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发展历史

 

              计算机硬件发展及前沿
     如今,咱们天天都离不开计算机,它让世界变成“地球村”,它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它带给咱们大量有用信息,令人们能坐在家里足不出户,就能知道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全部的事。它极大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它的出现能够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同时,它的发展突飞猛进。计算机的历史仅仅七十多年,可是发展程度是任何机器都比不了的。如今,让咱们走进计算机的世界,探索它的奇妙与难以想象吧。
1、           计算机诞生的背景
现代计算机问世以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早在17世纪,欧洲一批数学家就已开始设计和制造以数字形式进行基本运算的数字计算机。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采用与钟表相似的齿轮传动装置,制成了最先的十进制加法器。1678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制成的计算机,进一步解决了十进制数的乘、除运算。
英国数学家巴贝奇在1822年制做差分机模型时提出一个设想,每次完成一次算术运算将发展为自动完成某个特定的完整运算过程。1884年,巴贝奇设计了一种程序控制的通用分析机。这台分析机虽然已经描绘出有关程序控制方式计算机的雏型,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而未能实现。
巴贝奇的设想提出之后的一百多年期间,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在元件、器件方面接连发明了真空二极管和真空三极管;在系统技术方面,相继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视和雷达……。全部这些成就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准备了技术和物质条件。
20世纪30年代,随着数学和物理的蓬勃发展,物理学的各个领域经历着定量化的阶段,描述各类物理过程的数学方程,其中有的用经典的分析方法已根难解决。因而,数值分析受到了重视,研究出各类数值积分,数值微分,以及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把计算过程归结为巨量的基本运算,从而奠基了现代计算机的数值算法基础。
社会上对先进计算工具多方面迫切的须要,是促使现代计算机诞生的根本动力。20世纪之后,各个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的计算困难堆积如山,已经阻碍了学科的继续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先后,军事科学技术对高速计算工具的须要尤其迫切。在此期间,德国、美国、英国部在进行计算机的开拓工做,几乎同时开始了机电式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的研究。
 德国的朱赛最早采用电气元件制造计算机。他在1941年制成的全自动继电器计算机Z-3,已具有浮点记数、二进制运算、数字存储地址的指令形式等现代计算机的特征。在美国,1940~1947年期间也相继制成了继电器计算机MARK-一、MARK-二、Model-一、Model-5等。不过,继电器的开关速度大约为百分之一秒,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受到很大限制。
电子计算机的开拓过程,经历了从制做部件到整机从专用机到通用机、从“外加式程序”到“存储程序”的演变。1938年,美籍保加利亚学者阿塔纳索夫首先制成了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部件。1943年,英国外交部通讯处制成了“巨人”电子计算机。这是一种专用的密码分析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了应用。
2、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制成的大型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最初也专门用于火炮弹道计算,后经屡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类科学计算的通用计算机。这台彻底采用电子线路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信息存储的计算机,运算速度比继电器计算机快1000倍。这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可是,这种计算机的程序仍然是外加式的,存储容量也过小,还没有彻底具有现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
三.计算机的发展
新的重大突破是由数学家冯·诺伊曼领导的设计小组完成的。1945年3月他们发表了一个全新的存储程序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电子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EDVAC)。随后于1946年6月,冯·诺伊曼等人提出了更为完善的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装置逻辑结构初探》。同年7~8月间,他们又在莫尔学院为美国和英国二十多个机构的专家讲授了专门课程《电子计算机设计的理论和技术》,推进了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
1949年,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实验室率先制成电子离散时序自动计算机(EDSAC);美国则于1950年制成了东部标准自动计算机(SFAC)等。至此,电子计算机发展的萌芽时期遂告结束,开始了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时期。
 在创制数字计算机的同时,还研制了另外一类重要的计算工具——模拟计算机。物理学家在总结天然规律时,经常使用数学方程描述某一过程;相反,解数学方程的过程,也有可能采用物理过程模拟方法,对数发明之后,1620年制成的计算尺,己把乘法、除法化为加法、减法进行计算。麦克斯韦巧妙地把积分(面积)的计算转变为长度的测量,于1855年制成了积分仪。
19世纪数学物理的另外一项重大成就——傅里叶分析,对模拟机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进做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前期,相继制成了多种计算傅里叶系数的分析机和解微分方程的微分分析机等。可是当试图推广微分分析机解偏微分方程和用模拟机解决通常科学计算问题时,人们逐渐认识到模拟机在通用性和精确度等方面的局限性,并将主要精力转向了数字计算机。
电子数字计算机问世之后,模拟计算机仍然继续有所发展,而且与数字计算机相结合而产生了混合式计算机。模拟机和混合机已发展成为现代计算机的特殊品种,即用在特定领域的高效信息处理工具或仿真工具。
20世纪中期以来,计算机一直处于高速度发展时期,计算机由仅包含硬件发展到包含硬件、软件和固件三类子系统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的性能—价格比,平均每10年提升两个数量级。计算机种类也一再分化,发展成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通用计算机(包括巨型、大型和中型计算机),以及各类专用机(如各类控制计算机、模拟—数字混合计算机)等。
计算机器件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从分立元件到集成电路以致微处理器,促使计算机的发展出现了三次飞跃。
在电子管计算机时期(1946~1959),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主存储器是决定计算机技术面貌的主要因素。当时,主存储器有水银延迟线存储器、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和磁心存储器等类型,一般按此对计算机进行分类。
到了晶体管计算机时期(1959~1964),主存储器均采用磁心存储器,磁鼓和磁盘开始用做主要的辅助存储器。不只科学计算用计算机继续发展,并且中、小型计算机,特别是廉价的小型数据处理用计算机开始大量生产。
1964年,在集成电路计算机发展的同时,计算机也进入了产品系列化的发展时期。半导体存储器逐步取代了磁心存储器的主存储器地位,磁盘成了不可缺乏的辅助存储器,而且开始广泛采用虚拟存储技术。随着各类半导体只读存储器和可改写的只读存储器的迅速发展,以及微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系统中开始出现固件子系统。
 20世纪70年代之后,计算机用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迅速从中小规模发展到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水平,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应运而生,各种计算机的性能迅速提升。随着字长4位、8位、16位、32位和64位的微型计算机相继问世和普遍应用,对小型计算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了。
微型计算机在社会上大量应用后,一座办公楼、一所学校、一个仓库经常拥有数十台以致数百台计算机。实现它们互连的局部网随即兴起,进一步推进了计算机应用系统从集中式系统向分布式系统的发展。
在电子管计算机时期,一些计算机配置了汇编语言和子程序库,科学计算用的高级语言FORTRAN初露头角。在晶体管计算机阶段,事务处理的COBOL语言、科学计算机用的ALGOL语言,和符号处理用的LISP等高级语言开始进入实用阶段。操做系统初步成型,使计算机的使用方式由手工操做改变为自动做业管理。
进入集成电路计算机发展时期之后,在计算机中造成了至关规模的软件子系统,高级语言种类进一步增长,操做系统日趋完善,具有批量处理、分时处理、实时处理等多种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讯处理程序、网络软件等也不断增添到软件子系统中。软件子系统的功能不断加强,明显地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属性,使用效率显著提升。
 在现代计算机中,外围设备的价值通常已超过计算机硬件子系统的一半以上,其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算机的技术面貌。外围设备技术的综合性很强,既依赖于电子学、机械学、光学、磁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又取决于精密机械工艺、电气和电子加工工艺以及计量的技术和工艺水平等。
外围设备包括辅助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两大类。辅助存储器包括磁盘、磁鼓、磁带、激光存储器、海量存储器和缩微存储器等;输入输出设备又分为输入、输出、转换、、模式信息处理设备和终端设备。在这些品种繁多的设备中,对计算机技术面貌影响最大的是磁盘、终端设备、模式信息处理设备和转换设备等。
 新一代计算机是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讯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块儿的智能计算机系统。它不只能进行通常信息处理,并且能面向知识处理,具备形式化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的能力,将能帮助人类开拓未知的领域和得到新的知识。
四.计算机硬件发展前沿
   1. CPU 方面
 Intel与AMD仍然以小降为主,不过降幅并不明显,涉及的产品也比较少。Intel今日降价产品主要集中在高端的Core2系列,而AMD仅有四款产品价格有所调整。因为四核刚刚发布,还没普及开。AMD从广大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在四核和双核之间,推出三核,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从性能方面来看,AMD公司的内部测试结果显示,三核处理器的性能比双核要高出40%-50%。三核处理器将在AMD公司的产品线路上长期存在,AMD之因此推出三核,是为了给更多范围的用户提供真正的多核技术。AMD公司刚刚推出的三核Phenom处理器可能成为世界首款在单个硅片上集成了三个计算核心的处理器。看了以上内容后,我给你们说一下CPU生产技术的重要性。目前你们在评价一款处理器时,最早考虑的每每是它的工做频率、前端总线、缓存容量等等性能指标,而对处理器背后的生产技术每每视而不见。不知你是否知道,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发展,对CPU和显示芯片的性能起至关重要的做用。从1995年以来,芯片制造工艺的发展十分迅速,前后从0.5微米、0.35微米、0.25微米、0.18微米、0.09微米一直发展到目前应用的0.065微米,整整花费了10年时间。而每次新制程的引入,都对处理器技术发展动态、处理器性能、处理器功耗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首先,新的生产工艺能够提升芯片的集成度。在不增长芯片面积的状况下,使用更精细的生产工艺能够比老工艺大大增长的晶体管数量,并能够扩展新的功能。65nm制造工艺所指的是处理器在制造中采用的工艺标准,处理器里面采用铜互链技术,而65nm就是表明他们之间的距离,距离越窄,相同空间就能够承载更多的晶体管,而晶体管的数量和处理器的性能、二级缓存大小成正比,直接影响处理器总体性能表现。而且采用最新制造工艺后,相同晶体管会占据更小的面积,使一块晶元可以切割出更多处理器,使总体处理器成本下降,直接结果就是单颗处理器售价下降。此外,下降工艺后还有一个重要好处,一个是功耗下降,提升处理器主频是提升处理器性能的主要手段之一,可是因为提升主频后总体功耗会随之上升,因此提升制造工艺也能够有效下降功耗,提升处理器主频。而且在下降处理器功耗的同时,处理器总体的超频能力也获得大幅度提高,每次提高制造工艺后,每每就会成为新一代超频极品,也正是这个缘由。
 二、 主板和显卡方面 
   1.前端总线(FSB)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因为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全部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而CPU就是经过前端总线(FSB)链接到北桥芯片,进而经过北桥芯片和内存、显卡交换数,因此前端总线频率越大,表明着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量越大,更能充分发挥出CPU的功能。从400前端总线到今天的1333前端总线,Intel经历了6代总线的变迁。1333MHz前端总线规格,曾经对于对于咱们来讲感受那是那么的遥远,而如今却已经悄然的来到咱们的身边,进入1333MHzFSB-时代,能够得到更高的CPU频率和性能,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所在。它加快了多核心处理器在市场的普及率,更有利与多核心处理器的推广。二、DR3内存技术 今年英特尔除了将前端总线提升到1333MHz外,也将拥有更高带宽的DDR3内存技术引入自家平台中.凭借着更高运行频率,DDR3拥有更高内存带宽-----相比现今DDR2800所拥有的12.8GB/s数据带宽,达到DDR31600MHz时带宽将上升至25.6GB/s,偏偏是DDR2的两倍。可是,就像DDR2和DDR的对比同样,在相同的时钟频率下,DDR2与DDR3的数据带宽是同样的,只不过DDR3的速度提高潜力更大。固然,在能耗控制方面,DDR3显然要出色得多。所以,从长远趋势来看,拥有单芯片位宽以及频率和功耗优点的DDR3是使人鼓舞的。目前英特尔的P3五、G3三、G3五、X38都全面对DDR3内存提高了良好的支持。遗憾的是,前端总线带宽的限制让双通道DDR3的意义大打折扣,毕竟如今双通道DDR2667彻底能够喂饱新一代处理器的胃口,所以今年DDR3又成为英特尔平台华而不实的功能。  三、PCI Express 2.0规范  PCI-SIG发布了 PCIe Base 2.0 规格,将数据传输率由 2.5 GT/s提高到 5 GT/s。由此,PCI Express总线将能支持更耗频宽的应用,而且将x16 的传输提升到约 16 Gbps。  5Gbps速率版本的PCIExpress中将增添若干新的特性。其中就包括访问控制特性——容许软件来控制互连的包路由,并防止***进行欺骗和数据从新路由,而这主要是针对点对点数据传输而言。这种特性将应用在PCIExpress芯片组、交换芯片和多功能器件中。2.0版中还具有另外一项新特性,即当连接速率或带宽自动下降时,软件就会获得通报。若是对PCI——Express的链路调训(link-training)状态机进行升级,就使软件可对配置进行控制,并能调节PCIExpress 2.0连接的速率。  对于图形芯片而言,除了能够实现更高性能,还能利用2.0版的快速通道功能,从而使主板无须集成图形处理器,只需利用系统的主存储器便可。可是,将来少数几代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也许将采用一种混合方式,即以5Gbps的PCIExpress处理图形工做、而以2.5Gbps的PCIExpress处理其它全部工做。其次,PCI Express2.0加强了供电能力,使得系统可良好支持300瓦之内功耗的高阶显卡。此外,PCIExpress 2.0新增了输入输出虚拟(IOV)特性,该项特性可以使多台虚拟计算机可方便地共享显卡、网卡等扩展设备。目前英特尔“3”系列芯片组及NVIDIA的GF8800GT分别成为最高支持PCIExpress2.0规范的主板产品及显卡产品,相信明年其它芯片组厂商也会跟进。四、整合图形核心2006年之前,整合主板一直是低端产品的代名词。主要由Intel、VIA和SIS等传统主板芯片厂商制造生产,主要供应给品牌机制造商和商业用户,在DIY市场中占有率很是低。受低端独立显卡利润下降的影响,传统显示芯片厂商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整合主板研发当中,其中包括NVIDIA和前ATI。传统显示芯片厂商进入主板芯片组研发领域后,影响了整个2006年主板市场格局变化,进一步的扩张行为将在2007年展开,提升游戏性能、视频性能成为07年整合芯片组发展的主旋律。好比刚收购ATI不久的AMD在2007年年初推出690G整合芯片主板,到目前为止它还是是目前性能最强的整合主板,市场定位也很是前瞻的瞄准了数字家庭市场,经过HDCP认证并提供HDMI接口。而在Intel平台,Intel也新推出G31和G33两款整合市场推出的产品,而规格更强的Intel除本身生产整合主板外,NVIDIA今年也开始涉足Intel整合平台,好比MCP73所整合的整合7300级别图形核心进一步拉近了与低端独立显卡的性能差距。考虑到目前显卡已经进入DX10时代,所以对于须要量最大的整合主板市场,支持DX10也将成为将来整合主板的发展趋势。虽然DX10对整合图形核心来讲意义也不大,不过随着整合的显示核心在功能、特效、性能的日渐强大,这一特性对消费者来讲也许愈来愈重要。明年支持DX10将会成为新一代整合芯片组的标准特性,而NVIDIA、Intel也已经为你们准备了相应的“礼物”,好比NVIDIA的MCP7八、ADM的RS780及Intel的G45,明年这些产品均可以与你们见面。  五、无铅、固态电容、热管  除了芯片组技术外,在2007年中主板行业也出现三大制造趋势。首先,今年主板厂商在自家产品之上引入无铅制造技术,让主板业迎来绿色的春天。咱们都知道,在种种重金属污染中,铅是首当其冲的危害源!此前的板卡设备上的芯片,都是经过芯片的封装下面的小焊点和PCB板链接的。这些小焊点传统上是用铅的,而“无铅”技术则是使用一种锡,银,铜的合成物来取代铅,这将让主板更环保。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主板都已经采用无铅工艺。
 3. 内存方面
  内存方面将会有一个DDR与DDR2并存以及向DDR2过渡的时代。当前的处理器主频和I/O带宽都很高,须要内存提供很高的数据传输率来配合。要知道内存带宽至少要和前端总线带宽同步,这样才不至于影响处理器性能的发挥。并且处理器的速度提高还在不断的进行中,内存须要每秒钟提供更多的数据来知足处理器的要求。目前的内存速度提高已经至关困难,这时候转变到DDR2不失为合理的时机,它提供了一条提升内存带宽的康庄之道,能够缓解当前遇到的不少问题。双通道技术也将被普遍应用。由于它提供了一种廉价的性能提高方案。
 4. 显示器方面
  显示器一般也被称为监视器或屏幕。显示器根据不一样的分类标准有不一样的分类,最常规的可分为CRT显示器LCD显示器和等离子显示器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LCD已经成为主流与传统的CRT相比他有无辐射体积小耗电量低美观等优势,可是他也存在响应慢表现力弱价格高等缺点。随着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已经一步步的克服上述缺点。在LCD制做比较好的有三星LGAOC明基DELLHP华硕和联想以及SONY等公司。LCD的好坏主要由如下几个方面肯定分辨率灰阶响应时间等决定。
 5. 硬盘方面
  硬盘方面市场就相对平静一些。依旧继续着10年前的发展道路,采用增长每平方英寸数据存储量以及增长盘片数量来提高容量。近年来,GMR磁头技术获得了很好的发展。这个由IBM公司8年前开发的技术在通过了许屡次改进后一直沿用至今。在转速方面,目前7200rpm几乎是惟一的主流选择,假如对性能要求较高,WD的10000rpm的桌面级硬盘Raptor(猛禽)也是能够考虑的。将来硬盘转速通常不会有多少提高,由于高转速是要以低稳定性、高功耗和高发热量为代价的。因此,将来的硬盘发展方向,将会向大容量、SATA、NCQ技术方向发展。SATA技术相比目前的PATA来讲,能够有更好的外部传输速率和更高的稳定性。虽然在目前可能性能提高不大,可是在将来能够有很是光明的前景(包括SATA2)。NCQ技术在桌面级平台的引进,能够大幅改善目前硬盘数据读取率低,速度慢的缺点。NCQ将会是将来硬盘技术的一大亮点。
   6. 光驱方面
  一是经过BenQ首创的动态减震平衡系统,经过智能实时调整,使机构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从而有效下降马达机构高速运转时产生的震动,并使噪音大大下降;二是经过BenQ专业的气流导正系统,改变光驱内部气流场,平衡光存储设备内空气流场的压力。这样使得光驱真的会实现高真清。
 7. 声卡方面
  声卡是一台多媒体电脑的主要设备之一,如今的声卡通常有板载声卡和独立声卡之分。在早期的电脑上并无板载声卡,电脑要发声必须经过独立声卡来实现。随着主板整合程度的提升以及CPU性能的日益强大,同时主板厂商下降用户采购成本的考虑,板载声卡出如今愈来愈多的主板中,目前板载声卡几乎成为主板的标准配置了,没有板载声卡的主板反而比较少了。板载声卡优缺点:由于板载软声卡没有声卡主处理芯片,在处理音频数据的时候会占用部分CPU资源,在CPU主频不过高的状况下会略微影响到系统性能。目前CPU主频早已用GHz来进行计算,而音频数据处理量却增长的并很少,相对于之前的CPU而言,CPU资源占用旅已经大大下降,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了,几乎能够忽略。
音质”问题也是板载软声卡的一大弊病,比较突出的就是信噪比较低,其实这个问题并非由于板载软声卡对音频处理有缺陷形成的,主要是由于主板制造厂商设计板载声卡时的布线不合理,以及用料作工等方面,过于节约成本形成的。而对于板载的硬声卡,则基本不存在以上两个问题,其性能基本能接近并达到通常独立声卡,彻底能够知足普通家庭用户的须要。集成声卡最大的优点就是性价比,并且随着声卡驱动程序的不断完善,主板厂商的设计能力的提升,以及板载声卡芯片性能的提升和价格的降低,板载声卡愈来愈获得用户的承认。板载声卡的劣势却正是独立声卡的优点,而独立声卡的劣势又正是板载声卡的优点。独立声卡从几十元到几千元有着各类不一样的档次,从性能上讲集成声卡彻底不输给中低端的独立声卡,在性价比上集成声卡又占尽优点。在中低端市场,在追求性价的用户中,集成声卡是不错的选择。显卡方面显卡做为电脑主机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喜欢玩游戏和从事专业图形设计的人来讲显得很是重要。目前民用显卡图形芯片供应商主要包括ATI和nVIDIA两家。如今最热的是双卡技术即ScanLineInterlace(扫描线交错)技术简称SLI显卡的主要构成及其参数
一、显示芯片(型号、版本级别、开发代号、制造工艺、核心频率)
二、显存(类型、位宽、容量、封装类型、速度、频率)
三、技术(象素渲染管线、顶点着色引擎数、3DAPI、RAMDAC频率及支持MAX分辨率)
四、PCB板(PCB层数、显卡接口、输出接口、散热装置其实显卡的发展过程对咱们这代人的影响很大的,你们玩的游戏从最开始很粗糙的2D到3D在到3维。为何游戏的画面愈来愈好看呢?就是因为显卡和声卡的迅速发展形成的。
咱们生活在一个计算机发展的黄金时期,迅猛发展的计算机硬件技术为软件的不断更新创造了良好的平台,为咱们的生活添光加彩。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