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报告编写规范

1.       引言数据库

1.1    编写目的服务器

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架构

1.2    项目背景工具

对项目的背景进行简单的说明;性能

1.3    系统简介测试

对整个系统进行简单的介绍说明;操作系统

2.       测试概要设计

测试的概要介绍,包括测试的一些声明、测试范围、测试目的等等,主要是测试状况简介。
2.1测试用例设计        内存

简要介绍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例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因果图,以及用这类方法(3-4句)。文档

2.2 测试环境与配置

简要介绍测试环境及其配置。
数据库服务器配置
CPU:
内存:
硬盘:可用空间大小
操做系统:
局域网地址:
应用服务器配置:
客户端配置:

2.3 测试方法(和工具)

简要介绍测试中采用的方法(和工具)。主要是黑盒测试,测试方法能够写上测试的重点和采用的测试模式,这样能够一目了然的知道是否遗漏了重要的测试点和关键块。工具为可选项,当使用到测试工具和相关工具时,要说明。注意要注明是自产仍是厂商,版本号多少,在测试报告发布后要避免大多工具的版权问题。

3.       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3.1    测试执行状况

3.1.1          测试组织:列出简单的测试组织架构图,包括:测试经理,主要测试人员,参与测

试人员。

3.1.2          测试时间:列出测试的跨度和工做量。

3.1.3          测试版本:给出测试的版本,报告测试次数和回归测试的次数。

3.2    测试覆盖分析

3.2.1          需求覆盖:需求覆盖是指通过测试的需求/功能和需求文档中因此需求/功能的比值,

一般状况下要达到100%的目标。

3.2.2          测试覆盖:需求/功能 用例个数 执行总数 未执行总数 未/漏测分析和缘由。

3.3    缺陷的统计和分析

3.3.1          缺陷汇总:总计,已修复,未修复的统计

按严重程度:致命 严重 通常 微小
按缺陷类型:用户界面 功能 性能 建议 其余
按功能模块:功能一 功能二 功能三 功能四
给出缺陷的饼状图和柱状图以便直观查看。

3.3.2          缺陷分析:对上述缺陷和其余收集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缺陷发现效率 = 缺陷总数/执行用例用时

用例质量 = 缺陷总数/测试用例总数 X 100%

缺陷密度 = 缺陷总数/功能点总数

测试曲线图:描绘每工做日/周 缺陷数量的状况,得出缺陷走势和趋向

重要缺陷摘要:

3.3.3          残留缺陷和未解决问题:列出问题和形成的影响。

4.       测试结论和建议

4.1    测试结论

4.1.1          测试执行是否充分;

4.1.2          测试目标是否完成;

4.1.3          测试是否经过;

4.1.4          是否能够进入下一阶段。

4.2    建议

4.2.1          对系统存在问题的说明,描述测试所发现的缺陷和不足,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4.2.2          可能存在的潜在缺陷;

4.2.3          对缺陷修改和产品设计的建议;

4.2.4          对过程改进方面的建议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