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5 :本文写于1号,原本只是随笔的文字,没有想到有这么多朋友的关注和承认。有朋友留言说有必要加一点体会性的文字,我以为这个建议真的很好。有更多建议或是交流,请加关注个人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1186347743服务器
-------------------------------------------昏锅线----------------------------------------------网络
杭州的2012显得很阴冷。1号2号是我oncall,因此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边的笔记本几乎是24小时开机,今天还算清净,处理了一个工单后一直没人打扰。昨天在微博上疯了个消息,大意是说时间过的太快,转眼又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了,得回首一下。一个同事回消息说:习惯回首说明你老了。是啊,从06年毕业后到今天,5年半了,奔三的人每每在这个时候老是特别的惆怅。做为一个从事了5年运维工做的我来讲,不算资深,但也算是有所经历的人,这么说不过度吧。负载均衡
时间先回到2008年吧,也是今天,记得不错的话,镇江大雪。我和一块儿住的同窗一块儿谈论憧憬着不知将来的未来,虽然谈话自己没有什么结论,但却有了一个坚决的想法:Do Something!是啊,若是就这样生活,说不定哪一天我会后悔,后悔年轻的时候没有抓住本身的机会,我不甘心只是一个小角色。因而7月,在那个最热的夏天,毅然决然的离开,放弃了生活了6年的城市(4年大学,2年工做),放弃了稳定的工做,放弃了已购的新房和当年在这里生活的一切想法。走的那一天,7月12日。登上去往上海的动车,一路上的的忐忑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到了上海,踏着脚下的土地,看着周围如潮的人群,心里的感受实在是没法言喻。运维
时间倒回到2006年。大学毕业的我成功的和其余人同样,拿到了毕业证,拿到了失业证。记不清几个月后,阴差阳错的进入到一家金融机构,作起了公司网管,这也算是我运维工做的起步吧。工做中发现本身专业知识方面实在是太过欠缺,因而养成了天天学习网络知识的习惯,我必须认可,一开始,我只是想更多的知道一些原理,后来竟然发现本身着迷了。当年我拿着1500元的工资,竟然省吃俭用的,凑齐1500去报名学习CCNA的课程,也算是巧合,也是个夏天。2006年十月一日,我到南京参加为其一周的培训,当时还有几个同窗在南京,因而借住在同窗宿舍的客厅里。这里插一句,有个兄弟宿舍里及其脏乱,地上各类垃圾里还夹杂着用完丢弃的套套,恶心的我到如今想起来还能吐。培训7天的内容如今看很简单,可是当时对于我来讲仍是颇有压力,学完回来为了作实验,又借钱买了一台戴尔笔记本,14寸的宽屏在那个年代仍是很潮的。那时候上班天天都能准点下班,下了班后就是我一我的在家里用dynamics作实验,后来虚拟机不过瘾,又花大几千买了一套cisco的设备回来天天敲实验。等我慢慢的对网络愈来愈有感受的时候,忽然有一天萌生了一个想法,说到底就是渴望成就感。(此处插播广告,当年这套设备总共花了2500,3个25系列的路由器,另加一个是带异步口的,型号应该是2511,试验中充当终端服务器。这套设备如今闲置在家中很久了,有意者愿1600出。使用设备学习的感受要比模拟器好n多倍,私信详谈)异步
继续回到2008年。在上海没有想象中风顺,到11月份我找到一份工做,系统工程师。上班的前一天,我跑到徐家汇的一个李宁鞋店,买了一双我看过好几遍都没有舍得买的鞋,是啊,打完折300元的鞋,如今买什么都没有当年那样的知足感了。第一个月拿到工资的时候,不由哑然失笑了,2700元。但是,这是本身选择的路,哪怕跪着,也要走完。但是今天我必须认可,当年的这2700元的时代,倒是我成长最快的时代,我第一次那么大密度的接触到那么多的技术,我不记得当时在那里度过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但是,直到如今,还有当时的一些互联网公司使用了整套由我配置的网络设备,网站使用我亲手搭建的负载均衡设备,这些足以让我知足。后来虽然经历过易趣网、51job、阿里巴巴,虽而后来工资待遇、福利方面也比那时获得改善,可是就这段经历而言绝对是最值得回忆的。ide
不得不说在阿里巴巴的这15个月。若是说,以前的经历都是在基础性的成长,那么在阿里巴巴的经历应该算是眼界的开阔。阿里的技术人员是很是密集的,并且高手如云,你能够接触到各种在业界牛中逼哄哄的人,不管如何,只要你愿意,你均可以主动的和他们沟通学习。另一点加班是很是正常的,我不了解其余非技术部门的状况,可是就技术类的岗位,加班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刚来的那会儿,因为当时新上的一款产品只有我一个运维人员,产品正常的运维以及bug排查太占用时间,我几乎天天都是凌晨回去。有时候临到下班时间都没什么加班的需求,忽然到7点来一个case。记得有次周末,准备下班了,忽然有个用户,十万火急的跑过来讲有个十万火急的需求,结果查明是内部一个测试虚拟化平台的虚拟机启动不了,当时因为不支持虚拟机的冷热迁移,只能手工hack产品逻辑,手工冷迁移,7台机器花了十几个小时才所有启动成功并恢复全部数据,一个晚上修复数据。TAXI票单上显示回家的时间是7点09分,第一次目击杭州的早晨,我背着厚实的笔记本,感受着肩头的承重、冬天的刺骨,还有对将来的但愿。但是在那一刻,我以为但愿是一个永远均可以用来欺骗本身的词汇。这样的事情还有不少,后来虽然人员上获得了补充,可是同时所要运维的集群个数也是急剧增长,附属产品也一个个的起来,这样加班仍是屡见不鲜,加上产品24*7的故障响应,每一个运维人员在经历和体力上都同时面临着考验。此时此刻,我我的参与的产品横跨弹性计算平台(虚拟机生产控制系统)、SLB(基于lvs的软件负载均衡)、ACE(cloud engine应用托管),面对多个产品线的运维工做,在新的一年里,总结和理顺流程已是刻不容缓的一件事情。工具
总结一下吧,也算是对但愿跨入运维或是刚刚踏入运维序列的同窗的一点建议。运维工做真的是一件很是具备挑战性的工做,意味着你要付出比日常人更多的精力,意味着你必需要放弃不少休息时间,固然你也会收获不少,在知识广度上的扩充和积累绝对是很是迅速的,我我的认为可能须要你有一些小聪明或是灵性,说到底就是能迅速的弄懂不少原理来解决眼前的事情。意味着24*7的工做性质,意味着无尽的问题,意味着冬天里半夜3点中的一个电话你必须当即解决。不管是成就感仍是挫折感你都能在这里体味的淋漓尽致。新形势下的运维人员也要同时具备软件开发的能力,至少不能仅仅局限于只会一种语言,运维工具的开发能力是很是重要的现代运维的特征,英语里面的一个新的词汇叫作dev-ops,说的就是这个。几年前没有开发经验就能够作运维,由于那时候的运维基本上是充当开发人员的助手、作着重复和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的,可是如今,若是说没有开发经验是作很差一个运维工程师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是我我的的短板,急需提高。能够说现代运维给运维工程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运维工程师在facebook里面是最被尊重的一批人,被称之为一群“无所不懂”的家伙,他们能够给开发人员提供各类思路和帮助。一句话说,运维人员的角色已经须要你can be anyone,运维人员任重而道远,因此若是你作好准备的话,Go and have fun!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