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做系统落后微软遭遇对手

谷歌工程经理Chris McKillop在随后的推文中也证明了这一消息。人们在炸开了锅的同时也纷纷表示困惑,谷歌在PC端和移动端已经持有Android、Chrome OS等操做系统,为何还要费力不讨好的开发Fuchsia?html

操做系统落后微软遭遇对手操做系统落后微软遭遇对手

从目前公布的消息来看,Fuchsia有两个很是引人关注的特性,它使用了一个很是轻量且延时很低的内核,并且还内置了一个名为Escher的引擎,可以基于物理进行三维图形的渲染。linux

参考NASA与微软联动的Onsight项目就能得知,hololens的全息模拟也是基于同步的图造成像技术。Fuchsia实际上很是符合MR的特性,甚至可能与英特尔最近提出的融合现实技术相关,这也影射出谷歌的下一步计划。编程

进一步来讲,Google已经在AR/VR领域布局了Project Tango和Daydream,将MR做为接下来的发力点确实颇有可能。此外,因为微软的全平台系统Holographic正在迅速抢占市场,而英特尔和微软也达成了合做关系,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谷歌研发Fuchsia也是十分必要的。api

Fuchsia也许是谷歌阻碍微软实现平台梦的产物安全

虽然微软一直怀揣着全平台的统一梦,可是Windows系统除了能在PC端站稳脚跟以外,其它端口的表现就略显颓势了。WP难以撼动Android和IOS的统治地位,还连带拉垮了研发lumia手机的诺基亚,而平板电脑Surface也没有取得预想中的好成绩。网络

为了打破这一困境,微软在今年的台北电玩展上宣布,Windows Holographic将免费的开放给第三方厂商使用。而Holographic做为hololens的基础MR系统,彷佛是微软的平台梦在另外一个领域的延续。从当前的市场状况来看,Holographic几乎没有竞争对手,此时开放MR系统也许是一个绝佳的策略。编程语言

实际上,Windows Holographic涉足的平台远远不止MR,htc vive和Oculus Rift此前都有协同Holographic系统的先例。与Daydream有所不一样的是,Holographic是面向全平台开放的系统,可以同时支持移动端与桌面端。而与英特尔、宏、戴尔、Falcon Northwest等软硬件厂商的合做,也足以见证微软将野心延伸到了AR和VR领域。工具

尽管微软并无复制当初操做系统捆绑硬件厂商的垄断策略,但为了避免再重现微软的这段历史,Fuchsia将成为谷歌的竞争筹码。而它偏偏能补齐谷歌还未能涉足的MR领域,即便不能先行抢占市场,退而求其次也能保障本身的独立生态不受影响。布局

在AR/VR以后,MR多是下一个爆发点ui

根据Digi-Capital提供的数据来看,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的1年时间内,VC在AR和VR领域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了17亿美圆,而今年第一季度的投资就包含了其中的12亿美圆。

这直接促使了大批独角兽的诞生,坐拥核心VR设备的Oculus自不用说,加强现实公司Blippar和VR神经技术公司MindMaze也分别得到了5400美圆和1亿美圆的巨额注资。AR和VR技术虽然远未成熟,但资本市场的爆发已经证明了他们充足的潜力。

在 AR/VR的繁华之下,MR逐渐开始展露头角,这其中最为抢眼的要数初创公司Magic Leap了。Magic Leap在2014年2月时就收获了5000万美圆的A轮融资,随后更是得到了B轮和C轮总计13.35亿美圆的投资。而他们也与NorthBit、卢卡斯影业、Virtroid等企业达成了合做,开始涉足网络安全、电影、家装房产等领域。由此来看,MR颇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爆发点。

有趣的是,Google也是Magic Leap的董事会成员,然后者目前正在招募有操做系统开发经验的雇员,这不由让人猜想Fuchsia系统是否和Magic Leap进行了联动。

除此以外,英特尔则在IDF大会上公开了本身的虚拟现实项目Alloy,这个项目也带来了新的MR概念——融合现实(Merged Reality)。与混合现实有所不一样,融合现实是在虚拟的场景中投射真实的事物,若是英特尔不是在吹嘘概念,这也许是MR一块新的拓展领域。

而在Alloy的项目之中,Windows Holographic起到了很是关键的做用。

英特尔CEO Brian Krzanich表示:“Alloy硬件与Holographic系统的结合,可以创建世界级的平台标准。排除成见,与微软合做创形成果的可能性也更大。”

尽管还不清楚Fuchsia具体的发展路线,但做为一种求同存异的存在,Fuchsia也能为谷歌及时占领MR这个风口打好基础。

与甲骨文的漫长诉讼,可能促使了谷歌的自我革新

2010 年8月,甲骨文发起了与谷歌之间漫长的诉讼,主要就安卓系统中9行代码,37个Java API的侵权进行了控诉,要求谷歌偿还近93亿美圆的版权费用。这起案件在2016年5月终于拉下了帷幕,联邦法院最终裁定谷歌的行为属于“fair use(正当使用)”,陪审团通过三天的考虑后认同了此次判决。

虽然谷歌最终赢得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对抗,但也不免心怀芥蒂。因为诉讼直指代码的侵权问题,这可能从侧面促使谷歌开始打造一款“没有包袱”的系统,而Fuchsia与此十分相符。

Fuchsia使用的内核Magenta是谷歌自行研发的开源引擎,2016年6月才刚刚发布。而Fuchsia的核心编程语言Dart,则是谷歌主导开发的结构化Web语言,与JavaScript很是类似。

实际上,Google在面对Oracle指控的同时也在积极的部署一系列解决方案,以寻求软件上的革新。Android N以后的版本将不会再使用Java的API,而Google也将语言库迁移到了OpenJDK,试图打造一个用户构建应用和服务的常见代码库。

而Fuchsia的构架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Magenta和Dart的引入将有可能让Fuchsia成为彻底原生的系统。

Daydream以后又来Fuchsia,谷歌打的什么如意算盘?

不过,费力不讨好的打破原有的系统市场实在是没有必要,又因为Fuchsia过于轻量,后续一定会牵扯到云端的大量使用,这在某些场景中也不适用。

死在Google手中的实验性项目数不胜数,Google X Lab中就有不少不见天日的研发计划,而前方还有谷歌光纤、智能家居计划Nest、智能隐形眼镜、探测癌细胞的药物等无数大坑等着他们去填。

除此以外,RSS阅读器、Latituds位置服务、Building Maker工具、iGoogle等成熟的项目也是一言不合就被Google停止。由此来看,咱们实在是不能对Fuchsia持以过多的期待。

原文来自:http://os.51cto.com/art/201608/516550.htm

本文地址:https://www.linuxprobe.com/operating-system-behind.html编辑:陈虎,审核员:逄增宝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