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基础原理(二)—— RAID技术及应用

  • 什么是RAID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冗余磁盘阵列,简称磁盘阵列。采用分条,并行方式进行有效的数据组织;采用校验、镜像进项数据安全的保护。算法

  • RAID实现方式
    1.硬件RAID。采用集成了处理器的RAID适配卡(简称RAID卡)来实现的。他拥有本身的控制处理器、I/O处理芯片和存储器,减小对主机CPU运算时间的占用,提升数据传输速度。
    2.软件RAID。彻底依赖于主机的CPU,没有额外的处理器和I/O芯片。软件RAID须要占用CPU处理周期,而且依赖于操做系统。
条带:磁盘中单个或多个连续的扇区构成一个条带。它是组成分条的元素。
分条:同一磁盘阵列中的多个磁盘驱动器上的相同“位置”(或者说是相同编号,即同一个磁道的同一个扇区)的条带。
图片描述
校验:采用XOR校验的算法,即相同为假,相异为真。异或校验冗余备份。容许其中一块出故障,经过其余两块数据的计算进行数据的恢复。
图片描述
镜像:在进行数据存储时,存储两份或者多份。在写的过程当中,重复的数据写到同一块硬盘上,故磁盘的可利用率低。
  • RAID组的4个状态

图片描述


  • 常见RAID级别

图片描述

RAID 0:数据条带化,无校验。它表明了全部RAID级别中最高的存储性能,RAID 0至少使用两个磁盘驱动器。在数据读写过程当中,多块硬盘同时工做。因为无校验、镜像,因此数据传输速率高。正由于此,若是任何一个磁盘出问题,整个组的全部数据都不可用。应用于要求数据读写性能快,但不要求有数据保护的场景。数据库

RAID 1:条带化存储,对数据镜像,无校验。使用两组磁盘互做镜像,速度没有提升,但容许单个磁盘故障,数据可靠性高。应用于要求数据读性能高,数据有必定可靠性。如 数据库场景。安全

RAID 3:数据条带化读写,校验信息存放于专用硬盘。当N+1个硬盘中的其中一个硬盘出现故障时,可经过校验盘恢复数据,具备安全性。校验过程当中,校验盘压力大,就会出现故障,校验盘失效。数据写入较慢,读取快。分布式

RAID 5:数据条带化、校验信息分布式存放。校验信息均匀分布在阵列所属的硬盘上,每块硬盘上既有数据信息,又有校验信息。数据写入读取相对较快。至少须要3块硬盘。性能

RAID 6:带有两种校验的独立磁盘结构。采用两种奇偶校验方法,须要至少N+2(N>2)个硬盘构成阵列。通常用在数据可靠性和可用性要求比较高的场合。实现方式:
1.RAID 6 P+Q--须要计算出两个校验数据P和Q,当有两个数据丢失时,根据P和Q恢复出丢失的数据;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spa

2.RAID 6 DP--一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校验信息块,可是与RAID 6 P,Q不一样的是,它的第二块校验信息是斜向的。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操作系统

RAID 10:将镜像和条带进行组合的RAID级别,先进行RAID 1镜像而后再作RAID 0。至少须要4块硬盘。
RAID 50:先进行RAID 5,再进行RAID 0。主要应用于高性能场景。至少须要6块硬盘。图片

小结

图片描述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