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行业并不是那么”腹黑“

  【博客园】每出一次流量问题,诸多媒体和用户都直接将矛头指向运营商,可是运营商真的那么腹黑吗?安全

  其实,运营商不少时候是在活该“背黑锅”,业内笑称运营商是“黑锅侠”、“躺枪侠”。微信

  我还编了个段子:鉴于持续践行提速降价的运营商频频反遭偷流量、计费不许等媒体报道抹黑、乌龙事件,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向运营商颁发了年度“中国好黑锅”奖,三大运营商老总被授予“黑锅侠”称号。三位黑锅侠发表获奖感言:感谢CCTV,感谢MTV,咱们中国运营商郑重承诺:“给我一口锅,我能背下整个地球”。网络

  运营商背过的“黑锅”有哪些?网站

  咱们看看运营商最近是怎么频繁背黑锅、躺枪的?共同回顾下,“那些年,咱们一块儿背过的黑锅”。视频

  第一个黑锅:网友“我是马甲马老师”质疑中国移动偷其流量,并贴图表示其在10月9日~20日期间不在国内,取下国内的SIM卡并未使用,用的是西班牙运营商的卡,但第三方流量监测平台显示,还是产生了数百兆流量。事件

  最后证明是其采用的是第三方平台,没法侦测到手机到底使用的是哪家运营商的网络,只要手机上产生流量都会有显示,是将移动和境外卡流量算在了一块儿形成的。运营商躺枪。图片

  第二个黑锅:10月30日,李女士收到提醒短信,手机流量超额使用了914.28元,而就在一天前,她的1G套餐还剩余几百兆。她的iPhone 4s手机已经使用了3年多了,之前每个月的流量套餐都有富余。后来了解得知,因为这部iPhone 4s自购买以来就没有升级过系统——同步

  最近手机上安装的不少应用都已经没法升级了,为了避免影响正常使用,她于10月29日晚更新了手机的iOS系统。运营商又一次躺枪。博客

  第三个黑锅:广东佛山电信用户反映其手机在充电时“3小时耗23G流量”,在社会上引发轩然大波,不少声音质疑“流量当月不清零”后运营商“偷跑”流量。电信公司回应称,经技术人员与手机厂商工程师反复确认,异常流量系用户手机感染病毒——产品

  其中一款高清儿童视听应用程序反复访问并重复下载文件,计费不存在“偷跑”流量。根据调查确认的结果,流量异常的“罪魁祸首”属于用户手机感染的流氓软件,运营商又一次躺枪。

  第四个黑锅:武汉电信用户陈女士手机流量一晚上疯跑50GB,调查发现其经过“我的热点”消耗的流量达到53.5GB,单月1000元封顶。武汉电信调查后表示,在高网速时代,要避免超常流量的发生,用户应谨慎开启手机“我的热点”供其余终端使用,常常更换热点密码;

  从正规应用商店下载软件,不下载、不安装不明来源的软件,不点击来历不明的互联网连接地址;警戒和防范手机病毒,作好手机的安全设置。运营商又一次躺枪。

  截止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块儿关于运营商偷流量的新闻被证明,也没有任何一个报错的媒体在查清以后道歉,并且关于运营商偷流量的谣言,还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流传。

  第1、运营商的计费很神秘吗?

  外行人看起来很神秘,也就是由于以为神秘才会质疑,其实运营商流量计费大体有三大环节,每一个环节的可靠性最终决定了流量计费的准确性。

  第一个环节:流量话单的产生。

  用户经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发起上网需求,随后运营商经过基站、交换机、骨干网络等为用户提供服务,同时记录下用户的上网行为,并造成流量话单。

  那么,流量话单的准确性谁来保障?该环节工做的通讯设备,主要来自华为、爱立信、中兴等设备厂商,这些厂商产品在投入市场以前,必须经过工信部的官方入网检测。因此通讯主管部门和通讯设备制造商两方面负责为此环节的可靠性背书。

  有人呼吁说运营商可否像自来水公司那样粗计费?

  其实,那是对电信计费系统的无知。中国运营商计费准确性在科技行业有个标准俗称,形容准确达标最高标准俗语就叫达到“电信级”。

  “电信级”的典型标志是50ms的保护时间和99.999%的可用性,这也表明了国内三大运营商在通讯设备端的极高标准,偏差率低于十万分之一。

  第二个环节:流量计费。

  第一环节完成后,流量话单产生,由运营商的IT系统对应进行统计计算,直到生成最终用户帐单中看到的那些数字。该流程几乎没有偏差,准确性极高。并且,运营商还会按期对自身流量计费进行稽查,如某用户流量忽然暴增等,IT部门都会核实这些流量产生的准确性。另外,工信部也会对上述两个环节进行稽查,保证流量计费的准确。

  第三个环节:用户上网流量轨迹记录。

  运营商在流量计费时,同时还进行了用户上网流量轨迹的记录,该记录完全保证了通讯用户流量消费的有据可查、有据可依。例如,在哪一个地方上网,链接的是哪一个基站、上了某个网站、跑了多少流量,所有清晰记录,能够说,“每兆流量都有明白帐”。

  像过去电话费有疑问能够查“电话详单”,现在的用户也能够查询到“流量详单”。在充分保护和尊重消费者隐私的状况下,运营商可向流量争议用户出示“流量详单”。

  以上三个环节,从计费安全性、准确性和售后服务上完全为流量计费问题加上了“三保险”。若是消费者认为本身多跑了流量,能够向运营商要求核查。若是咱们要为运营商流量计费的准确性加上一个数量级定义,那么能够说偏差率是百万分之一级别的。

  第2、运营商该反思什么?

  回想以前是语音资费问题频频指责运营商,全部矛盾的焦点都指向了运营商的各类套餐,几回乌龙后却让百姓明白了:原来运营商的套餐实际上是给老百姓省钱的。

  而刚进入4G时代,乌龙事件并无中断,质疑也没有减小,流量是热点,就又拿流量来讲事。

  如今4G来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手机变成了人体的最新的一个器官,衣食住行所有手机开路!看动态的天气预报、跑个步都晒排名,手机淘宝的占比居然超过68%。流量的需求开始暴增,语音收入大幅下滑,在运营商侧流量的收入也悄然地变成了第一大收入,占比超过50%。这就是为何愈来愈多的互联网大佬盯上了这块蛋糕的缘由了吧?

  而如今,手机流量的增长实际上是有其缘由的:网络速度愈来愈快,系统与软件更新愈来愈频繁,软件愈来愈大,链接愈来愈多,图片清晰度愈来愈高,视频愈来愈常见,你们消耗在手机上的时间也越多,即使是当心翼翼尽可能用WiFi的用户,在移动网络上消耗的时间和流量也会递增。

  而这一切事实变化并不能只将其归咎于运营商的计费系统上,要知道,手机系统自己的偷跑系统或应用程序也是其重要的缘由。

  固然,运营商其实无需过度担忧,只要能让用户明明白白消费,天然也就可以清清白白作人了。面对指责,也就更有底气。

  那么,流量、话费到底是如何监测的?

  其实,用户打电话的话音时长,或者手机上网的IP地址以及产生多少流量会如实地记录在交换机上。运营商的计费系统根据交换机的痕迹来抓取,进行话单预处理、标准化、批价计费、产生详单,最终造成一个月的帐单。

  这个过程就比如买菜,交换机是秤,计费系统是计算器。

  这个秤——交换机在全球目前也就几家知名厂商提供,做为使用者的运营商是没有技术能力更改交换机数据的,这是厂商的核心知识产权,而厂商更改也对自身利益也无益。

  之前在营业厅值班,遇到了好几回这样的状况:用户来交过话费后,回家发现钱包里的钱对不上数,就来营业厅吵说营业员少找钱了或者是营业员多收钱了。还有发现话单中有不熟悉号码的,就来吵是乱计费,结果用办公电话拨过去一问,两人确实认识,还当场聊起了家常。

  总之,有用户会有疑问第一时间就怀疑他人,而不是找本身的缘由。这固然不是广泛存在,毕竟到如今,用户的素质也是随之增加的。可是,也每每都是这部分人才会闹出新闻事件,固然最终也就广而告之了。

  而对运营商而言也是如此,一遇到此类事件就直接将责任都推到客户身上,没有反思自身的问题。运营商对待此类事件的态度每每是,就算是客户的过失或者第三方责任形成的损失,只要捅到媒体或投诉到工信部,运营商会马上免除费用或赔偿损失,跪求撤诉。

  消费者都奇怪,你说你没错,我想一想也对,可你为何要免除费用?你仍是有鬼!黑锅不是你背谁背?

  因此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运营商:给我一口锅,我能背下整个地球!”这句笑话也有暗讽运营商或者行业管理部门或者下达服务考核指标的部门主动背黑锅的意思。由于升级客服零投诉,只要投诉到工信部,运营商迫于考核压力,每每不分青红皂白,就退赔!

  第3、黑锅背后,咱们须要明白什么

  言归正传,简单来讲,流量的消耗变大有以下状况:

  WiFi不是永远靠谱;

  默默运行的后台程序:退出操做界面≠关闭应用程序;

  手机系统、App软件的自动更新;

  消息推送;

  部分流量监控软件的误读;

  双卡双待手机主副卡流量使用的混淆;

  视频小视频太;

  4G太快;

  手机太强;

  每一个应用都想作大而全,更新不断。

  真的懂得了以上的缘由,一味指责无理谩骂,不如本身留点心:到正规应用商店下载,少下色情引诱的APP,记得没事关掉数据流量、自动更新、各类同步和推送,尤为不能随便开热点,开了热点密码尽量复杂点等等。

  可是其实,通讯行业并不是那么”腹黑“,仍是给整个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的:

  中国从一个通讯落后的消费国变成颇具实力的通讯制造国,中国消费者开始逐步享受到与世界同步的通讯服务,资费降低是实实在在的,宽带光纤改造提速已惠及几千万家庭和企业,绝大部分用户是满意的,那些片面的否认没法抹杀通讯人的努力。

  从2003年底到2015年9月基础通讯数据出现了巨大变化:固网宽带用户从5400万到近两亿,接入方式从拨号上网为主到光纤宽带为主,网速从14.4K每秒到10M以上光纤为主,增加近千倍。

  移动通讯网络从2G发展到4G,理论网速从每秒几百K增加到上百M,增长数百倍,用户从2.7亿到近13亿,百人普及率从20部到95部。

  2015年1-9月,全国电信业务总量增加了25.3%,而运营商的营收增加不到3%,利润水平降低预计整年降3%左右。这说明用户们使用的电信业务量(语音、流量等)大幅增长,而运营商收的钱增加不多,利润还减小,说明整体资费明显降低。

  固然,用户是衣食父母,电信运营商做为服务者,要经得起用户的质疑,耐心细致作好服务投诉工做,致力于持续提供更加详细的明白消费查询告知通道,为三家运营商统一简单化资费单价标准,以及呼吁规范APP上架和流量耗能检测张榜机制等,联合媒体作好各类科普,尽好服务客户的义务。

  对于不明媒体给的黑锅则要勇于说不了!不然,三位黑锅侠真的要到春节联欢晚会上去发表获奖感言了:感谢CCTV,感谢MTV,咱们中国运营商郑重承诺:“给我一口锅,我能背下整个地球”!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