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的两种常见方式:MBR分区表(主引导记录分区表) GPT(GUID分区表)
MBR 分区最大不能超过2T大小;最多支持4个主分区;或者3个主分区加一个扩展分区;
GPT 分区最大不能超过8Z大小,最大能够支持到18EB分区; (1EB=1024PB=1024*1024TB),最多支持128个分区,其中1个系统保留分区;127个用户自定义分区;fdisk不支持GPT分区,它最大支持2TB的分区;
若是修改了分区表类型,原硬盘上已经有分区了,那么咱们原有分区和分区中的数据就会消失,系统重启后就会生效;
GPT最大可支持128个分区,不分主分区和扩展分区逻辑分区;对它而言都是主分区; linux
一、 设备识别
二、 设备分区
三、 建立文件系统
四、 标记文件系统
五、 在/etc/fstab文件中建立条目
六、 挂载新的文件系统 centos
在虚拟机中新增三块不一样的硬盘 缓存
注意刚新加的磁盘系统显示看不到; ide
对于新增长的磁盘,利用以上三条命令扫描新增的磁盘,系统就会显示新增的磁盘; 3d
此时利用lsblk命令就能够查看到刚新增的3块磁盘; blog
fdisk建立MBR分区;
gdisk建立GPT分区;
建立分区时,parted既能管理MBR分区也能管理GPT分区; 内存
利用命令parted -l 列出分区列表信息; 同步
建立分区类型为GPT分区; 虚拟机
建立一个主分区,大小为1024M; it
删除第一个分区:
也利用主分区的编号删除分区;
注意以上分区时,利用parted分区后就回当即生效;很容易形成破坏;
而用fdisk和gdisk分区时是先保存在内存中(前期的操做都是在内存中),没有写入内核中;能够有后悔修改的时间;
从新分区时原来分区上的数据会丢失;
上边三个命令来自内存中,注意内存中的数据来自硬盘,若是硬盘中的数据还没来得及写入内存中,会致使硬盘中读出的数据和内存中读出的数据不相同;对于内存中的数据和硬盘中的数据,只有写入到内存中保存在文件中,才算生效有用,所以内存中的数据更重要;对于计算机而言,数据写在硬盘上不算生效,要写在内存中才算生效;所以同步问题很关键;
centos6中同步信息到内存的命令partx -a只对增长分区状况有效;删除分区同步信息用别的命令partx -d -nr命令;
设置的卷标名称最好设置成挂载点的名称;
万一把硬盘撑满了,管理员利用预留的一点空间作维护使用;
一、 利用设备名 (逻辑分区中万一删除一个分区,别的会顶替,不稳定;)
二、 利用卷标
三、 利用UUID 推荐用法,具备惟一性,可靠性;
一个设备能够挂载到多个目录上,多个设备不能同时挂载到一个目录中;
一般挂载点应该选择空目录;不然原目录下内容暂时看不到;取消挂载后就能够看到;
空洞文件; 建立稀疏文件:
跳过前2G的空间才开始读入,文件大小只有1G.总共占用了3G的空间,前2G的空间为空,没有数据;
对于系统,咱们若是要新增长一块硬盘,要想正常使用,就必须进行分区和格式化。在linux中专门的分区命令有fdisk和parted。其中fdisk命令比较经常使用,但不支持大于2TB的分区;若是须要支持大于2TB的分区,则须要使用parted命令。
一、 添加新硬盘
二、 建立分区
fdisk -l 列出系统分区,查询一下本机能够识别的硬盘和分区;
fdisk 设备文件名 给硬盘分区;
全部的分区在创建过程当中若是不保存并退出是不会生效的,因此创建错了也没有关系,使用q命令退出不保存退出便可;w命令为保存退出;
系统的分区通常须要重启系统才能使分区表生效;若是不想重启,可使用partprobe命令,此命令可让系统内核从新读取分区表信息,就不用从新启动电脑。
三、 格式化分区
分区完成若是不格式话写入文件系统,则是不能正常使用的。用mkfs命令进行格式化;
mke2fs命令进行格式化时能够调整相关参数大小(通常状况下mkfs命令就够用了);
四、 创建挂载点并挂载
硬盘已经准备完毕,下来就时创建挂载点并挂载使用了;如今咱们用命令的这种挂载都为临时挂载,重启系统后还须要手工挂载;
若是要实现开机自动挂载,就须要修改系统的挂载文件/etc/fstab。要当心这个文件会影响系统的启动!
到如今为此,分区已经创建完成,接下来只要重启,系统能正常启动,就说明/etc/fstab文件修改没有问题。
五、 实现开机后自动挂载
一、 fdisk 硬盘名
二、 n 新建
三、 p 创建主分区
四、 1 指定分区号
五、 回车(默认)默认从1柱面创建分区
六、 +5G指定分区大小
构建新的swap分区须要执行如下几个步骤:
一、 无论时fdisk命令仍是parted命令,都须要先创建一个分区;
二、 格式化,格式化命令稍微不一样,使用mkswap命令把分区格式成swap分区;
三、 使用swap进行分区;
在使用swap进行分区以前,先用free查看swap分区的使用状况;
free命令主要是用来查看内存和swap分区的状况;
swapon 分区设备文件名
取消新加入的swap分区命令,swapoff
cached是给读取数据时加速,buffers是给写入时加速;cached是指把读取出来的数据保存在内存中,当再次读取时,不用读取硬盘而直接从内从中读取。加速了数据的读取过程;buffers是指在写入数据时,先把分散的写入操做保存在内存中,当达到必定的程度后再集中写入硬盘中,减小了磁盘碎片和硬盘的反复寻道,加速了数据的写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