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DP

1、简介
LLDP(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链路层发现协议):它提供了一种标准的链路层发现方式,能够将本端设备的的主要能力、管理地址、设备标识、接口标识等信息组织成不一样的TLV(Type/Length/Value,类型/长度/值),并封装在LLD PDU(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 Data Unit,链路层发现协议数据单元)中发布给与本身直连的邻居,邻居收到这些信息后将其以标准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管理信息库)的形式保存起来,以供网络管理系统查询及判断链路的通讯情况。
2、LLDP报文封装有两种格式:一是ethernet II,另一个是SNAP。二者的差异在于LLDPDU部分,第一种封装格式为固定1500字节,第二种封装为n 字节。
一、 Ethernet II格式封装的LLDP帧网络

各个字段的含义:
DA:目的MAC地址,为固定组播地址0x0180-C200-000E
SA:源MAC地址,为端口MAC地址或设备MAC地址。
Type:帧类型,为0x88cc。
data:数据,为LLDPDU.
FCS:帧检验
二、SNAP(子网访问协议)格式封装的LLDP帧3d

各个字段的含义:
DA:目的MAC地址,为固定组播地址0x0180-C200-000E
SA:源MAC地址,为端口MAC地址或设备MAC地址。
Type:帧类型,为0xAAAA-0300-0000-88CC。
data:数据,为LLDPDU.
FCS:帧检验
三、 LLDPDU格式orm

Chassis ID TLV:用于描述设备信息。
Port ID TLV:描述发送端口信息。
Time To Live TLV:表示该LLDPDU有效时间
End Of LLDUDU TLV:做为LLDPDU结尾。
以上四种只能各存在一个,不能存在多个。且必须存在。
基本TLV的种类:blog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