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件化实践详解(二)

在上一篇文章《组件化实践详解(一)》中咱们介绍了组件化实践的目标和实践步骤,本文继续说说关于组件化实践遇到的问题及思考。android

本文概述

一、组件内的架构设计

这条原本我是不想写的,可是不少组件化的文章里都会费尽心思的写组件内的架构设计。bash

那我也谈一谈个人见解:首先回归初心,想一想组件化的目的,为了各个业务组件能够单独运行。划重点:目的是单独运行,把以前在App Module的代码挪到本身单独的Module,而后可以独立运行;而不是大面积重构!!我也相信对于大部分团队,实际上并无不少的时间去作重构,尤为是在作组件化的过程当中同时大面积重构,肯定作了风险评估吗微信

对于组件化的总体设计,须要遵循制定的规则,可是对于组件内的架构设计,实际上不须要特殊的要求,代码你爱怎么写就能够怎么写,无论你使用MVC、MVP仍是MVVM,根据各自状况合理选择就行了。这个话题原本就不属于组件化项目的范畴。网络

二、调试方式

假如以前的几步咱们都顺利完成,如今整个Project已经变成了下图整个样子。架构

那咱们的Module要怎么才能跑起来呢?app

  1. 咱们建立Module的时候若是选择的是Application工程,毋庸置疑确定是能跑起来的,可是却没有办法被真正的Host宿主引用了
  2. 建立Module的时候选择的是Library工程,能够被引用可是没法本身单独运行

两者结合呢?借助冯大大在MDCC上的分享,将Module分为两个模式:Release模式和Debug模式,Release模式下做为Library,供宿主依赖;而在Debug模式下则做为Application工程,本身单独运行框架

build.gradle中根据gradle中的一个属性值来判断处于哪一种模式下:maven

if (isDebug.toBoolean()) {
        apply plugin: 'com.android.application'
    } else {
        apply plugin: 'com.android.library'
    }
    
     sourceSets {
        main {
            if (isDebug.toBoolean()) {
                manifest.srcFile 'src/main/debug/AndroidManifest.xml'
            } else {
                manifest.srcFile 'src/main/release/AndroidManifest.xml'
            }
        }
    }   
复制代码

在Release中的AndroidManifest配置默认启动的主Activity。组件化

这样一来调试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可是实际上这仅仅是一个Demo雏形,咱们思考几个带出来的问题:gradle

  1. 若是我这个业务组件涉及了别的好几个Module,也就是我本身使用Debug模式运行的时候别的Module须要使用Release模式,那么每一个Module都须要一个单独的变量去控制,Module过多致使变量过多,出错可能性陡增
  2. 直接的源码依赖:假如你们在一个分支上开发不一样的组件,有极大可能会致使冲突或者调用异常致使影响研发效率;固然确定有人会说通常不会在一个分支开发,确实,但作了组件化以后分支数实际上是能够变少的
  3. 若是是Host直接源码依赖子Module,那当子Module做为Application工程运行的时候一旦你Build项目,那各类美如画的报错让你苦不堪言

如何对这个状况作优化:各个独立Module提供稳定版本的aar

  • 单独的业务组件开发完成以后,记录一个版本号同时提供一个稳定的aar
  • 别的依赖模块直接去compile须要的业务组件的aar便可
  • Host宿主则是compile这些业务组件稳定的aar
  • 依赖于稳定的aar,那么本身的业务组件开发并不会影响到别人,并且Build的时候宿主也不会出错
  • 针对众多的aar包,最好建一个maven仓库来统一管理
  • 生成及上传aar包这步,能够写个脚本帮忙生成及上传

三、工程化经验

如下介绍些关于工程化的经验

3.1 Application

部分业务组件必定会遇到依赖一些三方组件须要提早初始化的状况,正常咱们的作法都是在应用的Application中作的。此时咱们在独立的Module开发,没有了应用的Application,那么能够本身建立一个Module的Application,如下提几种实现的思考

  1. Module的Application只工做在Debug模式下,而在宿主中也一样注册须要的三方组件,Release模式下没有这个Application则不会重复注册

  1. Module的Application同时工做于这两种模式下,可是真正打包生成Apk以后实际系统承认的只有App的Application,而别的Module Application只是被系统认为是一个没有特殊意义的普通类。那咱们能够在真正的Application方法调用的时候经过反射调用Module Application的相应方法

  1. 源于第二种方案,区别在于将Module组件中的初始化工做,延迟到组件使用的时候才去初始化,好处就是使用时才加载

备注:而怎么判断调用业务Module呢?两个场景:UI跳转或者方法调用,这两种判断可使用路由框架来协助。

3.2 Application与Tinker的兼容

Tinker做为热修复的可靠解决方案,想必不少App都会集成,可是Tinker集成稍繁琐的地方就在于:为了确保Application也能修复,须要改造Application,改造完成以后打的包出来真正的Application已经被修改,而写上了咱们逻辑的Application实际上变成了一个普通类,只是相应方法被真正的Application调用

那我想把Tinker这个模块也单独做为一个Module来使用,能行吗?首先来思考一个问题:Application要在哪里,Library中仍是Host

答案是Library中,由于各个Module中可能会存在不方便获取Context的场景,解决方案之一就是使用Application的Context。假设Application放在Host中,那Module确定是没法使用的。固然刚刚咱们说到Module本身的Application,可是别忘了若是Module没有呢?

把Application放到Library中也不是说移就能移:

  • 正常状况下咱们会发现Host Application中也有一大堆的逻辑或者是组件初始化,而这些组件要全被移出去还须要 a long long time
  • 代码中有一大堆经过Host Application拿到的Context,如今突然移出去,一定一大堆报错

面对如此抉择,那究竟是移仍是不移?一个好方法是原来Host的Application只作较小改动:并不移出来以前的各类逻辑和组件,而是做为一个普通类,在Library中的Application方法执行时去回调相应Host Application的方法;随后在组件化的过程当中逐渐的移出来这些业务和组件。这样的改动成本最小又知足了当下的须要

3.3 资源冲突

在拆分出来多个Module或者新建Module进行开发,新建资源的时候可能会有命名的冲突,对Gradle熟悉的同窗可能会表示使用resourcePrefix来进行限定,可是坦白说效果通常,却是不如在编码规范中加上一条以相应Module的标示做为命名的前缀

3.4 ButterKnife的使用

ButterKnife——相信不少同窗都用过,这是一个注解框架,通常在绑定View的时候使用,减小了不少无心义的代码。在正常开发中咱们用起来也是6的飞起!然而当ButterKnife跑在Library工程中的时候各类Build失败就出现了:缘由在于Android Library中的R文件字段并非常量,Module在Debug模式下是Application工程能够开心玩耍,等真正集成的时候切换回Release模式就呵呵哒了

在ButterKnife8.0以后也支持了在Library中使用,解决方式就是同时生成了一个R2,这个就是常量,于是能够在Library工程中使用。

推荐使用Android ButterKnife Plugin Plus插件,方便的一键生成而后将R更改成R2;或者本身仿照去写一个AS插件,直接生成R2

备注:同时注意R2只能使用在注解中,于是点击事件要写成这样:

@OnClick(R2.id.tv_back_selerol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iew) {
        if (view.getId() == R.id.tv_back_selerole) {
            dealBack();
        }
    }
复制代码

3.5 避免过大的基础库

这个问题的引出是在组件化相对成熟的阶段,已经初步完成了咱们的预期目标,可是细化的过程当中逐渐意识到一个问题:Library库愈来愈大,其实单独的一个Module并不会须要那么多的组件,可是单独Module运行的时候仍是被引用上了,也会拖慢单独Module的执行速度

因而咱们提出了另一个名词:去中心化。将基础库进行细粒度的拆分,将开发中必定会用到的例如网络请求、EventBus、公共类等放在了Library中,而将别的不经常使用三方组件如地图等移出去,只供须要的Module去依赖,而普通的Module则只依赖经常使用的Library。

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Library逐渐变得膨胀,也给各Module只去依赖本身须要的特定Library能力

四、组件化成效

历经千辛万苦咱们对项目作了组件化实践,那究竟收获了哪些好处呢?

  • 代码结构层次清晰明了;
  • 组件间界限清晰、有明确边界,低耦合;
  • 开发过程体验好,快速编译;
  • 版本周期内没有动到的组件快速回归;
  • 方便A/BTest;

广告时间

今日头条各Android客户端团队招人火爆进行中,各个级别和应届实习生都须要,业务增加快、日活高、挑战大、待遇给力,各位大佬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本科以上学历、非频繁跳槽(如两年两跳),欢迎加个人微信详聊:KOBE8242011

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