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参加前端工做的第三年头,回望曾在「2017」与「2018」年里分别写下的年终总结,字里行间,多少能看出我这三两年的变化。html
在今年里,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即是「xxx 优化组织架构」、「大龄程序员被裁」,这彷佛是互联网里不怎么日常的一年,不过也好像是「接下来几年中,最好的一年」。因而在有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思考,「失业」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亦或者是在当下的这份工做,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前端
截至目前,「深刻理解 TypeScript」总 PV 在 280w,从某个时间点开始,该书的日均 PV 涨到 1w+程序员
在十二月初,该书正式上架京东等商城,截至目前,该书共出货 1200+,作为一个「不知名」的前端,这个数字甚至还超出了预期,感谢在过去的一年中各位的支持,感谢和君老大,感谢编辑老师。编程
我开始从更广的角度思考一些问题,如先前所写下的「前端网关的思考」架构
到后来的微前端架构图优化
可见,至少我在「忽悠人」的层面上,又提高了一层。设计
在去年立下关于 BLOG 技术栈升级的 FLAG 大部分都没有实现(使用 GraphQL + nest.js 重构),由于这种「DEMO」式的 code,实在是使人乏味 :)。3d
在今年,我尝试作了一些不一样以往的改变,譬如我会先写文档、作些代码设计亦或是画 UML 图,接着才开始正式的 code。这些前置性的工做,虽然占用了我大部分时间,不过也正是它们,个人 code 质量上升了很多,推倒重来,或者被「卡壳」的次数也比之前少不少。同时,这些文档或者是设计,也能让后来者更清晰的了解代码。一举多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code
「千寻位置的中后台之路」,这是我在 2020 年里计划写的一篇文章。主要想谈谈在这边中后台的架构演进,以及到最后「无代码编程」的可行性方案探讨及落地实践。orm
我喜欢听民谣,众多歌手中,挥之不去的是「无处安放」的李志。
因为某些缘由,在今年上半年,他在全网已被封禁,歌曲也已经在各平台上下架。
在网易云上有句热评:「宋冬野是梦想,赵雷是理想,李志是现实。因此梦想很胖,理想很瘦,现实很丑」。
只是后来,表明梦想的宋冬野得了金曲奖,表明理想的赵雷愈来愈主流,而表明现实的李志却在妥协后仍然被禁了。
十年以前他唱,「那些猛烈的情绪,在睡不着的时候折磨着我」。十年以后,他唱,「在这样一个夜晚,有人会替咱们思考夜晚」。
在今年,个人收入开始多元化,工资依然是大头,不过相对于往年,它所占的比例在降低,写做的收入比例开始上升,以及今年开始的理财收入,也占了其中一部分。
在今年,我自运营了一个公众号「九十年代的码农」,与和朋友一块儿运营的「FENews」不一样,它主要用来记录一些本身的想法及成长。时不时我还会画几个简单的画发表在公众号上,好比已经发布的「个人一天(上)」。
在今年,我开始思考更多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想着想着发现出发点错了。
譬如我之前总想着在当下这份工做中,怎么才能「不可替代」?
后来我发现「不可替代」是错的,现代管理学的精髓,是让每一个人(包括老板本人)都变得可替代。程序员创造的价值,一半应体如今文档上。
「不可替代」的打工者只有一种:以中高层领导的身份跟完了一个项目并且这个项目正处于大红大紫的阶段,公司为了防止你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愿意付给你薪水养着你每天在办公室喝茶。只要项目一直红着,公司就愿意一直养着你。
有一些是我想清楚了的问题。
譬如文前所说起,「失业」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如今,个人回答是:什么都没有,甚至是还能够放一个小长假。
也还有一些至今没有答案的问题,它们或许是在当下的我所不能理解的,也或许是一些没法实证的事情。它们的感受,就如同「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二十七八岁的我,愈来愈相信一些老生常谈。之前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如今慢慢的在相信了。之前不相信「情商」,如今有点信了,「情商」比「智商」彷佛更重要。
十几岁那年,我高中复读毕业,想的是「世界很大,我须要去看看」。
二十多岁的时候,大学毕业,想的是「我不能比其余人弱」。
而现在,已近而立之年的我,坐在屏幕前,想的是「将来几年我会怎样」。
日不停思,夜不能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