做重复抑制(repetition suppression)的现象。当大脑习惯了某样东西,以后每次看到它时,大脑对它的反应会愈来愈弱。P8
4:事实上,这与咱们大脑内同奖赏有关的神经递质系统的活动密切相关:相比可预测的奖励,随机的、不可预测的奖励会使大脑的活动活跃得多。也就是说,只有意外之事才能使大脑感到知足。P12
5:因此,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平衡:大脑一方面试着用预测世界的方式来节省能量;另外一方面,它又沉浸在寻求意外之事中不能自拔。咱们既不想生活在无限循环之中,也不想一直生活在乎外之中。这是一种利用已知和探索未知之间的平衡。P13
6:为了温馨,人们须要保证必定水平的熟悉度,咱们但愿世界是可预测的,但不要太容易预测:咱们生活在创新与熟悉的“拉锯”之中。这就是发型的发展变化没有终结的缘由,一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自行车、体育场、字体、文学、时尚、电影、厨房或汽车。它们和之前的样子看起来很像,但仍是有变化的。P14
7:这种模拟将来的能力是咱们做为现代人类的主要标志。咱们很擅长在脑海中生成各类可能的现实:从“是什么”转化成许多“若是……会怎样”的假设性情景。P22
8:为何这么说?由于创造自己就是一种社会行为。没有谁能比荷兰画家凡·高更能表明孤独的艺术家了。他生活在艺术圈的阴影下,生前只卖出了几幅画。可是,当近距离了解他的生活后,你会发现他实际上是一个入世的人:在他与许多年轻艺术家往来的书信中,不只有与工做相关的内容,还有不加任何修饰的对其余画家的批评。P25
9:顺便说一下,这在必定程度上也能够解释为何电脑的创造力颇有限。不管输入的是电话号码、文件仍是照片,在记忆这些事情上,电脑要比人类厉害。可是,计算机的精确性偏偏也成了它们的局限:它们不会开有趣的玩笑、不会为了获得想要的东西表现得乖巧,更不用说导演一部电影、作一场TED演讲,又或者创做一本催人泪下的小说了。P26
10:事实上,创新并不是凭空而来:它们是发明族谱上的最新分支。研究员比尔·巴克斯顿(Bill Buxton)几十年来一直在收集技术设备,从这些收藏品中,他能够看到一条长长的DNA系谱指向现代的各类物件和发明。回想一下1984年上市的卡西欧AT-550-7腕表,它的特色之一就是,有着用户能够直接用手指在表面上滑动并进行调整的触摸屏。P29
11:苹果电脑的工程师们牢牢抓住了克雷默这个富有前瞻性的想法。2001年,即克雷默最初的点子诞生的22年后,苹果公司首次推出了一个带有环形滚动轮、外壳材料更光滑、内存和软件都更先进的iPod. P34
12:就像iPhone同样,咱们也能够追溯福特流水线创新的漫长发展脉络。发明家伊莱·惠特尼(Eli Whitney)在19世纪早期为美军提供了可互换零件的概念:其余武器上的零件也能够用来修复受损的来复枪。P38
13:但若是某个点子或发明创造是700年来绝无仅有的飞跃呢?不管一个做品多么具备开创性,咱们也能够追溯它的发展脉络。理查森当时就是这样描述毕加索的《亚维农少女》的。P39
14:朗尼·苏没法回忆起她的婚姻,什么时候离婚,甚至是当天早些时候遇到的人。她的大部分记忆都被清空了,创造力也枯竭了。她不得不中止做画。为何?由于她想不到要画些什么,脑海中没有任何内在的模型,也没有任何将之前的知识组合的新点子。当她面对白纸时,大脑中什么也没有,一片空白。她须要过去才能创造将来。P42
15:但咱们仍是理出了一个框架,提取出认知操做的3个基本法则:扭曲(Bending)、打破(Breaking)、和融合(Blending).咱们把这些看做是创新思惟发展的方式。扭曲,原版会被调整或扭曲到变形。打破,指的是一个总体被拆开。融合,两个或者更多的素材会结合在一块儿。P46
16:不少人都见过边界清晰的大脑模型。上面标清了每一个分区须要处理的任务。可是,这种模型忽略了人类大脑最重要的方面:神经元是交错链接在一块儿的,并无哪一个大脑分区是单独工做的;相反,它像一个社会,这些分区是在不断交流、协商和合做中进行做业的。P48
17:屡次试验以后,弗雷泽和科恩发现,调节流速能够防止血液凝块造成。他们经过精确调节无脉心脏血流的速度,攻克了一个潜在的致命问题。在电影《斯巴达300勇士》中,调节速度放大了暴力;而把扭曲速度运用到人造心脏上,却起到了维持生命的做用。P67
18:正如咱们所看到的,扭曲是对现存原型的改造,经过对大小、形状、材料、速度、顺序等方面进行改变,它打开了充满各类可能性的源泉。因为持续的神经操控,人类文化与愈来愈多的、代代相传的一系列主题变化相融合。P81
19: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偏远小村庄里,年纪大的人广泛说三种语言:瓦尔皮瑞语(Warlpiri,土著语言)科里欧语(Kriol,一种基于英语的克里奥尔语)和英语。父母跟婴儿交流时,在这些语言之间自由地进行切换,孩子们融合了父母的这些话,并造成了他们本身的语言。结果就是,轻瓦尔皮瑞语(Light Warlpiri)造成了,它做为一种新语言,其创新部分不是源语言的一部分。P113
20:贝多芬陷入了一个常见的创造性困境:当谈及当下的做品时,不存在不容错过的想法。创造力本质上是社会行为,是公众实验室的一个实验。新做品是被放在文化背景下进行评估的:人们对任何创新的接受程度,取决于它以前发生的事,以及它与这个谱系的距离。咱们一直在试着判别究竟是严格按照大众标准行事,仍是不顾界限阻挠,即老是在寻求熟悉和新颖之间的最佳切入点。P134
21:从1865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为了创造出全球通用的一种语言,人们进行了数百次尝试。这些尝试的目的就是创造出一种易于学习、铲平任何天然语言中的难点的“完美”语言。包括埃莉诺·罗斯福(Eleanor Roosevelt)在内的不少显要人物都公开支持这种行为,他们相信,创造出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会促进世界和平。P139
22:还有不少相似的过激的“修复”,最终也都以失败了结。以历法(calendar system)为例。自从波普·格雷戈里(Pope Gregory)于1582发明了“戈里历”(Gregorian calendar),不少思想家都在呼吁一种能够更好地记录时间和季节的方法。毕竟,能有一种每月都同样长,每年均可以重复使用的历法,不失为一个好办法。P141
23:改变“戈里历”要比“戈里历”自己形成的问题更麻烦。虽然如今为了吸引消费者,日历上有各类各样的装饰画,可是来自文艺复兴时期的“戈里历”依然存在。P142
24:这场竞争持续了数十年,最终,哈里森取得了重大突破。他意识到,在他那个时代,全部的钟表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钟摆幅度的大小太容易受到船摇动的影响。他认为,为了设计出适于航海的钟表,惟一的办法就是取消钟摆。1761年,哈里森向委员会提出了H-4“航海钟表(SeaWatch)”方案。这个直径不到15厘米的小器物是世上第一块怀表。P190
25:地球上有一万亿种不一样的物种,而大天然巨大的成功却可归到一条原则:增长可选项。谁能在新的生态系统中成功,大天然是没法预知的,所以她用大量的突变来测试谁能够胜任。地球上现有的物种只是全部曾经存在过、尝试过的物种的1%。还有一些预测认为,到2100年,地球上现存的50%动植物会灭绝。从渡渡鸟到蛇颈龙,再到猛犸象,有太多的好“点子”就是没能成功。P193
26:爱迪生并非第一个想到电灯泡的人,汉弗莱·戴维(HumphryDavy)早在79年前就想出过。可是,爱迪生不知疲倦地想出的各类可能,还有他面对困难和错误的勇气,才使他成为批量生产电灯泡的第一人。P212
27:但这种努力与付出在动物王国里是不可能出现的:鲨鱼、白鹭和犰狳不会让本身投入到10年的项目中,它们时间有限。怀尔斯努力的特质只有人类才具有,这须要几十年的“延迟知足”:一种抽象的、想象出来的奖励,来激励人们不断努力向前。P221
28:将创造性思惟仔细剖析,咱们会发现,对于创新来讲,打破本身的成就十分重要。创新者不会在复制本身的做品上花费太多时间,这也是为何不少艺术家的生涯都用阶段来划分。贝多芬和毕加索即便老去,他们仍在不断地创新、实验。还有爱迪生,他以留声机和电灯泡发家,又以合成橡胶结束事业。P223
29:在任何一个时刻,数十亿个大脑都在“消化”着这个世界,并创造出新的版本,于是咱们的创造性带来了不断的惊喜。所以,将来是很难预测的,世间也并无什么事情是肯定的。这也是许多好的想法会失败的缘由。P230
30:一名法国飞行员利用博尔顿的发明建造了一架滑翔机。仅仅在10年以内,莱特兄弟的发明已经成了过去时,而全部现代航空公司使用的副翼则被证实更加稳定和可靠。莱特兄弟的“正确”创新在开创不久以后就消失了。P232
31:增长选项只是创新的一半,而丢弃其中大部分选项,是创新的另外一半。英国生物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曾经说道:“一个危险的人只相信一种理论,并为此奋战到死。”更强有力的方式,克里克说道,是有不少想法,而后再排除大部分想法。P246
32:2000年,一位新首席执行官上任,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他把生产环节的效率要求应用到了研发部门。研究人员必须按期报告他们的进展状况,而且公司不支持研究环节的任何变化。可衡量的收益高于一切。结果呢?在以后的5年内,新产品的销量降低了20%。当这个首席执行官卸任后,继任者解除了对研发部门的一切束缚:“3M”公司产品1/3的销量再次落到了新产品上. P249
33:开放办公计划普遍流行有其充分理由,但开放式的办公空间并非在任什么时候间都是最佳选择。反而,一个正确的计划彷佛应该创建一种变化的文化。过于僵化的习惯和惯例,不管考虑多么周到或用心良苦,都会威胁创新。P253
34:一样地,菲利普·K.迪克(Philip K. Dick)的小说《高城堡里的人》(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有另外一层故事:一个活在纳粹统治下的小说家,创做了他本身的一本架空历史小说《蝗虫成灾》(The Grasshopper Lies Heavy),这本书的设定与《高城堡里的人》彻底相反,即盟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抓住了希特勒,并审判了他。P269
35:那些因付出努力而受到表扬的学生接受了挑战,而那些因成绩受到表扬的人放弃了,由于他们不想置他们的成绩于危险之中。德韦克总结道,在表扬孩子的成就时,教师无心中会束缚孩子的冒险和创新精神。她最后说道:表扬孩子们的努力和付出,而不是他们的成绩。P279
36:文艺复兴时期的不少画家都画过狮子,可是他们画的狮子看起来大都很奇怪,这一点不容忽视。为何?由于这些画家都没有见过真正的狮子。毕竟,这些画家都来自欧洲,而狮子却生活在非洲。所以,他们在画狮子的时候都是参考他人画中的狮子,所以,这些欧洲画家画布上的狮子离真正的“丛林之王”相差就愈来愈大了。P301
全文完
相关连接:
更多毒舌书评参见个人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