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近期在 SF 作了一场关于 Promise 的专题分享,作的很用心,内容也很丰富,基本能够一站式解决全部关于 Promise 的问题。欢迎你们前来围观:javascript
Promise 的 N 种用法html
Promise 在处理异步的时候是个很好的选择,能够减小嵌套层次,让代码更好读,逻辑更清晰。ES6 将其加入规范,jQuery 3.0 也修改实现向规范靠拢(3.0 发布公告)。一些新增元素好比 .fetch()
原生就 “thenable
”,不过大多数以往的 API 还要依赖回调,这个时候,咱们只要将它们从新封装,就能避开嵌套陷阱,享受 Promise 带来的愉悦体验。java
先来看下 Promise 的通常用法。jquery
// 声明 Promise 对象 var p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 无论啥时候,该执行then了,就调用 resolve setTimeout(function () { resolve(1); }, 5000); // 或者无论啥问题,就调用 reject if (somethingWrong) { reject('2'); } }); // 使用 Promise 对象 p.then(function (num) { // 对应上面的 resolve console.log(num); // 1 }, function (num) { // 对应上面的 reject console.log(num); // 2 });
Promise 的驱动模型并不复杂:任何操做,假定它只有两个结果,成功或者失败。那么只须要在合适的时间调用合适的程序,进入合适的后续步骤便可。.then()
顾名思义,就是下一步的意思,当前面的 Promise 有告终果——即调用 resolve
或者 reject
——以后,就启动对应的处理函数。git
Promise 实例建立后就会开始执行,断定结果须要咱们本身来,好比加载成功,或者知足某个条件,等等。经过串联 .then()
则能够完成一系列操做。每次调用 .then()
都会建立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它会静静等待前面的实例状态改变后再开始执行。es6
接下来开始封装。思路很简单,FileReader
除了提供各类 read 方法,还有几个事件钩子,其中 onerror
和 onload
很明显能够做为判断任务是否完成的依据。加载成功的话,就须要用到文件内容,因此将文件或文件内容传递到下一步也十分必要。github
最后完成的代码以下:segmentfault
function reader (file, options) { options = options ||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let reader = new FileReader(); reader.onload = function () { resolve(reader); }; reader.onerror = reject; if (options.accept && !new RegExp(options.accept).test(file.type)) { reject({ code: 1, msg: 'wrong file type' }); } if (!file.type || /^text\//i.test(file.type)) { reader.readAsText(file); } else { reader.readAsDataURL(file); } }); }
为了能真正派上用场,里面还有一些验证文件类型的操做,不过跟本文主旨无关,略过不表。这段代码的核心是建立一个 Promise 对象,等待 FileReader 读取完成后调用 resolve
方法,或者出现问题时调用 reject
方法。promise
Github Gist 里也放了一份。babel
接下来就能够在项目中使用了:
reader(file) .then(function (reader) { console.log(reader.result); }) .catch(function (error) { console.log(error); });
.then()
支持两个参数,第一个在 Promise 成功时启动,第二个天然在失败时启动。用 .catch()
能够实现一样地效果。Promise 的好处除了可读性更佳之外,返回的 Promise 对象还能够任意传递,继续进行链式调用,有很大想象空间。
.then()
因而咱们不妨串联更多操做(原本想写个断点续传的,回头再说吧):
reader(file) .then(function (reader)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 就随便暂停个5秒吧…… setTimeout(function () { resolve(reader.result); }, 5000); }); }) .then(function (content) { console.log(content); });
这实际上是我第一次用 Promise,上次翻译 jQuery 发布公告的时候我它也只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它的解读也糊里糊涂。我很喜欢在业余项目中学习使用新技术,最近开发 Chrome 插件的时候就尝试了一把,感受不错。使用过程比我想象的复杂也比我想象的简单,这套设计很棒,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也给了我很大启发,未来我应该会把不少地方的实现都作这样的修改。
除去第一段的各个连接,还有一些文章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