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完整的描述了腾讯从1998年创业到2016年共18年的创业故事,讲述了腾讯在各个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的应对措施,做者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讲述了腾讯的互联网帝国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从OICQ到QQ到qq秀、qq农场、英雄联盟、3q大战、微信、微信红包、公众号等,全部腾讯发展过程当中的关键节点都覆盖到了。
经过这本书,主要有如下几点收获
1、身体是1,其余都是0
虽然腾讯的这些创始人看起来很风光,其实他们为了这个公司已经让本身的身体受损,并且不少损害是不可逆的,他们好几位创始人都有颈椎病或者腰椎病,Pony或者Tony都有很严重的腰间盘突出或者颈椎病。可是身体的损害时不可逆的,虽然他们有钱,以如今的科技也没法根治,只能缓解。
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在任什么时候候都要注意身体,这是革命的本钱。是其余任何东西都没法替代的。
2、以产品为中心,打造爆品
对于一个中小公司,不用在管理上去想什么花里胡哨的花招,至少对于咱们这种几十人到一两百人的时候,不用去设置太多的流程之类的,只要设置好目标,而后专一于产品,从公司高层到团队负责人直接参与到产品细节,尽早发布,小步快跑,持续不断的去完善产品,通常来讲均可以作出不错的产品。
持续改善用户体验,一切以用户为中心是腾讯的产品哲学的核心。
张小龙2005年以后,一开始他认为本身应该转型作一个管理者,产品的细节听任下面的人本身去作,因此两年多的时间都作很差一个邮箱产品,作出来的东西老是不满意,后来他终于意识到问题所在,直接参与到产品的细节当中,这期间马化腾也在持续不断的使用这个产品,整个qq邮箱的研发周期内,马化腾与qq邮箱团队有1300多封邮件往来。
因此,打造一个精品的一个好方法也是一个笨方法,就是持续不断的去使用本身的产品,从用户的视角出发来观察这个产品,天天总能发现点问题,天天都修复一两个问题,几个月下来,就能够打磨出不错的产品。
这样的观点对于咱们这种初创型企业具备很好的参考意义,现阶段我我用花太多时间去作什么流程之类的管理,我最主要的经历应该是去用咱们的产品,常常和客户交流,持续不断的提出改进产品。
将来我对于本身的定位就是一名懂技术的产品经理,个人核心工做就3点:
产品需求、技术学习、团队建设(招人用人)。
3、努力活下来,顺应趋势发展,努力往前冲
反观腾讯早期,马化腾在98年创业的时候想着腾讯的主营业务是作网络寻呼机,可是其实他们开始创业的时候,寻呼机的市场已经迅速萎缩,在公司成立前3年,创始团队主要的工做就是让公司活下来,为了活下来他们作了大量的外包工做,从几十万到几万的项目他们都作。一直到南非公司给他们投资以后,腾讯的资金状况才有所好转,此时不太要担忧生存问题,他们能够专心打磨产品。
腾讯后来的各类主要收入来源都是他们在创业时期彻底没有想到的。创业者要持续的学习,深刻到行业内部,辨明趋势,顺应趋势发展,哪怕抓住一个机会就起来了。
4、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创业成功的关键
马化腾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在2008年以前,他历来不在公众场合发表演讲之类的,只是在2010年3Q大战以后才有所改观,开始更加喜欢和别人交流,变得更加open,企业作大以后,这种对外交流是必须的,能够缓解外界对公司的误解,任正非这几年也是这么干的,近几年他在媒体前的曝光率明显增长。
外向仍是内向对于创业是否成功没有直接关系,反而是一个正确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对于创业成功很重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可让咱们看清趋势,在必要的时候作决定,避免优柔寡断,有方法论可让咱们用正确的方法作事。
放在马化腾这边就是,他可以在正确的时间节点选择正确的方向。而后经过坚持“小步快跑,试错迭代”的方法,在各类产品中屡试不爽。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就是这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