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启Linux系统前添加一块大小为15G的SCSI硬盘
python
2) 开启系统,右击桌面,打开终端
centos
3) 为新加的硬盘分区,一个主分区大小为5G,剩余空间给扩展分区,在扩展分区上划分1个逻辑分区,大小为5G
缓存
4) 格式化主分区为ext3系统
工具
5) 将逻辑分区设置为交换分区
性能
6) 启用上一步的交换分区
开发工具
7) 查看交换分区的状态
测试
1)free命令查看内存spa
2)整理buffer与cache的做用
code
Cache:缓存区,是高速缓存,是位于CPU和主内存之间的容量较小但速度很快的存储器,由于CPU的速度远远高于主内存的速度,CPU从内存中读取数据需等待很长的时间,而 Cache保存着CPU刚用过的数据或循环使用的部分数据,这时从Cache中读取数据会更快,减小了CPU等待的时间,提升了系统的性能。blog
Buffer:缓冲区,用于存储速度不一样步的设备或优先级不一样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经过buffer能够减小进程间通讯须要等待的时间,当存储速度快的设备与存储速度慢的设备进行通讯时,存储慢的数据先把数据存放到buffer,达到必定程度存储快的设备再读取buffer的数据,在此期间存储快的设备CPU能够干其余的事情。
3)计算真实的内存使用率
used+free+buffer/cache=total
[total-(free+buffer/cache)]/total*100%=used/total*100%=533/976*100%=54.6%
1) 挂载光盘文件到/media目录
查看centos 7 x86-64的文件在哪
1) 挂载光盘文件到/media目录
2) 进去/media目录下的Packages目录
3) 查看系统已安装的全部rpm包
4) 查看系统是否安装dhcp软件包
5) 安装dhcp软件包
6) 查看dhcp软件包的信息
7) 查看dhcp软件包中所包含的全部文件
8) 查看/bin/ls文件是由哪一个软件包产生
9) 卸载dhcp软件包
1) 自定义yum仓库:createrepo
2) 自定义repo文件
3) 使用yum命令安装httpd软件包
4) 卸载httpd软件包:yum –y remove 软件名
5) 使用yum安装组件'KDE 桌面':yum –y groupinstall 组件名
6) 掌握使用yum删除组件‘KDE 桌面’:yum –y groupremove 组件名
7) 掌握清除yum缓存:yum clean all
8) 使用yum查找软件包:yum search 软件包名
一、 yum groupinstall development tools,安装开发工具包
二、 tar -xvf Python-3.6.0.tgz,下载好python的tgz安装包,解压。
tar -xvf Python-3.6.0.tgz解压
三、切换到Python3.6 文件中 cd /python-3.6.0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python-3.6.0,配置安装路径
四、make && make install
五、echo
'PATH=/usr/local/python-3.6.0/bin:$PATH'
>>/etc/profile
六、 tail -1 /etc/profile
七、 source /etc/prof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