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linux
一直使用WAS,可是里面的不少知识一直没有时间来写文章共享,如今比较有时间了,就把之前的知识进行了一个详细梳理,整理出Was集群安装和Was对应用的处理注意事项等一些文章,共享给开源中国的朋友们,但愿能帮助到有须要的朋友们。c++
工具及系统:VM十、SecureCRT、CentOS6.5x6四、WebSphere7x64_linuxshell
简介:apache
主要是介绍WAS集群安装的系统环境配置,如依赖包、基本环境配置、ip地址及主机名规划等问题,防止安装过程当中出现异常的错误提示。vim
一台管理服务器DM(管理集群或者单节点管理应用的) 浏览器
IP:192.168.1.14 主机名称:WasDM服务器
三台应用节点服务器AM(Application Manager,主要用于处理程序的容器,正式的应用放在这三个服务器上面) 网络
IP:192.168.1.15/192.168.1.16/192.168.1.17 主机名称分别为:WadApp01/WadApp02/WadApp03架构
两台WEB服务器IHS(IBM HTTP Server,主要用于前置http访问处理,相似apache) 编辑器
IP:192.168.1.18/192.168.1.19 主机名称分别为:WasIHS01/WasIHS02
测试操做员均为ROOT
网络设置:菜单-编辑-虚拟网络编辑器
选择VMnet8 NAT模式
下面有一个VMnet信息
子网IP:192.168.1.0 子网掩码:255.255.255.0
而后点击DHCP设置
开始IP地址:192.168.1.10
这里就是设置你虚拟机系统历来一个IP地址开始分配系统IP,每增长一个系统这个ip地址最后序号递增,如咱们设置的开始地址是10,那么一次五台电脑将自动分配为:192.168.1.十、192.168.1.十一、192.168.1.十二、192.168.1.1三、192.168.1.14
结束IP地址:192.168.1.254
左边找到本身的系统,而后右键-虚拟机设置
找到网络适配器-网络链接-选择自定义-选择VMnet8(NAT模式),这个也就是刚刚设置好的网络设置-肯定
系统为CentOs6.5x64 桌面版,由于IBM WebSphere7须要图形化界面,因此安装桌面,而且并无手动分配空间,由于仅仅测试使用,故没有作系统优化,进入系统后,首先是把网络链接,查询本身的IP,而后进行hosts文件设置,和IP地址规范
#vim /etc/hosts
#注释掉多余的数据
192.168.1.14 WasDM
192.168.1.15 WasApp01
192.168.1.16 WasApp02
192.168.1.17 WasApp03
192.168.1.18 WasIHS01
192.168.1.19 WasIHS02
[root@wasdm ~]# service iptables stop
[root@wasdm ~]# service ip6tables stop
[root@wasdm ~]# chkconfig iptables off
[root@wasdm ~]# chkconfig ip6tables off
检查是否设置成功的 启动配置所有为off表示关闭成功
[root@WasDM ~]# chkconfig --list | grep iptables
iptables 0:off 1:off 2:off 3:off 4:off 5:off 6:off
[root@WasDM ~]# chkconfig --list | grep ip6tables
ip6tables 0:off 1:off 2:off 3:off 4:off 5:off 6:off
检查防火墙状态,显示的三条accept记录若是都是空的,表示关闭的,若是没有关闭,这三条记录会有一些记录
[root@WasDM ~]# iptables -nL
关于selinux临时生效
[root@wasdm ~]# setenforce 0
永久生效,需重启
修改/etc/selinux/config 文件
将SELINUX=enforcing改成SELINUX=disabled
修改文件network
#vim /etc/sysconfig/network
设置为咱们规划好的主机名称
NETWORKING=yes
HOSTNAME=WasDM
因为个人其余设置均没法上网,因此没有设置静态地址,若是你的能设置静态地址也能上网,则建议采用静态方式,防止下次启动会变化IP,设置以下
修改ifcfg-eth0文件
[root@wasdm ~]#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设置以下
#有MAC地址的,手动删除一下,UUID也删除,由于后面要复制机器,删除表示咱们之后的MAC,虚拟机系统自动分配
#网卡
DEVICE=eth0
TYPE=Ethernet
#开机启动,安装好后也许不是yes,须要本身设置一次
ONBOOT=yes
#设置动态获取DHCP仍是静态获取static
BOOTPROTO=dhcp
#以上为动态获取,若是须要设置静态获取,则只须要把下面的#去掉,而后删除BOOTPROTO=dhcp便可,不过仍是建议通常使用静态IP地址
#BOOTPROTO=static
#IPADDR=192.168.1.10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92.168.1.1
[root@~] # yum install –y lrzsz gcc gcc-c++ glibc.i686 ksh libgcc_s.so.1
说明,最好把这些都安装一下,省得出现没必要要的错误,如ksh,是另外一种shell脚本,WAS的IHS安装须要使用到,lrzsz是采用上传工具时所须要的库,libgcc_s.so.1 这个是IHS若是安装成功后,可是经过浏览器也可能没法访问到,查询admin_error日志能够知道,他缺乏这个包,因此最好以前就安装好
至此机器环境设置完毕,我使用的主机是Windows7x64 ,这些机器都是我采用的虚拟机来作的,虚拟机采用的VM10版本,因此还须要一个工具来创建两个机器的访问和传输文件,我这里使用的工具是SecureCRT,不会用的本身查询一下便可,很简单的工具,这里咱们先把IBM WebSphere7软件包上传服务器/opt目录下面,咱们将在这个目录下面作全部的研究。
用CRT创建好链接后,直接使用命令rz弹出对话框选择文件上传便可,个人安装包为IBM_WebSphere_Application_Server_Network_Deployment_7.0_and_Supplements.zip
解压
#unzip IBM_WebSphere_Application_Server_Network_Deployment_7.0_and_Supplements.zip
解压后重命名,防止名字过长,或者有特殊字符
#mv IBM_WebSphere_Application_Server_Network_Deployment_7.0_and_Supplements IBMWebSphere7
给足权限
#chmod -R 755 IBMWebSphere7
若是大家的安装包是tar.gz结尾的直接
#tar -zxvf IBM_WebSphere_Application_Server_Network_Deployment_7.0_and_Supplements.tar.gz
而后删除压缩包
#rm -rf IBM_WebSphere_Application_Server_Network_Deployment_7.0_and_Supplements.zip
修改系统启动级别为3(不是必须,如今能够不作,等安装完毕后操做也行)
#vim /etc/inittab
#修改这一行的5,修改为3,5表明桌面环境运行,3表明命令行模式启动,主要是咱们安装好WebSphere7后,将不在使用桌面模式,这里先统一作一个修改,而后赋值后都有效,有效提升系统性能,可是这里麻烦的是每次启动电脑后,都须要执行命令#startx来启动桌面环境,此步骤也能够最后安装完成后作,不是必须的
id:5:initdefault: -->id:3:initdefault:
这个时候咱们先暂时不作任何操做,直接关机
#shutdown -h now
克隆出一种6台测试机器,克隆方法,右键虚拟机菜单-管理-克隆,建立所有克隆,这样上面的环境咱们只须要作一次便可,不须要重复操做,节约了大部分时间,注意须要修改每一台的主机名称
修改路径在
#vim /etc/sysconfig/network
直接修改HOSTNAME=<你的主机名称>,便可,修改后,依然要重启机器然修改的主机名生效
若是有人使用静态网络的话,须要同时修改静态网络的IP地址哈
查看时间是否为同步时间,使用命令date便可查看,保证每一个机器的时间,不然在配置集群的时候会报时间同步异常问题,若是时间不一样步,须要进行一些设置操做
命令:
#ntpdate asia.pool.ntp.org
而后使用date命令查看是否几台机器的时间都一致,必须一直才能添加节点,进行同步管理
若是时间不对,多是时区形成的,咱们修改文件
#vim /etc/sysconfig/clock
ZONE="Asia/Chongqing"
这个是中国重庆的同步时间,都改成这个
个人系统默认安装的时候忘记选择时区了,是美国纽约时间,因此要改成重庆
ZONE="America/New York"
查看时区命令(可省略):
#/usr/bin/tzselect
进行时区选择
咱们在zoneinfo里面有不少时区,而后复制一个到本地配置文件便可
cp /usr/share/zoneinfo/Asia/Chongqing /etc/local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