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橐龠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uó yuè,指古代鼓风吹火用的器具,此喻肺主气,司呼吸,调节气机的功能。橐龠推动了金属冶炼的发展。)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翻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不仁”,是无意仁慈,无心偏心。“刍狗”是用草扎成的狗,上古时所用的祭祀品,人们对它并没有爱憎。
天地无情感、无心识,对万物无所谓仁慈和偏心,纯任万物自运自化、自生自灭。《阴符经》云:“天生天杀,道之理也。”亦是说天生万物并不是由于爱,天杀万物亦非由于恨,而是天然运动变化之规律。
天道运行,四时成序,阴阳消长,其中自有生杀之机。春夏到,阳长阴消,万物应时而生长;秋冬至,万物应时而收藏。此皆天然之道,而非有意做为也。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圣人法天地天然之道,治国理民,以无意为仁,不以个我意志加天下。人若无私无为,内充道德,处之以柔弱谦恭,必得人钦崇而尊之;反之,如人内失其德,处之以骄肆强暴,必为人厌弃而辱之。圣人无偏心,无私情,开诚布公,替天行道,对王公贵族,庶民百姓一视同仁。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橐龠”是指风箱,此处取中空之意。
《庄子》曰:“天籁,地籁,人籁。橐龠和籁因中空,其中有天然之妙用,动则声生,静则音止。”动可吹出无穷无尽的曲子,静则无声无息,一切为零。天地之间中空犹如橐龠亦如籁,静则无生息,动则生万物,变幻无穷妙用无限量。
言辞再多,亦有不尽之处。橐龠既空,发气无穷无尽。既知此理,不如致虚守静,不言守中。
此章主旨在于讲中虚之妙用,说明中虚具备无限生化之功能,守中抱本可“枢始环中,以应无穷”。至虚的真空妙气潜藏着无限生机,永远不会衰竭而永存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