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 http://suixiang0923.github.io/2016/01/12/%E6%B5%85%E8%B0%88HTTPS%E4%BB%A5%E5%8F%8AFiddler%E6%8A%93%E5%8F%96HTTPS%E5%8D%8F%E8%AE%AE/html
咱们都知道HTTP并不是是安全传输,在HTTPS基础上使用SSL协议进行加密构成的HTTPS协议是相对安全的。目前愈来愈多的企业选择使用HTTPS协议与用户进行通讯,如百度、谷歌等。HTTPS在传输数据以前须要客户端(浏览器)与服务端(网站)之间进行一次握手,在握手过程当中将确立双方加密传输数据的密码信息。网上有诸多资料,有些写得过于晦涩难懂,尤为是须要密码学的一些知识。我作了一下简单的整理,刨除复杂的底层实现,单从理解SSL协议的角度宏观上认识一下HTTPS。一言以弊之,HTTPS是经过一次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算法)进行了协商密钥的生成与交换,而后在后续通讯过程当中就使用协商密钥进行对称加密通讯。HTTPS协议传输的原理和过程简图以下所示:
一共有8个步骤,咱们针对每一步,具体看看发生了什么事:git
- 第一步,客户端发起明文请求:将本身支持的一套加密规则、以及一个随机数(Random_C)发送给服务器。
- 第二步,服务器初步响应:服务器根据本身支持的加密规则,从客户端发来的请求中选出一组加密算法与HASH算法,生成随机数,并将本身的身份信息以证书(CA)的形式发回给浏览器。CA证书里面包含了服务器地址,加密公钥,以及证书的颁发机构等信息。这时服务器给客户端的包括选择使用的加密规则、CA证书、一个随机数(Random_S)。
- 第三步,客户端接到服务器的初步响应后作四件事情:
(1)证书校验: 验证证书的合法性(颁发证书的机构是否合法,证书中包含的网站地址是否与正在访问的地址一致等)。
(2)生成密码:浏览器会生成一串随机数的密码(Pre_master),并用CA证书里的公钥加密(enc_pre_master),用于传给服务器。
(3)计算协商密钥:
此时客户端已经获取所有的计算协商密钥须要的信息:两个明文随机数 Random_C 和 Random_S 与本身计算产生的 Pre-master,计算获得协商密钥enc_key。enc_key=Fuc(random_C, random_S, Pre-Master)(4)生成握手信息:使用约定好的HASH计算握手消息,并使用协商密钥enc_key及约定好的算法对消息进行加密。- 第四步,客户端将第三步产生的数据发给服务器:
这里要发送的数据有三条:
(1)用公钥加密过的服务器随机数密码enc_pre_master
(2)客户端发给服务器的通知,”之后咱们都要用约定好的算法和协商密钥进行通讯的哦”。
(3)客户端加密生成的握手信息。- 第五步,服务器接收客户端发来的数据要作如下四件事情:(1)私钥解密:使用本身的私钥从接收到的enc_pre_master中解密取出密码Pre_master。
(2)计算协商密钥:此时服务器已经获取所有的计算协商密钥须要的信息:两个明文随机数 Random_C 和 Random_S 与Pre-master,计算获得协商密钥enc_key。enc_key=Fuc(random_C, random_S, Pre-Master)(3)解密握手消息:使用协商密钥enc_key解密客户端发来的握手消息,并验证HASH是否与客户端发来的一致。
(4)生成握手消息使用协商密钥enc_key及约定好的算法加密一段握手消息,发送给客户端。- 第六步,服务器将第五步产生的数据发给客户端:
这里要发的数据有两条:
(1)服务器发给客户端的通知,”听你的,之后咱们就用约定好的算法和协商密钥进行通讯哦“。
(2)服务器加密生成的握手信息。- 第七步,客户端拿到握手信息解密,握手结束。
客户端解密并计算握手消息的HASH,若是与服务端发来的HASH一致,此时握手过程结束。- 第八步,正常加密通讯
握手成功以后,全部的通讯数据将由以前协商密钥enc_key及约定好的算法进行加密解密。
这里客户端与服务器互相发送加密的握手消息并验证,目的是为了保证双方都得到了一致的密码,而且能够正常的加密解密数据,为后续真正数据的传输作一次测试。另外,HTTPS通常使用的加密与HASH算法以下:非对称加密算法:RSA,DSA/DSS对称加密算法:AES,RC4,3DESHASH算法:MD5,SHA1,SHA256其中非对称加密算法用于在握手过程当中加密生成的密码,对称加密算法用于对真正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而HASH算法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因为浏览器生成的密码是整个数据加密的关键,所以在传输的时候使用了非对称加密算法对其加密。非对称加密算法会生成公钥和私钥,公钥只能用于加密数据,所以能够随意传输,而服务器的私钥用于对数据进行解密,因此服务器都会很是当心的保管本身的私钥,防止泄漏。github
咱们都知道,Fiddler是个很好的代理工具,可抓取协议请求用于调试。关于Fiddler抓取HTTP协议的原理和配置比较简单,对Fiddler和客户端稍做配置,便能使得Fiddler轻易地获取HTTP请求。可是因为HTTPS协议的特殊性,要进一步地配置Fiddler,咱们首先要了解一下fiddler抓取HTTPS协议的原理才能更好地理解如何对fiddler进行配置。Fiddler自己就是一个协议代理工具,在上一节HTTPS原理图上,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进行通讯的过程所有都由Fiddler获取到,也就是以下图所示:
咱们看到Fiddler抓取HTTPS协议主要由如下几步进行:算法
- 第一步,Fiddler截获客户端发送给服务器的HTTPS请求,Fiddler假装成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进行握手 。
- 第二步,服务器发回相应,Fiddler获取到服务器的CA证书, 用根证书公钥进行解密, 验证服务器数据签名, 获取到服务器CA证书公钥。而后Fiddler伪造本身的CA证书, 冒充服务器证书传递给客户端浏览器。
- 第三步,与普经过程中客户端的操做相同,客户端根据返回的数据进行证书校验、生成密码Pre_master、用Fiddler伪造的证书公钥加密,并生成HTTPS通讯用的对称密钥enc_key。
- 第四步,客户端将重要信息传递给服务器, 又被Fiddler截获。Fiddler将截获的密文用本身伪造证书的私钥解开, 得到并计算获得HTTPS通讯用的对称密钥enc_key。Fiddler将对称密钥用服务器证书公钥加密传递给服务器。
- 第五步,与普经过程中服务器端的操做相同,服务器用私钥解开后创建信任,而后再发送加密的握手消息给客户端。
- 第六步,Fiddler截获服务器发送的密文, 用对称密钥解开, 再用本身伪造证书的私钥加密传给客户端。
- 第七步,客户端拿到加密信息后,用公钥解开,验证HASH。握手过程正式完成,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就这样创建了”信任“。
在以后的正常加密通讯过程当中,Fiddler如何在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充当第三者呢?json
服务器—>客户端:Fiddler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密文, 用对称密钥解开, 得到服务器发送的明文。再次加密, 发送给客户端。
客户端—>服务端:客户端用对称密钥加密,被Fiddler截获后,解密得到明文。再次加密,发送给服务器端。因为Fiddler一直拥有通讯用对称密钥enc_key, 因此在整个HTTPS通讯过程当中信息对其透明。浏览器
从上面能够看到,Fiddler抓取HTTPS协议成功的关键是根证书(具体是什么,可Google),这是一个信任链的起点,这也是Fiddler伪造的CA证书可以得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信任的关键。
接下来咱们就来看若是设置让Fiddler抓取HTTPS协议。安全
注意如下操做的前提是,手机已经可以连上Fiddler,这部分的配置过程简单就不赘述了,可参考:手机如何链接Fiddler 。
如何继续配置让Fiddler抓取到HTTPS协议呢?
(一)首先对Fiddler进行设置:打开工具栏->Tools->Fiddler Options->HTTPS
选中Capture HTTPS CONNECTs,由于咱们要用Fiddler获取手机客户端发出的HTTPS请求,因此中间的下拉菜单中选中from remote clients only。选中下方Ignore server certificate errors.
(二)而后,就是手机安装Fiddler证书。
这一步,也就是咱们上面分析的抓取HTTPS请求的关键。
操做步骤很简单,打开手机浏览器,在浏览器地址输入代理服务器IP和端口,会看到一个Fiddler提供的页面。
接着点击最下方的FiddlerRoot certificate,这时候点击肯定安装就能够下载Fiddler的证书了。
下载安装完成好后,咱们用手机客户端或者浏览器发出HTTPS请求,Fiddler就能够截获到了,就跟截获普通的HTTP请求同样。服务器
jmeter通常来讲是压力测试的利器,最近想尝试jmeter和BeanShell进行接口测试。因为在云阅读接口测试的过程当中须要进行登陆操做,而登陆请求是HTTPS协议。这就须要对jmeter进行设置。app
咱们首先右键添加线程组,而后继续右键添加控制器,因为登录操做只请求一次,于是选择仅一次控制器。接下来右键添加sampler->HTTP请求,设置HTTP请求。这里注意的地方首先是端口号,若是只是普通的HTTP协议,默认不填,而这里是HTTPS协议,于是填端口号443。另外“协议”这儿填“https”。请求体数据,因为云阅读登录时的post数据是json结构的,因此填在Body Data这里,用大括号将数据组织起来。PS:实际上应该是post请求,截图过快忘记改了~
<!--more-->dom![]()
(二)设置Jmeter代理
上一篇博客刚刚讲了HTTPS协议和代理控制发送HTTPS请求的原理,咱们知道要成功地发送HTTPS请求,关键之处就是代理的设置。首先咱们要在线程组里添加一个录制控制器,否则没法生成Jmeter的CA证书文件。而后在工做台右键添加-〉非测试元件-〉HTTP代理服务器。选择默认端口是8080便可。直接点击启动。
![]()
点击启动后弹出页面提示CA证书已经生成,在Bin目录下。点击肯定便可。![]()
找到工具栏“选项”-〉SSL管理器。打开bin目录下的ApacheJMeterTemporaryRootCA.crt便可。
![]()
如今已经设置好代理,从新修改下已经建立好的HTTP请求。再最下方Proxy server处添加代理服务器:localhost(本机上搭建的Jmeter代理),端口号就是8080。保存一下整个计划就能够。
![]()
因为个人请求体数据是json类型的,而默认HTTP请求头的content-Type是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因此咱们要在HTTP请求基础上添加一个HTTP请求头,设置Content-Type为application/json类型。
![]()
在HTTP代理后添加-〉监听器-〉查看结果树。
![]()
点击工具栏的保存,而后点击运行按钮,接下来就能够在结果树中查看运行结果。咱们看到运行成功,表示HTTPS请求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