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重建中倾斜摄影重叠度分析(对比AR数据特点)——利用最小割对拓扑结构进行分块问题

1.倾斜摄影建模或产出点云容易产出,并且,相对比,AR数据(360全景相机采集加工)则比较难(尤其是环形绕障碍物采集的AR数据,两条航带隔着障碍物,无关联度。)

2.除了点云产出质量,还有一个速度问题,利用最小割讲所有图片关联组成的图结构切割,利用分布式分块进行重建,会提速很多,但是倾斜摄影产生的图结构,关联度是可以很大的。拓扑结构是网状的(并且是可以交叉重叠的网)几刀下去,还是会有一定的关联度;而AR(中间带建筑物)采集出来的街景是环形拓扑结构,一刀下去就那两个边有流量(最小割)。

 

直觉上,倾斜摄影在高空,能跨航带重叠,并且因为五机位+倾斜度,实际重叠度会更大。

而AR为地面采集数据,重叠度对采集方式敏感,在工程化加工时(区域分块重建)会发生很多问题。

 

倾斜摄影关联度如图(image_id)

通过image——id查询db对应图片路径进行分析

 

拓扑关系如图:

 

back 862对应球场位置

 

 

用图片路径在cc中查找相机

 

 

横向第二“航带"第五机位

 

第二航带第一机位

 

横向第四"航带"

 

纵向,第八个机位

 

 

 

这种环形拓扑结构切割很看运气,极端条件下,16万条边,切割完成后,两边的交界处overlapping直接为零,两区域关联度为0,切割失败(无法利用多视角进行分块合并)

 

 

结论:倾斜摄影,横纵跨度大,关联度高。back 862已属角落,若选取中心区域摄影,会产生更高重叠度。

对比:AR PURAN数据(绕圈采集,并且圈内是实墙障碍):1/1.jpg只与后续1/2.jpg~1/29.jpg有关联,是线性结构,而非S型网状结构。

这种环形拓扑结构切割很看运气,如果刚好数据密度和关联性差,而最小割一定就取最小关联度的点去切,势必导致切割之后失去关联度。要求全局数据密度合理,运气好,才能切割。

并且1/1.jpg与2/1.jpg关联,与5/1.jpg关联,认为裁剪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