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写做,个人新书《软件测试实战:微软技术专家经验总结》即将上市(亚马逊和互动出版网已经开始预售)。此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图灵社区提供在线支持(目录、试读、付费阅读、图书信息、勘误等)。指望读者不吝赐教。网络
如下是我为此书撰写的前言。less
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开始研究软件测试,毕业后一直任职测试工程师,从事第一线的测试工做,不知不觉已有十余年的光阴。在此期间,我阅读过大量的测试文献,参与过多个不一样类型的测试项目,既学到了许多有价值的方法,也观察到了一些不太有效的实践,既经过努力得到过成功的经验,也从错误中获得了宝贵的教训。随着经历的增加,我渐渐构建出本身的知识体系,从实践中打磨出一批指导测试工做的策略与经验。天然而然,一个朴素的想法浮现出来:若是将个人所学所知分享给更多的测试工程师,想必能帮助他们节省学习与积累的时间,以更快地提升测试水平。在该想法的驱动下,我普遍地阅读了测试文献,深刻地反思了本身的实践,并开始了漫长的写做。成果就是您所读到的这本书。工具
本书分享了我从事软件测试工做所学到的知识和所总结的经验,旨在帮助测试人员创建正确的观念,并掌握一批切合实战的测试技术。一方面,我总结了测试专家的看法和方法,将其精华内容综述在本书之中,以帮助读者提升学习效率、快速地掌握综合性的技能。另外一方面,我努力将本身的经验和反思融入书稿,使它反映出我在工做中使用的策略、方法和技巧。总之,这是一本注重实效的书,尝试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来解决现实的问题。源码分析
在概述一些基本测试观点(第1章)以后,本书按照“启发式测试策略模型”(参见4.2.1节)的基本元素来展开论述:观察到的质量(第2章)、测试设计(第三、四、五、6章)、产品元素(第7章)和项目环境(第8章)。随后,讨论了测试人员如何参与团队工做(第9章)并实施我的管理(第10章)。学习
本书的主要读者是具有必定测试经验、想要进一步提升测试能力的测试工程师。全书综合了测试行家的专业建议和个人实践经验,探讨了测试价值观、测试设计、产品研究、项目研究、团队协做、我的管理等多个方面,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软件测试,并提升实践水平。本书的内容面向广大的测试社区,并不要求读者掌握特定的背景知识。我但愿它可以适合大多数测试人员,并经过解决现实问题来引发读者的共鸣。 测试
此外,本书是很好的软件工程课程、软件测试课程和测试培训的参考资料,能帮助本科生、研究生和测试学员更好地理解真实的软件测试。一些测试人员在工做后会发现,课程教材和培训教程所描述的内容并不切合实际的测试工做。例如,课本中的测试设计和执行是线性实施的,真实测试流程倒是迭代展开的;缺陷报告经常是测试工做的核心产出,教材却没有讨论如何有效地管理缺陷报告;测试人员被要求撰写文档,其成果又被束之高阁,却少有教程讨论如何编写有价值的文档。这时,他们能够参考本书所提出的建议,从而发展出更有效的工做策略。优化
本书第1章讨论软件测试的基本事实和价值观,是全书内容的基础,须要首先阅读。在读完第1章后,读者能够按任意顺序阅读本书。您既能够顺序浏览,以概观软件测试,也能够有选择地阅读感兴趣的章节,并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参考相关内容。设计
这是一本关于实践的书,许多建议和方法来自于实践。软件开发专家Ralph E. Johnson 指出,“从实践中来的知识在没有实践以前是没法被真正理解的”(practical knowledge has to be experienced to fully understood),测试专家Cem Kaner、James Bach等也认为“你不能掌握测试,除非你从新发明它”(You can’t master testing unless you reinvent it)。在阅读过程当中,读者须要积极思考本书的方法是否适用于本身的项目,而后将恰当的方法应用于真实的测试,并认真评估其效果。经过练习、评估和反思,读者可以掌握方法的原理和细节,并混入自身经验和其余技术,以演化出新的方法。坚持这样的研究和创新将帮助测试人员走上精通之路。教程
做为做者,我诚挚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和北京图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我提供创做的平台。感谢本书的编辑王军花、张霞等,大家的专业态度和细致工做提高了本书的品质。开发
我还要感谢审稿人和推荐人的批评指教,大家的细心评阅和宝贵意见令我受益不浅。谢谢大家的时间和智慧。
最后,我要感谢妻子汤红红,没有你的理解和支持,我没法完成此书。我还要感谢儿子史泰德用欢笑带给我快乐与能量,你令我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感谢大家让我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