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于腾讯bugly开发者社区,非经做者赞成,请勿转载,原文地址:http://dev.qq.com/topic/57ecdf5ef03abecd43216fd0css
Dev Club 是一个交流移动开发技术,结交朋友,扩展人脉的社群,成员都是通过审核的移动开发工程师。按期会举行嘉宾分享,话题讨论等活动。前端
本期讨论话题为:聊一聊微信“小程序”。react
2016年9月21日,微信开始陆续对外发送小程序(应用号)内测邀请,而小程序即被外界广为关注的微信应用号。android
微信小程序是什么?程序员
小程序是一种不须要下载安装便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便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web
本期,Dev Club 召集了近500位一线移动开发人员,你们畅聊对微信小程序的见解。小程序
下面是本期讨论内容整理:微信小程序
**@kevinkong:**我以为小程序最大的好处就是,获取流量会更容易了。api
**@Ben:**这个入口不得不占啊,应该全部的App厂商都会涉足应用号开发吧?大应用也不能彻底忽视这个流量入口,拉新实在是太方便了。浏览器
**@承香墨影:**流量依托微信,确实能够更容易得到。已有成熟产品的公司,可能也会抢占,毕竟你不占可能就落后了。
**@M君:**我认为对于中小企业主来讲,应该算是一个好消息
**@kevinkong:**一个应用前期刚刚开始的时候,先作一个应用号,获取用户的成本相对低一些,先试试看。尤为是刚开始,应用号还不像公众帐号那么多的时候,看看本身的产品是否真的能有用户价值。
**@就是我啊:**对哈,小程序能够做为验证市场的快速原型。
**@承香墨影:**其实仍是看效果,并且对于一切初创来讲,从0到1,可能会选择应用号。有些小团队,维护iOS和Android两个端,还要保持同步更新,很难作的很好的。
@张楷: 1.对于用户:我以为那种小应用或者相对于原来的公共帐号可能用户体验会好不少。并且获取成本也低一些。 2.对于开发者,尤为是小的开发者来讲试错成本低,开发成本也低,推广成本也低一些吧(好比Android市场这么多,如今只要对接微信就行了。可是可能强势渠道)
**@傑丶:**不是说H5的体验没有原生的好?总感受H5的不是很友好。
**@空空一筑:**小程序若是是mini rn有点很差,之后有H5端可能要2套代码。
**@Ben:**听说是原生渲染,那体验问题就没必要太担忧了。
**@土豆:**我刚看了demo效果很好!
**@jasonchqian:**肯定是native作渲染吗?
**@h3r3x3:**是类react native,微信本身写的解释引擎,肯定是native。解析所谓的wxtlm wxcss,而后映射到微信提供的原生组件。至关于wx给你写组件,确定稳定。
**@子嘉:**作游戏!
**@赵洪武:**游戏明令禁止...
**@iWater:**安静地购物的小清新应用。
**@M君:**web资讯类的,小型的。像知乎啊,豆瓣啊,简书啊,多看啊,微信读书啊,应该均可以搞小程序。
**@夜尽天:**资讯也不太可能,有公众号和服务号了。
**@承香墨影:**工具可能不合适,工具仍是原生的靠谱些。
**@就是我啊:**小工具嘛。航班查询,微信订票之类的。
**@kevinkong:**好比今天跟朋友聊的,像航旅纵横,天气类的应用,主打低频刚需的应用。
**@徐春:**用户的角度讲,高频的会去下载应用,低频的用这种小应用就足够了,好比订机票之类的。
**@h3r3x3:**确实,低频应用单一安装没有价值了。
**@宋亮:**我是快递行业的,咱们有不少扫描用pda,是android,感受好像目前小程序还不能知足咱们业务需求。
**@elikong:**我以为不会有影响,先从应用号得到流量,而后导流到app。
**@土豆:**针对小公司我以为仍是挺不错的,大公司应该会用可是不会抛弃原生吧。
**@巫山老妖:**H5刚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要说取代原生app,直到如今app还活得好好的,微信应用号出来可能会带来必定影响,但影响真的有这么大?
**@宋亮:**感受小程序只会小众范围使用,冲击不了原生的地位。
**@Ben:**我以为应用号会是传统App的一个补充,并不能彻底替代,说App已死为时尚早
**@就是我啊:**PC时代各个浏览器都作过"App in App"的扩展,可是也并无多火爆呀。
**@h3r3x3:**功能要依附在微信,不可能替代原生App的,好比直播类,工具类。
**@kevinkong:**对于用户来讲,对于一些低频刚需的应用,其实真的没有必要装一个app。
**@Jon:**我以为应用号会替代掉一下交互相对简单的app。能够减小简单内容App开发者的工做量,不须要再去适配那么多终端。
####1. 聊天与小程序之间的切换
**@承香墨影:**有个问题:如何在使用小程序的时候继续聊微信?如今公众帐号里阅读的时候,根本没有办法聊天。可是若是使用其余App,我能够切回来继续聊,或者用通知条去快捷回复。若是能进入小程序的时候,给人感受是个独立的App就行了。在任务管理器里看着像两个App,能够分别清理。
**@就是我啊:**为了沉浸体验,我以为不会容许在使用应用号的时候继续聊天。要么用小程序,要么用聊天。或许微信会提供一个“Home键”,小程序“退后台”。
**@h3r3x3:**微信对小应用应该会开启单一进程,在历史纪录里面看起来是两个app。
**@iWater:**这个大问题没法解决的话,都不想用小程序了,层级太多。安卓还好办,iOS 呢?估计短时间iOS解决不了多窗口的问题,因此小程序只能小,时间长了影响聊天。
**@waterstar:**能够multi window吧。
**@宋亮:**能够离线保存数据吗?没有网络的时候,也能打开操做。
**@夜尽天:**能够离线
**@iWater:**缓存数据,必定得给个好用一点的缓存清理工具啊,否则你们都缓存了,空间没了。
**@kevinkong:**是啊,如今微信占用的空间,就已经很大了。
**@承香墨影:**痛点确定都会解决的。
**@万松:**小程序对于原生机器上硬件资源的使用不知如何限制的? 微信下多个小程序能够多开仍是独占?相互间有无影响呢。
**@就是我啊:**不过,假如小程序崩溃了或者有严重的性能问题会影响到微信自己的体验吗?
**@juliandai:**对哦,小程序会致使微信crash吗?若是写的很差的话...
**@JalenChen:**小应用致使ANR了会不会很尴尬...若是是子进程就不会致使微信Crash。
**@丿Ace_Seong:**android的话应该会单独分一个进程给它吧。
**@Ben:**渲染出问题仍是会把微信弄挂的,小程序同时运行可能性不大,估计相似iOS这样,一次只能一个小程序前台运行
**@空空一筑:**不过微信应该会控制的很好。
**@最火的man:**自己微信都占用内存较高,微信会不会给小应用的内存也比较少。
**@川川:**这个不须要只运行一个吧,小程序对系统的压力跟H5差不了多少吧。
**@沈治国:**那得看微信的加载机制怎么作了。
**@kevinkong:**小应用的内存,也算在微信里面的化,不是很容易被Kill掉。
**@iWater:**估计用得好不会比WebView用的内存更多。
**@quabqi:**估计一次只能开一个小程序,退出就清理。
**@徐春:**你们没感受到支付宝早就有相似的功能了吗?里边集成了不少合做方的应用,可是问题是相似于微信和支付宝这种,给公司带来流量的同时,占比太多会对公司战略形成影响。本身的命脉放在别人手里老是很差的,哪天关系没处好,本身损失就大了,因此会影响到公司的战略。
**@war:**在大数据时代,使用小程序,信息安全是个问题,不少公司不会愿意本身的信息被掌握在他人手上。这种依赖于第三方平台的,就像把刀架在本身脖子上同样。
**@宋亮:**嗯对,不少涉及到敏感信息,未必愿意弄到微信里。
**@Ben:**腾讯如今仍是很开放的,这点不用太担忧吧。
**@承香墨影:**别说什么很开放,如今淘宝的分享还进不来呢。
**@空空一筑:**特别是和腾讯有竞争关系的,更不敢放了。不太相信什么开放,如今开放是由于没有竞争。网易云音乐之前也一直分享不过来,如今好像能够了。
**@M君:**小程序的推出,应该会比以前更加开放。
**@kevinkong:**我以为仍是权衡利弊吧,毕竟如今获取流量成本过高了。
**@承香墨影:**其实仍是看功能,不少app若是只是一些浏览,消息的展现,对硬件的api没有要求的,小程序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以前介绍的就是说:好的产品,就应该即插即用,用完就走。
**@巫山老妖:**微信小程序,为何说小呢?一方面以为它是能嵌入到微信,很方便,能更快的获取流量,解决了之前app推广成本大的痛点,另外一方面可以让创业者更轻便的试错,这样来看确实是个机会。
**@M君:**成本低,效率快,又跨平台,运营人员必定很开心
**@iWater:**总之若是没有推送,我就用小程序不用公众号,不过公众号你们不会放弃的,因此可能会愈来愈碎片,订阅号服务号应用号各来一个。不太小程序会比网页好,在本地,又有缓存,回去能够比较快。
**@徐春:**对中小企业绝对是个很好的平台,下降了运营和研发成本,这点毋庸置疑,这样的话对原生App开发者的需求量天然会下降,可是对于大公司来说,影响不大。
@kevinkong: 我以为应用号确定是有机会的,之前作服务号比较早的,粉丝量大的号,光靠广点通的广告,每月收入就很是吓人的。 还要搞清楚,为何要作小应用?什么阶段的公司适合作小应用?作小应用的目的是什么? 我我的的理解是:
企业最终的目的是赚钱,应用号感受只是一个过分的阶段,积累了必定的用户量,本身的产品用户价值也能获得承认了,最后仍是要作一个原生的app。
**@土豆:**针对市场的开发者来说,仍是有一点冲击力。可能对前端工程师的要求更高了。
**@张楷:**不过对于开发者来讲也是一个赚钱的机会。赶忙去学习js...
**@空空一筑:**不会点js,都很差意思说是作移动开发的。
**@川川:**就算不作小程序,也要学学JS吧,要不跟前端没共同语言呀。并且,我猜想还会影响到中等水平原生开发者的工资,就像当年的win程序员同样
**@承香墨影:**嗯,全部能用js重构的程序,最终都会用js从新写一遍,哈哈!
**@monkeyneye:**H5和js还有空间优化体验和性能。
**@M君:**感受对于原生开发者来讲是资本寒冬上又浇了盆冷水。
**@iWater:**微信平台上小程序,用js写比H5有更好的原生体验,虽然控件有限。并且它帮你解决了兼容性的问题。
**@Ben:**框架微信已经封装的很好了,因此上手难度不会太大。
**@徐春:**其实没有应用号以前我也一直想好好看看JS,否则RN都无法玩转,至于危机感嘛,我相信公司是会两条腿走路的,不多有公司会完全放弃原生app开发。作技术的都要不断学习的,否则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以上就是你们对微信“小程序”初步的想法和看法了,介于目前微信“小程序”仍处于邀请制的内测阶段,Dev Club 的同窗们也只能根据已公布的信息进行一些分析和猜测,不少企业、创业者、开发者们也都在持续关注着微信“小程序”下一步的发展。
小程序在9月21日邀请内测开启后,为了让更多开发者了解平台新能力,9月23日微信公众平台又发布了《公众平台小程序文档和工具》,其中包括了:
让还没有得到内测邀请的开发者,能够先经过以上文档,了解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新能力,而且可使用提供的开发者工具开发小程序和模拟运行效果。
将来“小程序”最终将会以何种形式呈现,让咱们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bugly的微信公众帐号:
腾讯 Bugly是一款专为移动开发者打造的质量监控工具,帮助开发者快速,便捷的定位线上应用崩溃的状况以及解决方案。智能合并功能帮助开发同窗把天天上报的数千条 Crash 根据根因合并分类,每日日报会列出影响用户数最多的崩溃,精准定位功能帮助开发同窗定位到出问题的代码行,实时上报能够在发布后快速的了解应用的质量状况,适配最新的 iOS, Android 官方操做系统,鹅厂的工程师都在使用,快来加入咱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