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垃圾回收-读书笔记《深刻理解java虚拟机》

GC须要完成的3件事情

  • 哪些内存须要回收?
  • 何时回收?
  • 如何回收?

判断对象已死方法(哪些内存须要回收)

  • 引有计数法
    • 给对象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
      • 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时,计数加1
      • 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减1
    • 计数器为0的对象就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
    • 问题:很难解决对象循环引用
  • 可达性分析法
    • Java中使用方法
    • 基本思路:没有被GC Roots对象引用链引用到的对象
    • Java中,可做为GC Roots的对象有:
      • 虚拟机栈中引用的对象
        • 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
        • 即正在执行的方法的局部变量
      • 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 例:类中被static修饰的变量
      •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 例:类中被static final修饰的变量
      • 本地方法栈中JNI引用的对象
        • 即通常说的native方法

垃圾回收算法(如何回收)

  • 标记-清除算法(Mark-Sweep)
    • 思路:
      • 首先标记出全部须要回收的对象
      • 在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全部被标记的对象
    • 不足:
      • 效率问题,标记和清除两个过程效率都不高
      • 空间碎片太多,分配较大对象时,没有足够大的连续空间,不得不提早触发另外一次垃圾回收动做
  • 复制算法
    • 思路:
      • 将可用内存按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
      • 每次只使用其中一块
      • 当这一块的内存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块上面
      • 而后再把已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
    • 优势:
      • 实现简单,运行高效
      • 每次都是对整个半区进行内存回收
      • 内存配时不用考虑内存碎片等复杂状况,只要移动堆顶指针,按顺序分配便可
    • 不足:
      • 将内存缩小为原来的一半
    • 通常用来回收新生代
      • 将内存分为一块较大的Eden空间、两块较小的Survivor空间
      • 每次使用Eden和其中一块Survivor
      • 当回收时,将Eden和Survivor中还存活对象所有复制到另外一块Survivor中
      • 最后清理掉Eden和刚用过的Survivor空间
      • HotSpot虚拟机默认Eden:Survivor为8:1
      • 当Survivor空间不够用时,须要依赖其余内存(老年代)进行分配担保
  • 标记-整理算法
    • 思路:
      • 标记过程仍然与“标记-清除”算法同样
      • 让全部存活的对象都向一端移动
      • 而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之外的内存
    • 通常用于老年代
  • 分代收集算法
    • 思路:
      • 根据对象存活周期的不一样将内存分为几块
    • 通常Java堆分为两块
      • 新生代
        • 每次垃圾收集时都发现有大批对象死去,只有少许存活
        • 选用复制算法
      • 老年代
        • 对象存活率高
        • 没有额外空间对它进行分配担保
        • 使用“标记-清理”或“标记-整理”进行回收

HotSpot的算法实现

垃圾收集器

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

  • 对象优先在Eden分配
  • 大对象直接进入老年代
    • 应当避免“朝生夕灭”的大对象,容易致使频繁GC
  • 长期存活的对象将进入老年代
  • 动态对象年龄断定
  • 空间分配担保
扫一扫 关注个人公众号 【老罗开发】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