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些关于咱们产品的思考,记录下来。一切从用户价值出发,再难啃的骨头,咱们也要慢慢啃下来。前端
1、KPI不是目标,用户价值才是程序员
对于咱们的用户而言,咱们是一个工具。对于企业方而言,是能够高效完成远程项目的工具;对开发者而言,是能够轻松接单开发而后赚钱的工具。微信
过去半年,咱们在谈融资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大家的日活是多少?工具
说实话,很低,比同类的平台都要低,咱们甚至把技术圈都藏到了个人二级菜单里,避免骚扰用户。测试
那大家怎么去激发程序员在大家平台上活跃呢?这时对方会问。网站
作个社区?增长交互?改变产品形态来得到更好的日活?人工智能
这个时候我会很纳闷,我为何要让程序员没事儿就在我平台上活跃呢?老是想更多地占用用户的时间和精力,背后的目的是什么?个人商业模式须要我这样去作么?spa
在我平台上活跃能给他们带来什么价值么?能给平台客户方带来什么价值么?这个价值和咱们的宗旨相符合么?设计
只出如今能为他带来价值的时候,当他须要此类服务的时候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我,这不就很好了么?orm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要增长活跃度,咱们能够把产品逻辑从如今的“派单”修改成“程序员抢单”,这样程序员就要不断来刷平台获取最新的项目信息,一单抢不成还要抢第二单。咱们是否是就能够立刻得到更好的日活了?
然而这样的话,咱们要损失项目成功率从而损失企业客户:项目由谁来作彻底看谁有时间有精力手快,而不是根据谁最适合来安排;咱们要引发优秀程序员的不满:他们更忙,所以他们也更难有时间抢单,或者好不容易抢一次却总失败,这样他们下次就不会再来客栈抢单。
这样的日活,换来的是用户价值的损失,咱们不能要。
另一个方面,咱们发现自从客栈2.2上线,从产品上提供了项目进度记录,里程碑记录,每日共同工做时间安排,企业方和开发者开始天天很自主地登陆客栈,查看或提交当天的开发进度,完成当天的里程碑。而一个个小里程碑的完成,又提升了最后项目的成功率,提高了双方的信任感和满意度,从而提升了双方对客栈的满意度。
因此咱们的追求,应该是让现有企业方由于满意咱们的服务而来发布更多项目;让更多企业方由于据说咱们的服务而来新发项目;让更多程序员有好项目可作。
这样,企业方花小钱买了好服务,程序员用本身的能力赚了更多钱以及我的经验的提高。日活只是做为副产品,被顺便提高了而已。
目前客栈的项目成功率96.8%, 60%以上的企业方在完结第一个项目的一个月内,会在客栈发布第二个项目,项目的平均金额也从1个月前的3千左右,开始上升到5千-1万。我以为,咱们在往正确的方向前进。
张小龙说,好产品应该是让用户用完即走,我很是认同。好产品,应该尊重用户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得让用户用得更痛快干脆,深刻解决用户问题。问题解决完了,不再骚扰他,直到下一次问题出现,而非无谓地占据用户的资源。
2、 用户会用真金白银告诉你,你作的事情有没有价值
在平台上发布项目的话,企业方除了要支付开发者费用之外,还有支付给平台10%的服务费用。
然而仍是不断有用户从那些免费的平台过来,找咱们发布项目。
“为何?”我问一个客户。
“由于对于我而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开发者,常常是几周到几个月都不必定能搞定的事情,找到以后,能不能准时完成也不知道。以前一个网站建设的项目,5万的项目换了3个外包方花了10多万都没作完,个人时间也浪费了3个月。在大家这里,我没有这个问题。我一个月固定成本5万,你帮我节省1个月的找人时间,下降项目失败的风险,只用多花小1万的钱,其实很划得来。对于咱们而言,时间才是最宝贵的。”这个创业者告诉咱们。
前段时间,有个签约开发者私信我,说有个单子有人在客栈上直接找他接,他让对方去发布项目了,而后联系咱们请咱们指给他。
为何?若是直接接他也不用付咱们服务费了,你到手的钱也许还更多。“接私活最烦的就是谈价格,需求变更以及追尾款。在客栈我只用开发,轻松。”他回答。
因此,咱们要作的,并非和某些平台比价格低,咱们只要实打实地帮助企业客户快一个小时找到成功率最高的开发者,早一天完成项目开发上线;帮助开发者减轻和开发无关的一切事物,帮助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让他们能够轻松凭开发能力而赚钱,他们就会回报咱们以信任,支持,以及合适的经济收益。
客户反馈
开发者反馈
3、啃难啃的骨头,创造别人没有的价值
为了帮客户快一个小时找到成功率最高的开发者,咱们花费了6个月的时间先去积累足够多优秀的开发者,研究优秀开发者和项目成功率之间的关系,而后又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开发测试调整自动对接系统。
系统上线后,不断去调整寻找合适的参数,来判断什么样的开发者,完成某个项目的成功概率最大。
咱们的目标是,好的开发者,会接项目到手软;而企业方,则能享受到1/2的成本,雇佣超一流开发者带来的高质量高速度开发成果。
随着作成的项目越多,匹配的次数越多,咱们的系统会越精准,成功率会越高,速度也会越快。而最开始,咱们闹的笑话也很多,曾由于一个标签匹配错误把前端开发项目匹配给了设计师,还由于一旦被拒绝就立刻对接下一位的机制一连匹配了6,7人才发现这个问题,大囧,立刻道歉而后修改。
目前,咱们平均一个项目最快匹配记录1分钟,最慢2天。平均每一个项目匹配时间4个工做时,平均匹配对接人数5人。但愿将来,咱们能够作到第一次对接就成功,让企业方的等待成本趋近于0.
作远程项目,另一块难啃的骨头是项目管理。
目前各平台有两种作法:第一种,本身聘请全职项目经理来人工管理项目,向客户汇报;第二种,只在出现问题是参与仲裁,其他时间由用户本身解决。
第一种办法可以完成项目,但每一个项目的人力参与都过重,可扩展性不强;第二种方法基本属于听天由命型,项目失败几率很大。
咱们的办法很笨:
1)收集整理能找到的著名的远程协做平台的分享文章,总结他们的远程协做经验。
2)在咱们全部的项目组里面蹲点,默默观察他们的成功或者问题,总结。而后不断把获得的经验运用到咱们的项目运营中,来验证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再把经过运营验证了正确的作法加入到产品体系,使全部人都能收益。
在这样的不断迭代下,咱们项目经理的效率对比最开始提高了5倍。将来咱们还要考虑微信平台的整合,人工智能的整合等,来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
4、 赚一部分人的钱,放弃另一部分
咱们只有这么一个小小的团队,每一个人一周只有七天,一天只有24小时。咱们能专一的事情有限。
若是要花10分精力才能把一件事情作到top 1%,花5分精力能够作到和别人同样。你是愿意作两件花5分精力的事情,仍是作1件花10分精力的?
我选择后者。
即便不从咱们本身出发,不一样的用户自己是有不一样的产品体验要求的:
一个远程工做者,在本身能力胜任的状况下,会但愿获得更多新机会;而一个非远程工做者,会以为被别人联系是一种骚扰。企业方联系了那些无心远程的人被拒绝,会认为是客栈的筛选展现有问题,浪费了本身的时间。等等。
作程序员的经纪人。作Top20% 程序员的经纪人。作 Top 20%远程工做程序员的经纪人。
咱们给本身定下了愈来愈清晰的边界,在这个边界里,咱们但愿能够作得比任何人都好。
5、结语
日本的木村秋则老先生,用11年种出了彻底自然生态的好苹果,日本某高档法式餐厅只用他的苹果来烹制店内招牌菜“木村的苹果汤”。而在他种出着全国驰名的纯自然苹果以前,他经历了7年无收成,果树枯死的困境,不少和他同样想要尝试天然农法的人,在第四年就放弃了。他啃着这块难啃的骨头,研究了各类解决办法并尝试,终于在第8年收获了两颗好吃到难以想象的苹果,而后一步一步以自然苹果闻名于全国,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木村的苹果汤”的惟一供应者,一果难求。
2015年的创业圈,让我看尽了什么是B2VC, B2Media,各类神话故事翻江倒海,让更多的人觉得创业就是追求一晚上成名一日暴富的神话,人们都在疯狂地追逐快速成名,把融资成功当作创业成功,却忘了商业的最本质,是基于价值差别的交换。
没有价值,没有价值差别,再怎么样的神话,也有坍塌的一天。
咱们团队都不太懂怎么B2VC, B2Media, 但咱们尊重商业规律,咱们试图创造本身的独特价值,让用户和咱们都受益。若是能够像木村老先生那样,经过踏实地努力,啃下远程工做这块难啃的骨头,成为远程工做最佳平台,我相信咱们会慢慢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