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nic2系列-将beta升级到RC1

国庆节前Ionic2发布了RC0版本,已经接近正式版了,前不久Angular2和TypeScript2也已经发布了正式版。详情请参考官方博客:css

http://blog.ionic.io/announcing-the-ionic-2-release-candidate/html

此次升级提升了必定的性能,引进了Angular2的一些新特性,如@NgModule、支持AoT编译(Ahead of Time)等,项目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因此须要花一点时间把beta版本的项目升级到RC0,相对于提高的性能来说,仍是很值得的。android

AoT能够在build阶段预先编译模板,启动速度和页面切换速度都会提升。官方提供了一个beta11和RC0的对比效果图:webpack

能够看到,启用AoT的RC0版本启动速度大大提高,首页加载速度比beta11版本快不少。git

除此以外,RC0的build方式也改变了。RC0抛弃了webpack,使用了Rollup。不用再安装Gulp来管理任务了,用npm scrip来打包。可是对开发者使用来讲并无什么变化,仍是使用Ionic serve命令便可,只是输出的内容有所变化。采用这种build方式后,自定义打包脚本也变得很容易配置了。可参考Github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driftyco/ionic-app-scriptsgithub

 

项目结构的变化主要体如今引入了@NgModule,源代码从app目录移到了src目录,pages、providers这些目录都没有变化。web

 

对于从beta版本一直跟下来的开发者来讲,可能都遇到过API在不一样版本中用法不一样的状况,有的还变来变去,如Alert等组件的用法,显示一个Alert有的版本要调用Alert的方法有的版本要调用AlertController的方法。RC0也稳定了API用法,应该不会有大的变更了。npm

 

在编译模式方面,beta版本之前要本身启用Angular2的生产模式,RC0就简单不少,项目模板已经提供了dev模式和prod模式,使用ionic serve命令调试的时候是dev模式,当使用build命令时会自动切换到prod模式,很是方便。prod模式编译出来的js文件体积大大减小,启动速度也快了不少。json

 

其余还有一些变更,如:数组

一、从新命名了生命周期事件名称:

  ionViewLoaded事件改成ionViewDidLoad

  移除了IonViewDidUnload事件

  从ViewController中移除了fireOtherLifecycles事件

二、将Storage从ionic-angular中转移到了一个单独的module——ionic-storage中,若是用到了该组件须要修改package.json而后npm install。

三、修改了color的用法:

  不能直接给一个组件添加color了,必需要改为属性的方式,之前能够这样用:

  <ion-tabs primary>

  如今要改为这样:

  <ion-tabs color="primary">

  受影响的组件有:

  • Badge
  • Button
  • Checkbox
  • Chip
  • FAB
  • Icon
  • Item (Item, Item Divider, List Header)
  • Label
  • Navbar
  • Radio
  • Searchbar
  • Segment
  • Spinner
  • Tabs
  • Toggle
  • Toolbar
  • Typography (headers, paragraphs, spans, etc.)

四、修改了button组件的声明方式,<button>要改为<button ion-button>,<a button>改为<a ion-button>;Icon Button的声明方式也有所变化。

五、CSS引入方式也变化了。之前要分别引入三个平台的css,由ionic动态加载,如今只须要如下一行就能够了:

  <link href="build/main.css" rel="stylesheet">

……

我以为RC0已经能够进行实际应用了,这几天把手头的一个项目升级到了RC0。可是就在我写这篇blog的时候,刚发现10.13也就是昨天Ionic2发布了RC1,其中修复了Modal组件没法触发ionViewDidLoad事件的bug,这个bug我曾经遇到过。看来离正式版很近了。固然RC0到RC1比较简单,主要是beta11到RC改动较大。升级步骤以下:

 

根据官方说明,有两种升级方式,一种是新建一个新项目,将beta版本的代码拷过去;一种是直接在beta项目基础上改。推荐第一种方式,由于RC的项目结构变化比较大,最好仍是新建一个来改。

 

  1. 首先确认npm版本是3.x以上,使用npm -v命令来查看一下:

  2. 安装最新的Ionic CLI。若是以前装的是beta版,必须使用npm uninstall -g ionic卸载掉,再从新使用npm install -g ionic安装。安装后使用ionic -v看一下版本,应该是2.1以上:
  3. 新建一个Ionic RC版本的app
    ionic start –v2 myApp
  4. 将beta项目的pages目录从app/pages复制到新项目的src/pages;providers目录从app/providers复制到src/providers;pipes目录从app/pipes复制到src/pipes;components目录也同样复制到src/components。
  5. 全部组件的templateUrl,把build……那一串去掉,只留文件名,如build/pages/about/about.html改成about.html。
  6. 修改src/app/app.module.ts文件,Import全部的pages,并添加到declaration数组和entryComponents数组中。
  7. Import全部的components和pipes并添加到declaration数组中。
  8. Import全部的providers并添加到providers数组中。
  9. 修改全部的Component,移除providers、pipes和directives。之前若是在Component中不声明这些东西是无法用的,如今不用了,都在app.module.ts里声明了。
  10. 把模板中全部用到的变量的关键字由private改成public。这个改动主要是为了AoT编译,若是声明为private的变量,AoT是没法访问的。
  11. 修改全部的<button>标签,改成<button ion-button>.
  12. 修改全部用到color属性的地方,如<button primary>须要改成<button ion-button color="primary">。
  13. 把全部的ionic config转移到app.module.ts里的IonicModule.forRoot里。如IonicModule.forRoot(MyApp,{configObject})。
  14. 把sass文件中针对不一样平台的变量转移到theme/variables.scss文件中。
  15. 为每一个要添加自定义样式的Component添加一个selector,为了让样式有一个做用域。这样每一个单独的Component均可以有本身的样式做用域,意义更清晰。如样式表中这样写:
    page-about {
    #title {
    color: blue;
    }
    }
    Component中这样写:
    @Component({
    selector: 'page-about',
    templateUrl: 'about.html'
    })
    这样的话这个样式只会在该Component内起做用。
  16. 若是有img目录,须要转移到src/assets/img里,相应的修改一下图片 路径。

这样就基本完成了从beta升级到RC的过程。

常见问题:

build到Android的过程当中,报错:

Unsupported major.minor version 52.0

这是由于Ionic2RC不支持JDK1.7 版本了,须要升级到JDK1.8才能正常编译。

整体来讲升级到RC仍是很值得的。使用ionic serve命令时,Angular是dev模式:

当使用ionic build android命令时,能够看到改成了prod即生产模式:

这样编译后的启动速度大大提升。

以上的内容主要参考了官方的升级文档,把主要的内容翻译了一下。若是你们有任何升级方面的问题欢迎留言讨论。

官方升级说明地址:https://github.com/driftyco/ionic/blob/master/CHANGELOG.md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