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两种持久化方式(RDB&AOF)

爬虫和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博客园蜗牛:http://www.cnblogs.com/tdws/p/5754706.htmlhtml

Redis的持久化过程当中并不须要咱们开发人员过多的参与,咱们要作的是什么呢?除了深刻了解RDBAOF做用原理,剩下的就是根据实际状况来制定合适的策略了,再复杂一点,也就是定制一个高可用的,数据安全的策略了。web

先来看RDB持久化方式:

在RDB方式下,你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手动执行持久化数据命令来让redis进行一次数据快照,另外一种则是根据你所配置的配置文件 的 策略,达到策略的某些条件时来自动持久化数据。而手动执行持久化命令,你依然有两种选择,那就是save命令和bgsave命令。redis

save操做在Redis主线程中工做,所以会阻塞其余请求操做,应该避免使用。数据库

(默认下,持久化到dump.rdb文件,而且在redis重启后,自动读取其中文件,据悉,一般状况下一千万的字符串类型键,1GB的快照文件,同步到内存中的 时间是20-30秒缓存

bgSave则是调用Fork,产生子进程,父进程继续处理请求。子进程将数据写入临时文件,并在写完后,替换原有的.rdb文件。Fork发生时,父子进程内存共享,因此为了避免影响子进程作数据快照,在这期间修改的数据,将会被复制一份,而不进共享内存。因此说,RDB所持久化的数据,是Fork发生时的数据。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持久化数据,若是由于某些状况宕机,则会丢失一段时间的数据。若是你的实际状况对数据丢失没那么敏感,丢失的也能够从传统数据库中获取或者说丢失部分也无所谓,那么你能够选择RDB持久化方式。安全

再谈一下配置文件的策略,实际上它和bgsave命令持久化原理是相同的。app

这是配置文件默认的策略,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或,每隔900秒,在这期间变化了至少一个键值,作快照。或者每三百秒,变化了十个键值作快照。或者每六十秒,变化了至少一万个键值,作快照。性能

下面再来讲一说AOF快照方式:

AOF,append only file。优化

配置文件中的appendonly修改成yes。开启AOF持久化后,你所执行的每一条指令,都会被记录到appendonly.aof文件中。但事实上,并不会当即将命令写入到硬盘文件中,而是写入到硬盘缓存,在接下来的策略中,配置多久来从硬盘缓存写入到硬盘文件。因此在必定程度必定条件下,仍是会有数据丢失,不过你能够大大减小数据损失。spa

这里是配置AOF持久化的策略。redis默认使用everysec,就是说每秒持久化一次,而always则是每次操做都会当即写入aof文件中。而no则是不主动进行同步操做,是默认30s一次。固然always必定是效率最低的,我的认为everysec就够用了,数据安全性能又高。

Redis也容许咱们同时使用两种方式,再重启redis后会从aof中恢复数据,由于aofrdb数据损失小嘛。 

区别和深刻理解:

RDB每次进行快照方式会从新记录整个数据集的全部信息。RDB在恢复数据时更快,能够最大化redis性能,子进程对父进程无任何性能影响。

AOF有序的记录了redis的命令操做。意外状况下数据丢失甚少。他不断地对aof文件添加操做日志记录,你可能会说,这样的文件得多么庞大呀。是的,的确会变得庞大,但redis会有优化的策略,好比你对一个key1键的操做,set key1 001 ,  set key1 002, set key1 003。那优化的结果就是将前两条去掉咯,那具体优化的配置在配置文件中对应的是 

前者是指超过上一次aof重写aof文件大小的百分之多少,会再次优化,若是没有重写过,则以启动时为主。后者是限制了容许重写的最小aof文件大小。bgrewriteaof命令是手动重写命令,会fork子进程,在临时文件中重建数据库状态,对原aof无任何影响,当重建旧的状态后,也会把fork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一并追加到临时文件,最后替换原有aof文件,新的命令继续向新的aof文件中追加。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