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场景描述

  • 分析出全部存在的场景,并判断真伪场景;
  • 根据存在的场景,肯定场景优先级,市场定位,需求分析,竞争壁垒,得出阶段产品定位,总结产品问题。

场景分析方法

一、PSPS模型(人物角色Persona、场景Scenario、痛点Pain、解决方案Solution)用于挖掘场景需求

分别对应着:角色、场景、痛点、解决方案。
小A(某用户画像)在某场景某一刻中,出现了某种痛点问题,痛苦程度很深,须要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所以产生了一个行为。这是挖掘需求用的,使用前提是对用户可能身处场景有很深的理解。小程序

举例说明:O2O产品因为线上+线下,因此把握每个线下真实场景很是重要,功能点必定要是某场景中的真需求。好比说咱们的会务助手以前遇到的问题,建立的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冲突的时候,查重后给发布重复活动的管理员发送冲突提醒,线上解决活动冲突,这个发送冲突提醒就是伪需求。小A和小B天天会建立不少活动,活动之间会有各类时间地点人物的冲突致使活动不能顺利进行,这痛苦程度很深,优先级很高。但此场景下小A和小B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小A线上发送冲突提醒被小B驳回后可能会变成反复的冲突提醒,可是其实活动冲突后他们能够直接线下沟通,很方便也很简单,是最佳解决方案。微信

对于需求是否存在,或者是否添加一个新功能,有一个方法就是假设没有这个功能,研究用户的痛苦程度,正是这种痛度,影响着你的解决方案是否有很强的替代性。若是微信没有了熟人关系和聊天,我想你们都会很是难受吧,社交通信领域正是和熟人聊天,这存在着的痛苦程度很深的痛点的最佳解决方案,因此人们离不开这个领域。网络

二、分析用户场景中的已有行为

PSPS用于挖掘需求,那么还有一个就是研究场景中已有行为,即已经有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分析它和用户目标描述是否匹配。也就是“角色、场景、解决方案、目标”。性能

举例说明:参会人员用手机扫码签到,若从痛点挖掘需求:即到场以后须要当即签到,若是由于没能在规定时间签到致使迟到扣款就会很痛苦,因而挖掘出一个打开程序界面就能当即签到的解决方案。优化

若从已有解决方案的行为出发:参会人员到场后,打开微信先扫屏幕上小程序的二维码,进入程序后就能看见很大的扫码签到按钮,点击按钮就当即调出扫码界面,对准屏幕上另外一个签到二维码就能马上完成签到的目标。经分析,这种设计的场景符合用户在最快的时间内签到的目标描述,故需求成立。设计

三、场景中用户心里状态

场景有客观和主观条件综合影响。咱们要把用户心理状态描述出来,他们最终会变成产品中的行为。视频

外部场景:时间、地点、外部网络状况、终端设备状况等; 人物内部场景:人物心里状态、身体外部状态;游戏

举例说明(隐号拨打的场景):
外部存在固有场景:员工的手机设备以安卓为主,且性能较低,网络状况也不稳定,而且可能一只手随时准备记录信息不会双手把持手机。甚至部分员工还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须要教育。
人物场景:只能用1只手操做手机(身体状态),电脑端收到消息后须要当即拨出(弹窗提醒+按钮操做),电话未接通须要当即回拨或者发送短信(醒目的回拨短信按钮图标),通话和及时填写跟进(点击进入详情页)。
通过这样的场景描述,加入用户心理变化。某一个具体时刻,场景细节更加细节,每个用户的高兴或者困扰,都是产品重点优化场景的方向。这些场景组合起来了用户体验地图。由于一个小小的场景细节,一个简单的用户心理,这些用户切身真实感触,都会是他们和竞品比较进行选择的资本。产品

四、场景到底有多重要

若是把用户使用手机这个行为当作一个大功能模块,那么咱们来研究下这个模块的完整用户使用流程图。
即用户使用手机→有什么需求须要被互联网知足→选择什么领域知足→该领域哪些产品能够知足个人需求→经过竞品分析给用户的心智,得出最佳竞品选择→使用该产品。
以上路径大致分为6步,若是进行分类即为2大类:
1.4.1选择领域:
游戏、熟人关系、陌生交友、新闻、听歌、看视频、拍照等等任何领域都可以被互联网化,经过智能终端被用户使用。在用户使用手机的场景中,超级APP有多少?为何会成为超级APP?
不难发现,我所列的领域可谓是大众性、刚需性很是高的产品领域,在24h某刻场景中需求的痛苦程度很深,若是需求不被知足会很难受。这必然会致使用户在一天24h广泛的用户场景中,这些需求是我必需要被知足的,故使用该领域的场景频率变高、时长增加,即带来了运营kpi关键指标很大。知足某个核心痛点的领域选择必定要足够痛,领域选对了,方向正确,才有可能成长为超级APP之类的产品。
1.4.2 选择产品:
任何领域不管产品用户体验如何,用户是必然能够经过某些渠道知道存在该产品的。这就是用户在肯定某领域以后的竞品分析过程,即优胜劣汰。
不管是平台产品仍是垂直产品,不管大众仍是小众,用户老是会选择最适合本身的产品使用,即比较适合本身→很符合本身→就是本身须要的。同为电商买东西领域,好比淘宝有你想不到的全部商品,若是买3c我可能就去京东,买化妆品去聚美,凑份子去一元云购。这就是用户在具体场景中,会选择最适合本身的产品知足需求。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便是同领域也有无数竞品。这里就引入心智模型的概念(能够是用户的口碑传播或者本身使用的感觉,获得的一个心智基本认知),必须给用户一个单一明确的认知,在用户选择产品时的上班、下班、坐车、休息等各类场景中,产生某种需求,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你的产品非竞品。也就是说产品的核心功能要明确突出,网易云音乐就是歌单、推荐和评论,keep就是健身训练,惟品会就是特卖,拼多多就是组队购买,这些是用户选择产品的潜意识认知。
肯定以用户心智模型为基础的高度统一的产品。这是任何产品都要遵循的规则,这是换位思考,从用户使用产品知足需求场景中得出的。这要求咱们产品核心功能要突出,且被用户感受到,而且其余功能能更好的为核心竞争力服务。核心功能+主要功能共同构形成产品壁垒。
“拉新”的最高境界是用户口碑传播,只能是传播用户本身的心智,不管怎样,从各类方面都在说明以用户心智为基础的重要性。io

场景化(人物、时间、地点三要素所组成的特定关系)—— 案例模拟(多个场景故事)—— 场景分析(功能的差别化+壁垒强度+将来拓展性+功能可能出现的问题;用户的大众性+高频性)—— 总结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