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原理和量子力学

不少文盲以为量子力学只是一个数学游戏,没有应用价值,呵呵,下面咱给计算机芯片寻个祖宗,请看示范:


导体,咱能理解,绝缘体,咱也能理解,小盆友们第一次被物理整懵的,怕是半导体了,因此先替各位的物理老师把这债还上。


原子组成固体时,会有不少相同的电子混到一块儿,但量子力学认为,2个相同电子无法待在一个轨道上,因而,为了让这些电子不在一个轨道上打架,不少轨道就分裂成了好几个轨道,这么多轨道挤在一块儿,不当心挨得近了,就变成了宽宽的大轨道。这种由不少细轨道挤在一块儿变成的宽轨道就叫能带。


有些宽轨道挤满了电子,电子就无法移动,有些宽轨道空旷的很,电子就可自由移动。电子能移动,宏观上表现为导电,反过来,电子动不了就不能导电。


好了,咱们把事情说得简单一点,不提“价带、满带、禁带、导带”的概念,准备圈重点!


有些满轨道和空轨道挨的太近,电子能够绝不费力从满轨道跑到空轨道上,因而就能自由移动,这就是导体。一价金属的导电原理稍有不一样。


但不少时候两条宽轨道之间是有空隙的,电子单靠本身是跨不过去的,也就不导电了。但若是空隙的宽度在5ev以内,给电子加个额外能量,也能跨到空轨道上,跨过去就能自由移动,也就是导电。这种空隙宽度不超过5ev的固体,有时能导电有时不能导电,因此叫半导体。


若是空隙超过5ev,那基本就得歇菜,正常状况下电子是跨不过去的,这就是绝缘体。固然,若是是能量足够大的话,别说5ev的空隙,50ev都照样跑过去,好比高压电击穿空气。


到这,由量子力学发展出的能带理论就差很少成型了,能带理论系统地解释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本质区别,即,取决于满轨道和空轨道之间的间隙,学术点说,取决于价带和导带之间的禁带宽度。设计


半导体离芯片原理还很遥远,别急。


很明显,像导体这种直男没啥可折腾的,因此导线到了今天仍然是铜线,技术上没有任何进展,绝缘体的命运也差很少。


半导体这种暧暧昧昧的性格最容易搞事情,因此与电子设备相关的产业基本都属于半导体产业,如芯片、雷达。
blog

下面有点烧脑细胞。


基于一些简单的缘由,科学家用硅做为半导体的基础材料。硅的外层有4个电子,假设某个固体由100个硅原子组成,那么它的满轨道就挤满了400个电子。这时,用10个硼原子取代其中10个硅原子,而硼这类三价元素外层只有3个电子,因此这块固体的满轨道就有了10个空位。这就至关于在挤满人的公交车上腾出了几个空位子,为电子的移动提供了条件。这叫P型半导体。


同理,若是用10个磷原子取代10个硅原子,磷这类五价元素外层有5个电子,所以满轨道上反而又多出了10个电子。至关于挤满人的公交车外面又挂了10我的,这些人很是容易脱离公交车,这叫N型半导体。


如今把PN这两种半导体面对面放一块儿会咋样?不用想也知道,N型那些额外的电子必然是跑到P型那些空位上去了,一直到电场平衡为止,这就是大名鼎鼎的“PN结”。(动图来自《科学网》张云的博文)
游戏

 

若是加个反向的电压呢?从P型半导体那里再抽电子到N型半导体,而N型早已挂满了额外的电子,多出来的电子不断加强电场,直至抵消外加的电压,电子就再也不继续移动,此时PN结就是不导电的。


数学

 

固然,实际上仍是会有微弱的电子移动,但和正向电流相比可忽略不计。


基础

若是你已经被整晕了,不要紧,用大白话总结一下:PN结具备单向导电性。


好了,咱们如今已经有了单向导电的PN结,而后呢?把PN结两端接上导线,就是二极管:


原理

有了二极管,随手搭个电路:




三角形表明二极管,箭头方向表示电流可经过的方向,AB是输入端,F是输出端。若是A不加电压,电流就会顺着A那条线流出,F端就没了电压;若是AB同时加电压,电流就会被堵在二极管的另外一头,F端也就有了电压。假设把有电压看做1,没电压看做0,那么只有从AB端同时输入1,F端才会输出1,这就是“与门电路”,im

 

同理,把电路改为这样,那么只要AB有一个输入1,F端就会输出1,这叫“或门电路”:


技术

 

如今有了这些基本的逻辑门电路,离芯片就不远了。你能够设计出一种电路,它的功能是,把一串1和0,变成另外一串1和0。


简单举个例子,给第二个和第四个输入端加电压,至关于输出0101,通过特定的电路,输出端能够变成1010,即第一个和第三个输出端有电压。
d3

 

咱们来玩个稍微复杂一点的局:






左边有8个输入端,右边有7个输出端,每一个输出端对应一个发光管。从左边输入一串信号:00000101,通过中间一堆的电路,使得右边输出另外一串信号:1011011。1表明有电压,0表明无电压,有电压就能够点亮对应的发光管,即7个发光管点亮了5个,因而,就获得了一个数字“5”,如上图所示。总结

终于,咱们已经搞定了数字是如何显示的!若是你想进行1+1的加法运算,其电路的复杂程度就已经超过了99%的人的智商了,即使本僧亲自出手,设计电路的运算能力也抵不过一副算盘。


直到有一天,有人用18000只电子管,6000个开关,7000只电阻,10000只电容,50万条线组成了一个超级复杂的电路,诞生了人类第一台计算机,重达30吨,运算能力5000次/秒,还不及如今手持计算器的十分之一。不知道当时的工程师为了安装这堆电路,脑子抽筋了多少回。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