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怎么好好搞清楚RPC(即Remote Procedure Call,远程过程调用)和HTTP调用的区别,不都是写一个服务而后在客户端调用么?这里请容许我迷之一笑~Naive!面试
本文简单地介绍一下两种形式的C/S架构,先说一下他们最本质的区别,就是RPC主要是基于TCP/IP协议的,而HTTP服务主要是基于HTTP协议的,咱们都知道HTTP协议是在传输层协议TCP之上的,因此效率来看的话,RPC固然是要更胜一筹啦!下面来具体说一说RPC服务和HTTP服务。整理了一份Java面试宝典完整版PDFspring
在说RPC和HTTP的区别以前,我觉的有必要了解一下OSI的七层网络结构模型(虽然实际应用中基本上都是五层),它能够分为如下几层:(从上到下)编程
第一层:应用层。定义了用于在网络中进行通讯和传输数据的接口;浏览器
第二层:表示层。定义不一样的系统中数据的传输格式,编码和解码规范等;网络
第三层:会话层。管理用户的会话,控制用户间逻辑链接的创建和中断;架构
第四层:传输层。管理着网络中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框架
第五层:网络层。定义网络设备间如何传输数据;异步
第六层:链路层。将上面的网络层的数据包封装成数据帧,便于物理层传输;maven
实际应用过程当中,五层协议结构里面是没有表示层和会话层的。编程语言
应该说它们和应用层合并了。咱们应该将重点放在应用层和传输层这两个层面。
由于HTTP是应用层协议,而TCP是传输层协议。
好,知道了网络的分层模型之后咱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何RPC服务相比HTTP服务要Nice一些!
从三个角度来介绍RPC服务:分别是RPC架构,同步异步调用以及流行的RPC框架。
先说说RPC服务的基本架构吧。容许我可耻地盗一幅图哈~咱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一个完整的RPC架构里面包含了四个核心的组件,分别是Client ,Server,Client Stub以及Server Stub,这个Stub你们能够理解为存根。分别说说这几个组件:
客户端(Client),服务的调用方。
RPC主要是用在大型企业里面,由于大型企业里面系统繁多,业务线复杂,并且效率优点很是重要的一块,这个时候RPC的优点就比较明显了。
实际的开发当中是这么作的,项目通常使用maven来管理。好比咱们有一个处理订单的系统服务,先声明它的全部的接口(这里就是具体指Java中的interface),而后将整个项目打包为一个jar包,服务端这边引入这个二方库,而后实现相应的功能,客户端这边也只须要引入这个二方库便可调用了。
为何这么作?
主要是为了减小客户端这边的jar包大小,由于每一次打包发布的时候,jar包太多老是会影响效率。另外也是将客户端和服务端解耦,提升代码的可移植性。
什么是同步调用?
什么是异步调用?
同步调用就是客户端等待调用执行完成并返回结果。
异步调用就是客户端不等待调用执行完成返回结果,不过依然能够经过回调函数等接收到返回结果的通知。
若是客户端并不关心结果,则能够变成一个单向的调用。
这个过程有点相似于Java中的callable和runnable接口,咱们进行异步执行的时候,若是须要知道执行的结果,就可使用callable接口,而且能够经过Future类获取到异步执行的结果信息。
若是不关心执行的结果,直接使用runnable接口就能够了,由于它不返回结果,固然啦,callable也是能够的,咱们不去获取Future就能够了。
目前流行的开源RPC框架仍是比较多的。
下面重点介绍三种:gRPC是Google最近公布的开源软件,基于最新的HTTP2.0协议,并支持常见的众多编程语言。
咱们知道HTTP2.0是基于二进制的HTTP协议升级版本,目前各大浏览器都在马不停蹄的加以支持。
这个RPC框架是基于HTTP协议实现的,底层使用到了Netty框架的支持。
Thrift是Facebook的一个开源项目,主要是一个跨语言的服务开发框架。
它有一个代码生成器来对它所定义的IDL定义文件自动生成服务代码框架。
用户只要在其以前进行二次开发就行,对于底层的RPC通信等都是透明的。
不过这个对于用户来讲的话须要学习特定领域语言这个特性,仍是有必定成本的。
Dubbo是阿里集团开源的一个极为出名的RPC框架,在不少互联网公司和企业应用中普遍使用。
协议和序列化框架均可以插拔是及其鲜明的特点。
一样 的远程接口是基于Java Interface,而且依托于spring框架方便开发。
能够方便的打包成单一文件,独立进程运行,和如今的微服务概念一致。
其实在好久之前,我对于企业开发的模式一直定性为HTTP接口开发,也就是咱们常说的RESTful风格的服务接口。
的确,对于在接口很少、系统与系统交互较少的状况下,解决信息孤岛初期常使用的一种通讯手段;
优势就是简单、直接、开发方便。
利用现成的http协议进行传输。咱们记得以前本科实习在公司作后台开发的时候,主要就是进行接口的开发,还要写一大份接口文档,严格地标明输入输出是什么?
说清楚每个接口的请求方法,以及请求参数须要注意的事项等。好比下面这个例子:
接口可能返回一个JSON字符串或者是XML文档。
而后客户端再去处理这个返回的信息,从而能够比较快速地进行开发。
可是对于大型企业来讲,内部子系统较多、接口很是多的状况下,RPC框架的好处就显示出来了,
首先就是长连接,没必要每次通讯都要像http同样去3次握手什么的,减小了网络开销;
其次就是RPC框架通常都有注册中心,有丰富的监控管理;发布、下线接口、动态扩展等,对调用方来讲是无感知、统一化的操做。
RPC服务和HTTP服务仍是存在不少的不一样点的,通常来讲,RPC服务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的,而HTTP服务主要是针对小企业的,由于RPC效率更高,而HTTP服务开发迭代会更快。
总之,选用什么样的框架不是按照市场上流行什么而决定的,而是要对整个项目进行完整地评估,从而在仔细比较两种开发框架对于整个项目的影响,最后再决定什么才是最适合这个项目的。
必定不要为了使用RPC而每一个项目都用RPC,而是要因地制宜,具体状况具体分析。整理了一份Java面试宝典完整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